山西力争风电装备产业链总产值2025年超千亿元
摘要:灵活运用战略联盟、资本合作、技术合作等模式,重点在叶片、轴承、控制系统等领域引进落地一批高端优质项目,形成配套完善的风电装备产业链。
本报讯 记者郭建军报道 前不久,山西省发布了《风电装备产业链实施方案》及行动方案。作为中国能源大省,山西发电量位居全国前列,然而,省内能源转型却形成了困扰。为突破能源困局,山西一方面大力发展光伏、氢能等新能源产业;另一方面利用本地气候的优势,形成风电基地。
据了解,山西的优质风能区分布于北部忻州、大同和朔州境内,整体处于我国的四类风能资源区。此前,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2021年度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结果的通报》,包括了全国9个风电重点地区的年利用小时数,其中名列前茅者包括山西。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地区平均发电设备容量在满负荷运行条件下的运行小时数,即发电量与平均装机容量之比,反映了该地区发电设备的利用率。从通报的数据得知,山西风电利用小时数相比上一年大幅提高,忻州、朔州、大同三地的利用小时数达到2317小时,同比上一年的1750小时增长了32.4%。
与此同时,2017年6月,架通的雁淮直流特高压有效缓解了晋北地区风电消纳问题。雁淮直流连接晋北与江苏南京,2018年外送清洁电力9亿千瓦时,2019年2亿千瓦时,2020年35.5亿千瓦时,2021年达到50.4亿千瓦时。
据统计,截至2022年10月末,山西风电行业企业约1276家,在内陆省份中名列前茅,行业潜力巨大。拥有核心装备是风电施工的关键。目前,山西风电装备产业链产品均上马。山西省风电装备产业链以“链主”企业太重集团为核心,牵引产业链各重点企业推进产业链建设,初步形成以太重整机制造引领,发电机、齿轮箱、主轴、法兰、塔筒等配套产品同步发展的产业链体系。以中车永济、汾西重工、太重集团、定襄法兰生产基地、离石电缆等为重点的上游实现风力发电机5000台、风电齿轮箱6000台、塔筒300套、风电锻件主轴1000支、风电锻件30万吨、35千伏及以下系列电力电缆的制造能力;以太重集团为重点的中游实现风电整机1500台制造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山西也存在产业发展不均衡、整体竞争力不足等问题,缺乏叶片、轴承、控制系统、大型球铁铸件、机舱罩等零部件生产企业。
因此,《实施方案》中明确,将由“链主”企业牵头成立山西风电装备产业联盟,整合产、学、研、企优质资源形成高质量产业链发展。着力储备一批产业链基础能力升级项目,初步建成大同叶片机舱罩制造和主机装配、朔州塔筒、定襄法兰、太榆轴承和铸铁件、太忻变频器制造及控制系统研发、运城发电机、吕梁电气配件等产业基地,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形成对内覆盖全省、对外辐射周边省份的产业布局。
对于行业做大做强,《实施方案》明确,推动产业链延伸提质。通过链上企业与后服务市场领军企业的合作,对山西省内风电项目进行统一服务、统一运维,做大做强后市场本地化服务。拓展省外整机产品和零配件市场,延伸风电产业链。深入开展风场深度改造及技改提效服务、风机部件维修再造、风机与风场后评估、风电废旧物资循环利用处置等业务。结合数字化智能平台技术,提供国内风电场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和技术保障服务,实现风电装备全生命周期闭环式绿色发展。
山西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围绕山西省风电产业链建设重点任务,要大力推行揭榜挂帅机制,直接“发榜”对接供需,实现靶向引才,集聚一批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的急需紧缺人才。通过引进、培养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在风电叶片、控制系统、轴承、人工智能等领域打造顶尖专家级人才队伍。
与此同时,强化“政府+链主企业+产业园”招商合力,聚焦产业链关键领域及薄弱环节,绘制重点产业链招商图谱,精准锚定目标企业,深入开展产业链招商,搭建招商合作平台,与国内重点企业点对点对接。灵活运用战略联盟、资本合作、技术合作等模式,重点在叶片、轴承、控制系统等领域引进落地一批高端优质项目,形成配套完善的风电装备产业链。
“到2025年,山西省风电装备产业链规模将显著增长,总产值超1000亿元;链上企业发展壮大,形成1~2家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6~8家超50亿元、15家以上超10亿元企业;产业链条自主可控,风电装备本土配套率和链上企业配套率均实现由20%逐步提升到80%;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建成1~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形成立足山西、辐射全国的现代风电装备产业体系。”山西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