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 正文

内蒙古政协委员王三民:推动全区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01-14 15:53 中国发展网 梁喜俊

内蒙古政协委员王三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梁喜俊报道 2023年内蒙古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瞄准‘煤头化尾’,支持鄂尔多斯建设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加快布局一批新型煤化工项目,做大做强现代煤化工产业链,聚焦煤基特种燃料和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重点推动煤制烯烃向弹性体材料、尼龙、特种塑料等产品延伸,推动煤制乙二醇向聚乙醇酸、聚酯纤维等产品延伸,提高技术、设备、催化剂等区内配套率,力争今年现代煤化工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

“我认真聆听了王莉霞主席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深受启发,倍感振奋。这是一个务实接地气、有目标有举措的好报告,为内蒙古煤化工产业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内蒙古政协委员、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鄂尔多斯市伊泰投资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三民告诉记者说,当前全区煤化工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项目工艺复杂,投资大、回收期长,产品附加值低、同质化严重、产业链短,盈利能力差。目前,除煤制烯烃项目外,其他项目盈利能力均较差。以煤制油项目为例,百万吨级项目需投资约160亿元,同等投资额可建设千万吨级炼油项目,投资强度近10倍之差。此外,与炼油项目相比,煤化工产品目前以替代石油产品为主,没有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体系和产业链条,只能被动地服从石油化工的市场规则。这意味着现代煤化工很难有较好的经济性。而且,现代煤化工的资产、人才、技术、市场等都与石油化工相距甚远,生产同样的产品面临着更大竞争,长期处于受支配地位。

二是项目用煤成本高,企业生产经营压力大。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原煤价格屡创新高。原煤成本从2018年占总成本的35%,上升至目前的60%左右。但化工用煤价格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不强制执行中长期合同保供价格。较高的用煤成本给煤化工企业带来极大的生产经营压力。

三是税费负担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差。2022年,国家开展的成品油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将煤液化项目也纳入核查范围。以伊泰年产120万吨精细化学品项目为例,从2022年8月份开始将稳定轻烃和正构稳定轻烃视同石脑油申报和缴纳成品油消费税,每年增加消费税及附加约6亿元,使得项目陷入亏损。后续,若将全部液态产品比照石脑油缴纳消费税,每年新增税费约21亿元,将会使亏损进一步扩大。

四是“双碳”背景下,煤化工作为高碳产业发展压力大。煤间接液化制油、煤直接液化制油、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吨产品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分别为6.5吨、5.8吨、11.1吨和5.6吨,碳排放费用直接影响产业运营成本。2022年12月30日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费用为每吨60.38元,若照此标准征收碳税,上述产业吨产品成本将增加339元到671元。预计未来碳税价格会达到每吨150元,届时企业运营成本还将显著增加。

基于以上问题和挑战,王三民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开发特色产品。全区煤化工企业要在政府的帮助下与国内外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加速开发煤化工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如含氧化合物、α烯烃、特种油品、乙炔等产品,实现煤化工产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

 二是降低用煤成本。参照发电、供热企业用煤,将重点煤化工项目的用煤纳入保供煤价格体系,在保证煤炭供应量的同时执行国家制定的煤炭中长期合同价格机制,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三是优化税费政策。目前,汽油消费税及附加每吨2342.03元,柴油消费税及附加每吨1566.51元。按此标准对煤液化产品征税,吨产品仅消费税就高达53%,这对煤液化项目及其相关产业链造成重大冲击。煤间接或直接液化生产成品油,从工艺流程、产品执行标准、产品特性等方面均与石油化工生产成品油存在明显差异。在纳税上同等对待的方式建议进一步论证,如能实施免征或缓征消费税,可提升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四是寻求减碳路径。煤化工产业为获得工艺需要的高氢碳比,需进行变换反应,获得氢气的同时也产生更多的二氧化碳。对此,煤化工产业可尝试与绿氢耦合,探索工艺氢气来源新途径,彻底取消变换工艺,实现近零碳排放,从源头上解决碳排放量大的问题。建议行管部门将绿电资源指标向相关煤化工企业倾斜,这样既能满足绿电的高质量消纳,也可助推企业进一步降低绿氢成本,减少利用化石能源制氢带来的碳排放,实现煤化工企业低碳绿色转型发展。

此外,王三民建议由行业协会牵头,推动石油企业利用煤化工产生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在油田产区开展驱油、埋存的先导试验,在成功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建设二氧化碳管道等基础设施,推动二氧化碳减排和高价值利用。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