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竹为建筑行业添一抹“绿”
摘要: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组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于文吉介绍:“木质材料每立方米碳排放是30公斤,而每吨水泥碳排放为1吨多,每吨钢铁碳排放是6吨多,每吨塑料碳排放是800多公斤,所以木竹材料在碳排放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
编者按
木竹结构建筑是传承文化蕴含诗意的建筑,南禅寺、佛光寺、应县木塔这些古老的木质建筑承载了中华优秀的文化历史,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木建筑极强的美学可塑性和艺术表现力。自古以来,木竹结构建筑作为最贴近于大自然的结构形式,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应用传统和良好的产业基础,是适宜人居的重要载体。本期聚焦现代木竹结构建筑如何为城乡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
北京故宫是目前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建筑群。本报记者苗露/摄
本报记者 | 白 雪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向我们展现了中国传统木建筑极强的美学可塑性和艺术表现力。营造“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的诗意人居,木竹结构建筑亦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更是展现了中国人的精神品格。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经济师杨保军在“首届现代木竹结构建筑与人居产业论坛”上表示,在“双碳”背景下,木竹结构建筑优势更加凸显,现代木竹结构建筑是绿色建筑的一种新形式,在低碳节能、循环利用、减少垃圾、固碳储碳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木竹结构对建筑业减少碳排放的贡献需要放在全生命周期的视角下来审视,这种低碳甚至是负碳的属性,为建筑行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路径选择。
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重组材料工程技术中心主任于文吉介绍:“木质材料每立方米碳排放是30公斤,而每吨水泥碳排放为1吨多,每吨钢铁碳排放是6吨多,每吨塑料碳排放是800多公斤,所以木竹材料在碳排放领域有着天然的优势。”
与此同时,在顶层设计方面,现代木竹结构建筑业发展也有着良好基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今年1月份发布的《林草产业发展规划》,对木结构和木建材产业的发展专门予以明确,要求筑牢资源基础,加强传统建筑对用材树种的定向培育,积极开发潜在建筑用材,不断强化科技创新,重点推动高性能木质材料、高强度结构材料、生物及高分子产业等科研攻关和规模化生产。深入推进结构性用材技术、生产线研发和创新升级。加强建筑用木材产品的开发创新,完善标准体系,加强木质产品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完善相关产品分类标准、技术标准和生产规程,扩大宣传,选择木质结构建材在固碳减排、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特点和优势。
不过杨保军也直言,实际上木竹结构建筑在发展中也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说社会公众对木竹结构建筑建材的认知和接受度还有限,应用领域还比较窄,对于中国特色现代木竹结构建筑技术体系及中高层木竹结构建筑还有待深入研究。另外,国内原材料和装配供给、人才和研发创新能力不足,杨保军认为亟须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化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
苏州昆仑绿建木结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倪竣则从房地产开发建设角度分析:“虽然木结构建筑体系在房地产开发建设中有很多优点,但也面临很多方面的难点需要突破。比如在宏观规划方面,土地利用率是问题之一,木结构建筑不能做太高的楼层,虽然现在国外已经在研究一种新的技术做成超高层建筑,但实际上更适合的建筑应用范围是在乡村和卫星城市。”
谈及未来产业发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改司副司长苏祖云建议:一是持续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国家储备林等新型产权模式、经营模式,优化国家储备林布局,强化中短期工业林、长中期珍贵树种和材林培育,发展竹产业,推动竹林培育、竹产业加工、竹文化旅游等。
二是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重点推进发展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木竹结构建筑、建材等新型产业。
三是做大做强传统产业。要深入推进木竹材产品的精深加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支持木竹材的加工、林产化工等产业绿色数字化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责任编辑:吕娅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