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 正文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率先推动输电行业组织模式变革

2022-07-05 11:3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为了防止专业融合后,专业技术弱化,检修技能丢失,本次改革将继续加强核心业务自主检修、联合培养、技能竞赛等实战演练模式,确保专业融合但不“稀释”。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输电二所青年员工在花都巡维站实训场开展技能训练。李森荣/摄

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输电二所青年员工在花都巡维站实训场开展技能训练。李森荣/摄

何靖治 凌 颖 何 熙 本报记者 | 皮泽红

近日,南方电网广东广州供电局全面推进输电生产组织模式优化,以“生产指挥中心+网格化管理”为思路,强化了生产指挥中心中枢指挥职能,打破了传统班组管理模式,也打破了传统电网中架空、电缆专业壁垒,为构建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的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输电生产组织模式探索出一份“广州样本”。

饮了输电行业改革的“头啖汤”

在电网生产领域,设备增量与人员数量一直存在一个“不等式”:快速增长的设备规模与有限的人力资源。以广州输电领域为例,近三年以来广州供电局输电线路规模年均增长4.6%,在十四五期间这个规模将达到6%。而人员增长极为有限,据估算,“十四五”期间每人新增运维线路规模及资产总值将增长16%。

为克服这个“不等式”,广州供电局近年来对无人机自动巡航、隧道机器人、监控系统集成等数字智能技术已开展了积极探索与应用,逐步将技术与管理“点面结合”。

在广州供电局副总经理王玮看来,“这是一条清晰的改革逻辑,”他说,“从技术进步到业务整合,再到组织优化,最终实现管理变革。”具体而言,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广州输电专业在输电设备、在线监测设备运维等业务有效融合;在广州供电局大胆探索下,“强运营监控”的生产指挥中心加“强属地设备运维”的网格化管理的生产组织模式初步形成;基于这种业务整合而做出的组织架构调整,搭配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将大大提升输电生产管理效能的提升,最终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该变革实现了设备运维效率和人员活力的双提升。”广州供电局生产技术部副总经理李瀚儒认为:“同时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南方电网公司、广东电网公司关于生产组织模式的要求高度吻合,在全国输电领域改革中都是领先的。”

据悉,该模式运行以来,通过技术的高度融合释放了人力资源,激发员工创造更大价值,提高了输电领域的劳动生产效率,可以说饮了输电行业改革的“头啖汤”。

中心数字枢纽生产决策“智囊”

组织模式中的“生产指挥中心”,是近年来广州供电局将数字技术与输电专业不断融合升级的第一个“硕果”。

在数字化赋能下的生产指挥中心,能为生产一线提供有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如通道巡视周期由原来平均30天缩短为1天;故障测寻平均时间由原来的40小时缩短为3小时。据悉,通过生产指挥中心开展的输电设备智能巡视,进一步发掘了通道可视化的巨大效能,可实现对设备全天侯不间断设备状态检测。

“面对大面积停电、重大保供电、极端天气等重大突发事件,生产指挥中心就是一个‘数字智囊’”,广州供电局输电管理一所总经理刘奕军对记者说。据悉,生产指挥中心可随时实现与各区域中心联合作战,协助应急指挥实时收集气象信息,整合电网运行、设备状态、现场作业、应急物资等信息,为事前防控、事中应急、事后总结提供支持,实现防灾减灾应急联合作战。

这种整合是空前的。目前,生产指挥中心发挥着“运营监控+服务支撑+统筹研判”的功能,整合运营监控、作业风险管控、智能技术应用及推广、应急指挥工作职责,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实现数字化运维、专业化管控,成效倍增。

扁平化“通栓”网格化“破壁”

在广州传统输电运维组织架构,采用‘金字塔’的管理模式,业务信息从所层面至班(站)需要通过“输电所-运维部-巡维站-巡维班”四个层级,多层级信息传输,往往造成业务沟通不及时、信息传递不对称,信息在流动中极易发生“栓塞”。

“通栓”的办法在于“扁平”。在新的生产组织模式下,广州供电局将输电网按属地划分为8个网格,并将“输电所-运维部-巡维站-巡维班”四个层级减少为“输电所-区域中心”两个层级,撤销所有的站班设置,实现组织的扁平化。信息从“层层上报”到“一令到位”,管理沟通效率大大提升。

变化不止于组织架构。在8个网格内的巡维区域中心,将各片区架空线路、电缆线路的业务进行整合,打破架空与电缆的专业壁垒,中心内员工身份由“流水线上作业员”转为“解决综合问题的工程师”,形成人力、装备、属地等各项资源的最优组合。以南沙数字输电运维中心为例,其“一组人”“两专业”“多任务”的网格化管理模式,运维效率提升近60%,政企联动效率提升明显,外部隐患、应急处置等对外协调、沟通工作量可减少20%。另外,通过三维数据建模、AR技术、AI图像识别等数字技术在日常运维业务中的大量实战应用,员工既解决生产业务难题,也能学习应用数字技术,实现业务与数字素养的双向赋能,向数字化复合型人才提供了沃土平台。“想不到干了几十年的‘外线佬’,如今工作会从手机开始。”干了32年输电运维的一线老师傅王福洪第一次拿起手机,通过滑动屏幕开展线路特维,他十分感慨。

强化实战确保融合不“稀释”

为了防止专业融合后,专业技术弱化,检修技能丢失,本次改革将继续加强核心业务自主检修、联合培养、技能竞赛等实战演练模式,确保专业融合但不“稀释”。

“强调实战一直是广州生产领域的特点。”输电管理二所总经理刘智勇认为,通过广州供电局通过推动自主检修、联合培养的方式,对培育新型复合技能人才、打造核心专业技术队伍及人才高地大有裨益,也为安全生产打下扎实基础。

此外,采取“固定+柔性”培养方式,通过高压电缆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电机学会电缆专委会、IEEE PES电缆技术分委会等平台培养电缆专业高技术人才,传承并弘扬广州电缆工匠精神,继续保持行业领先优势。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