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开张百日累计成交额超8亿元
摘要:自开市以来,全国碳市场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单日最高成交量为847.44万吨,日均成交量约30万吨,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均有成交。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 | 季晓莉
10月23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满一百天,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超8亿元。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数据,截至10月22日,全国碳市场共运行64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1911.06万吨,累计成交金额8.63亿元。挂牌协议交易最高成交价61.07元/吨、最低成交价41.00元/吨。
自开市以来,全国碳市场每个交易日均有成交,单日最高成交量为847.44万吨,日均成交量约30万吨,挂牌协议交易和大宗协议交易均有成交。
全国碳市场配额价格以48元/吨开盘,目前成交均价约45元/吨。总体来看,全国碳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交易价格呈现一定波动,重点排放单位碳交易意识不断提高,碳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稳步显现。
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期将近,企业被要求在12月31日前完成2019年和2020年的配额清缴。据悉,目前全国碳市场约九成的重点排放单位已完成交易账户的开立。随着履约期的临近,第四季度全国碳市场有望进入交易活跃期。
市场启动初期,只在发电行业2000多家重点排放单位之间开展配额现货交易。根据生态环境部的相关测算,纳入首批碳市场覆盖的企业碳排放量超过40亿吨。
我国碳市场一经启动就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十四五”期间,随着全国其他高耗能行业如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逐步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中国这个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将变得更大。
今年9月,一船原产自安哥拉的3万吨原油,行程9300余海里抵达舟山港。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为这船油颁发了我国首张碳中和石油认证书。中国石化、中远海运、中国东航通过实施节能减排策略及购买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来抵消石油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据了解,为提高交易规模和活跃度,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接下来将推出相应措施,包括推动更多企业入市,提高交易频率,稳步推进产品创新,形成多层次产品市场等。
上海环交所董事长赖晓明此前也表示,目前全国碳市场增加交易主体、扩大交易范围的各项举措都在推进中。其中,有色冶炼、水泥、钢铁等行业都有望在明年底前纳入全国碳市场。同时,机构投资者入市也在加快推进中。
随着“双碳”目标日益深入人心,各企业也吹响了节能降碳、绿色发展的号角,并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10月18日,上海环境在投资者互动平台的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公司已有5个项目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近日,上海市政府网站发布《上海加快打造国际绿色金融枢纽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交易、定价、创新中心,基本确立国际绿色金融枢纽地位。
《意见》指出,支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金融市场与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合作与联动发展,促进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各类场外和场内衍生产品创新;推动金融机构积极稳妥参与碳金融市场建设,丰富碳金融市场参与主体;发展碳排放权质押、碳回购、碳基金、碳信托等碳金融业务,增强碳金融市场活力。
近日发布的香港《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也提到,将支持港交所与广州期货交易所就碳排放交易相关金融产品开展合作,并评估将香港发展成为区域碳交易中心的可行性,提升香港作为区内绿色和可持续金融枢纽。
近日,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第三次中欧碳排放交易政策对话中表示,下一步中国将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出台,逐步扩大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充分发挥碳市场在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重要作用。这与10月24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的第8点基本重合。
第8点意见还指出,要完善配额分配管理。碳排放配额分配包括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式。
此前赵英民曾介绍,目前配额采取的是以强度控制为基本思路的行业基准法,实行免费分配。考虑到一些企业承受能力和对碳市场的适应性,对企业的配额缺口量作出了适当控制,需要通过购买配额来履约的企业,可以通过抵消机制购买价格更低的自愿减排量,进一步降低履约成本。
随着发电行业碳配额核定工作即将完成,部分企业更加明确自身配额的盈缺情况,全国碳市场成交也逐渐放量。
此外,未来碳汇交易亦将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电力交易、用能权交易和碳排放权交易的统筹衔接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研究员、长三角绿色价值投资研究院院长助理任玉洁表示,未来可从完善碳定价机制设计、强化碳数据管理、完善碳金融发展基础制度、拓展碳定价维度和范围等方面推动碳市场走向成熟。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