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学中心举行珠江科学大讲堂第88讲 探讨碳达峰碳中和
摘要: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廖翠萍认为,要通过节能提效、能源替代和碳移除来实现。同时,提高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的共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选择。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9月25日上午,珠江科学大讲堂第88讲在广东科学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如期举行。本期大讲堂由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廖翠萍带来主题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科技探索》演讲;本次活动由广州市科技局、广东科学中心、羊城晚报社、广东省科普新媒体联盟联合主办。
什么是碳达峰、碳中和?廖翠萍说,碳达峰是指某个国家和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历史最高值,然后进入平台期和持续下降期。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与全球人为二氧化碳吸收量在一定时期内达到平衡。而净零排放是指人类活动造成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与人为排放吸收量在一定时间内实现平衡。
应对气候变化,可以采取哪些行动?廖翠萍说,首先节能能源资源、减少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使用。积极发展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化石能源。增加森林碳汇、提高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创新低碳技术,发展生态农业与工业,提高公众保护全球气候的意识。很重要的进步就是创新低碳技术的进步和实现,才可以实现上述的目标。
如何实现碳中和目标?廖翠萍认为,要通过节能提效、能源替代和碳移除来实现。同时,提高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全球的共识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选择。
晒衣服和取暖,是人们普及熟知的太阳能利用方式。在宁夏银川,就建设有一个一望无际的太阳能地面电站,这里有1GW就是一千个兆瓦,而最早的核电站一个反应堆也就只有1GW,而这里大量的能源使用可以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同时在这些地面电站下面还种满了宁夏著名的特产枸杞。
事实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远远不止这些。人造卫星上的能源驱动是由太阳能电池板供应电力;还有瑞士的太阳能飞机完成了环球飞行;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到汽车上,船舶上等。
除了太阳能,廖翠萍还提到了风能发电技术、海洋能、等生物质能源技术。从最早的风电机组可能只有几十千瓦(55-750千瓦)到现在技术进步是大型化的8-10兆瓦的风电机组,装机容量1年200小时发电的话,大家可以计算到现今发电量增加了多少倍。而海洋能方面的研究如波浪能、潮汐能、潮流能等等,则有着很多突出的成果,海洋不仅提供海洋的物种资源,还提供了很多的能源资源。如波浪能发电,可以持续的发出电并稳定供应。此外,目前比较热的氢能、氢燃料电池车;可以抽取和利用的地热能;光伏发电;俗称“可燃冰”的天然气水合物;这些都是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探索。要能够满足人类大量的能源消费,都是由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来满足和推动。
有现场观众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主要是能源结构转换,主要是指大企业和国家政策的导向才可以改变的,而对普通老百姓来讲,有怎样的渠道可以参与到“双碳”行动?廖翠萍说,从个人行为做起。首先在能源领域上可以在家里节电节能,家用电器一级能源都是属于节能减排行为;出行乘坐公交系统;外地会议实现线上召开。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