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 正文

低碳小知识Q&A

2021-09-07 08:42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当碳排放总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即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就可以认为是“碳达峰”。

Q:什么是碳排放?

A:“碳排放”通俗来讲就是CO2(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人类日常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排放CO2。汽车燃烧汽油、居民使用天然气等,这种通过直接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CO2排放被称为直接排放。生活中电力、热力等使用过程不产生CO2,但在生产电力、热力的过程中会产生CO2(如火力发电),因此被称为间接排放。

Q:为什么要控制碳排放?

A:在过去的200年里,人类向大气层排放了数万亿吨CO2,如同给地球造了个大棚,让地球无法散热,所以CO2又称为温室气体。为遏制全球变暖,减少CO2排放是首要任务。

Q:什么是“碳达峰”?

A:当碳排放总量达到历史最高值,即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就可以认为是“碳达峰”。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这并不意味在2030年前中国的碳排放量可以无限制增长,因为我们从“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间仅有30年,远短于西方发达国家。因此中国的“碳达峰”将结合各种减排手段,在总量控制下的达峰,也为后续“碳中和”打好基础。

Q:什么是“碳中和”?

A:通俗来说,就是碳排放量的“收支相抵”,通过各种方法抵消人为产生的CO2排放,实现CO2的“零排放”,这就是“碳中和”。植树造林是最常见的碳中和手段之一。

Q:实现“碳中和”,普通人能做些什么?

A:普通人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少买不必要的物品,减少资源浪费;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约用水用电;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坚持绿色出行等。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