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越发美丽
摘要: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始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务求将吉林省的最大的优势转化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永续动力,为筑牢全省生态屏障、打造‘大美吉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张玉广说。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 | 荆文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自“两山”理念提出以来,我国各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持续推进生态战略行动,全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定不移地走上了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之路。
在近日各地陆续召开的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不少地方都亮出了令人满意的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
甘肃甘南:生态产业占全州经济总量18.1%
“我们高度自觉坚决落实‘两山’理念,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扛起了生态报国的甘南担当。”在近日由中共甘肃省委举行的“风华百年路奋进新陇原”——甘肃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甘南专场)上,甘肃省甘南州委副书记、州长赵凌云介绍,甘南作为黄河上游三大水源涵养区之一,以不足黄河流域5%的流域面积,产出了黄河流域20%的水资源量,贡献了黄河中下游40%以上的径流量,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水源涵养补给区,是维系黄河流域生态安全的重要天然屏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甘南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加快推动甘南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全州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实施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湿地修复、水土保持等一大批生态工程项目,有力促进了生态保护与修复,确保了生态环境持续安全。坚决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甘南州空气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排名甘肃省第一,水质优良比例达到100%,土壤环境质量保持持续稳定。
有了青山绿水的底色,近年来,甘南州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摆在了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赵凌云表示,甘南州确定了以“一源区、二主线、三空间、三流域、六重点、六产业”为重点的“123366”发展战略,谋划了包括生态保护与修复、民生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经济发展和黄河文化建设等在内的一批标志性、引领性工程,储备重大项目78个,总投资1284.87亿元。
“尤其是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积极转变传统畜牧业发展方式,以实施专业化养殖为重点,加快联户牧场、育肥小区、专业户建设,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赵凌云介绍,当地加快发展特色种植业、经济林果业和林下产业,通过实施涉藏地区青稞基地及产业化工程、高原优质油菜、高原夏菜、高原藏中药材基地建设,培育了“高原、绿色、生态”品牌,初步构建了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体系。2020年,甘南州生态产业增加值达到39.65亿元,占全州经济总量的18.1%。
湖南:“治水”的同时实现“美村”
水情是湖南省最重要的省情之一。据了解,全省5公里以上河流5341条,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及以上湖泊156个,上型号水库13737座。通过在全国率先建立五级河湖长责任体系,全省五级河湖长达到5.1万余名。河湖长全力履职,进一步强化河湖保护与治理攻坚,全省河湖面貌显著改观。
7月5日,在湖南省政府举行的湖南省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上,湖南省河长办副主任、省水利厅二级巡视员杨光鑫介绍,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河湖突出问题,湖南省充分用好省总河长令这一“武器”,完成322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实现禁养区全面退养,清理整治“僵尸船”3193艘、处置“三无”船舶1118艘,拆除关停非法码头渡口654个,完成457座退出类小水电退出和4284座水电站整改,5739个河湖“四乱”问题全面整改销号,水府庙水库、欧阳海库区非法围垦、沅水、酉水网箱退养等老大难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建立‘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建立洞庭湖联合执法机制,打通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瞄准沟塘渠坝这一江河湖泊的‘毛细血管’,‘治水’的同时,也实现‘美村’。”杨光鑫表示,当前,通过强化基层河湖管护能力建设,湖南省已打造出5000余个乡村示范河段。
此外,湖南省还实现跨界河湖联防联控联治。在全省推行“双河长制”,形成官方河长、民间河长联手共治的新局面,选聘民间河长1.57万人,招募“河小青”环保志愿者8000余人,助力河湖管护。浏阳河成功创建全国首批示范河流,凤凰县沱江被国家评为“最美家乡河”,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生动画面初步呈现。
吉林:下大力气推进重点生态修复工程
近年来,吉林省聚焦重点任务和薄弱环节,重点生态修复工程扎实推进,持续增加绿色资源总量,生态屏障功能不断提升。“吉林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突出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目标,围绕农田、矿山、河流、森林、草原、湿地等自然资源,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重点流域等,科学谋划和推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工程,逐步建立健全源头保护和全过程修复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系统保护、修复、治理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在日前吉林省委召开的吉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筑牢生态屏障践行绿色发展”专场发布会上,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张玉广介绍,该省积极谋划推动长白山、辽河、查干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18年,吉林省申报了第二批国家试点重大工程项目——长白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
据了解,截至目前,90个项目已开工建设,完成投资65亿元,森林抚育面积1.86万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8605公顷,河道生态整治265公里,修复建设湿地面积848公顷,治理历史遗留矿山15处,拆除水电站14处,全面完成了国家下达的15项绩效指标。“去年以来,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又围绕辽河流域、查干湖流域谋划了两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预计总投资超90亿元,现已申请纳入中央生态资金项目储备库。”张玉广说。
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据了解,为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要求,2020年6月,吉林省自然资源厅与保利久联集团签订《矿山生态修复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保利久联集团与梨树县城投公司共同成立保利(四平)环境有限公司,规划治理历史遗留矿山69处、渣堆场20处,治理面积394公顷,总投资13.1亿元,打造中国·梨树国家矿坑地质公园——国家级生态修复与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目前,该项目作为今年的“三早”项目已于3月25日开工建设。“这一项目开启了吉林省‘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矿山修复新模式。”张玉广说。
生态是最大的财富,绿水青山黑土地是吉林省最大的优势。“吉林省自然资源厅始终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务求将吉林省的最大的优势转化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永续动力,为筑牢全省生态屏障、打造‘大美吉林’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张玉广说。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