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鸡西:百年煤城展新姿,振兴发展正当时
摘要:据介绍,鸡西山川秀美、江湖浩瀚,是新兴的“生态旅游名城”;这里资源富集、基础雄厚,是国家重要煤炭基地和“中国石墨之都”;这里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是农业大市;这里历史厚重、英雄辈出,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图为国道丹阿公路(G331)黑山村(鸡穆界)至鸡西段改扩建工程(高铁连接线)项目路基挖方作业施工画面。该项目是黑龙江省百大项目,已于2020年9月全面开工,预计2021年8月交工通车。鸡西市交通运输局/供图
倪馨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 | 曲静怡 林强
近日,中共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举行“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 成立100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鸡西市专场。鸡西市委书记于洪涛介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鸡西大地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据介绍,鸡西山川秀美、江湖浩瀚,是新兴的“生态旅游名城”;这里资源富集、基础雄厚,是国家重要煤炭基地和“中国石墨之都”;这里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是农业大市;这里历史厚重、英雄辈出,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土地。
革命战争年代,红色血脉在这里流淌。1927年,中共北满地委在穆棱矿建立了鸡西地区第一个党支部,从此,革命的火种在鸡西大地星火燎原。这里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活动地,东北抗联第四军、第七军在这里英勇战斗,给日本侵略者沉重打击。这里是人民空军的诞生地,党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老航校,是新中国空军的摇篮。
改革开放以来,红色精神在这里赓续。沐浴改革开放春风,鸡西发展阔步前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鸡西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72.4亿元、人均34031元,分别是建市之初的487倍和144倍。今年一季度,在黑龙江省考核的8项经济指标中,有6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位列全省第一位,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今天的鸡西,是一座产业兴旺之城。立足资源优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煤炭产业浴火重生。稳住“煤头”、激活“化尾”、发展“电尾”,强力推进煤矿关闭整治、升级改造。2020年,全市煤炭产量1200万吨。预计到“十四五”末,煤炭产量可达4000万吨,煤炭产业将实现优质、高效、绿色、安全发展。石墨产业强势崛起。鸡西石墨探明储量9.7亿吨,居世界前列。以打造千亿级石墨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石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目前,全市石墨企业达到60家,深加工制品涵盖8个产业链条、22个类别、300余个规格;中国建材、深圳贝特瑞、北汽集团、上海多凌等行业领军企业落户鸡西市,“中国石墨之都”成色更足。
今天的鸡西,是一座活力迸发之城。重点领域改革多点突破,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融媒体改革等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省率先推行“办事不求人”,589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企业注册登记只需1个工作日,群众和企业办事更加便捷。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国家石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鳞片石墨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落户鸡西,石墨行业国家级话语权持续增强。人才支撑更加有力,2020年引进本科学历以上人才1700多人。
今天的鸡西,是一座美丽宜居之城。这里气候宜人,受海洋气候影响,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度适宜、降水丰沛,有“北国春城”美誉。这里生态优越,有各类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11处,森林覆盖率达到30%。近年来,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通过拆水源地违建、严管秸秆焚烧、彻查入河排污口,鸡西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里景色秀美,被国际旅游联合会评为“最美中国旅游城市”。
今天的鸡西,是一座和谐幸福之城。民生投入更加有力,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到85%以上。百姓生活更加富裕,2020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9万元和1.83万元,分别是建市之初的143倍和257倍;脱贫攻坚任务全面完成,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稳岗就业成效显著,“十三五”期间新增就业19.5万人。人居环境更加舒适,8.7万户棚户区居民迁入新居,70多万群众喝上优质放心水,城市森林公园等5处公园建成开放,市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开工建设;农村改厕4.1万户,“厕所革命”经验在全省推广。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建鸡高速、鹤大高速贯穿全境;牡佳客专快速铁路即将通车,鸡西进入高铁时代;兴凯湖机场改扩建后,空客A-321等国内航线主要机型可以起降,接待旅客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全市三级甲等医院达到4处、床位1.17万张,三县(市)全部建成县带乡医共体;有各类养老机构115家、入住老人5500多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文化事业不断繁荣,保障体系持续完善,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显著提高。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