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能源 正文

助力碳达峰 山东加速推进核能综合利用

2021-05-18 15:43 中国发展网 张建佩、马向阳、池毓凯、记者尹明波

摘要:核能作为清洁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板块,是能源结构“降压减负”的必然选择。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张建佩、马向阳、池毓凯、记者尹明波报道  近日,由山东核电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建设的世界首个“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工程在胶东半岛的烟台海阳投运,这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山东核能综合利用先进经验“点名”后,该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纵深推进核能综合利用的又一重大突破。

“水热同产同送”技术验证示范工程观摩研讨会。供图:山东省能源局

作为能源消费大省,山东能源结构偏煤问题突出。为破解这一“心肺之患”,山东省确立了煤电、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省外来电“三个三分之一”的能源结构调整目标,大力实施“四增两减一提升”工程,综合施策提高清洁能源占比。

核能作为清洁能源,是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板块,是能源结构“降压减负”的必然选择。核能发电相较于水电、光电、风电具有无间歇性、受自然条件约束少等优点,可有效替代化石能源。目前,核能主要用于发电,但随着技术日臻成熟,核能跳出单一发电的角色,走向了综合利用更加广阔的舞台。

近年来,山东坚持把发展核能作为能源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奋力抢占三代及以上核电技术高地,加快推进核能综合利用。2018年底、2019年初,海阳核电一期两台机组相继建成投运,山东实现核能发电“零突破”,现已累计发电超过500亿千瓦时,有效替代煤炭消费约2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5500万吨。同时,依托海阳核电一期工程,2019年山东建成全国首个核能商用供热项目,被国家能源局命名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2019年、2020年两个供暖季为周边70万平方米区域累计供热273天,节约原煤3.8万吨,居民普遍反映核能供热清洁低碳、安全可靠、幸福感获得感强。目前二期450万平米供热项目已经开工建设,预计今年供暖季实现海阳城区“零碳”供暖全覆盖。

“从核能发电‘零突破’到国内首个核能供热项目投入商用,从世界首创‘水热同传’实践项目落地到世界首个‘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工程投运,山东一路探索、一路积淀、一路创新,成效显著。”据山东省能源局发展规划处负责人介绍,为深挖核能综合利用效率,山东坚持高点定位、科学规划,精心布局、有序推进,蹚出了一条核能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山东路径”。

在规划部署上,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把核能综合利用摆上重要位置,作为“四增两减一提升”工程重点工作,纵深推进突破,深度开发利用,为“美丽山东”建设贡献更多力量。在工作推进上,积极推动海阳市与山东核电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核能供热、海水淡化等工程纳入省级重大能源项目库,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推进项目如期建成投运。在协调服务上,先后10余次组织协调政府、核电和热力公司等会商洽谈,确立“居民采暖费用不增加、热力公司收益有增长、政府财政负担不增长、核电运行效率有提升、生态环保成效大提升”的共赢思路,破解利益固化藩篱,激发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在宣讲科普上,充分利用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强化舆论引导,提高公众认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海阳核电‘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工程,从设计提出、组队研发、技术攻关到工程投运,前后历时不到8个月。”海阳核电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说,此次投运的“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工程,通过核能“先发电、后制水、再供暖”三级高效利用,首次实现“零碳”供热和“零能耗”制水同步,大幅降低供热供水成本。所谓同产,是指利用在运核电机组的抽汽和余热,通过多级闪蒸、多效蒸馏等工艺,每小时可生产5吨满足饮用水标准的95℃高品质淡水。所谓同送,是通过一根管道将高温高品质淡水输送到用户侧,经过水热分离,热量进入热力管网系统,降温淡水进入供水系统。据了解,该工程实现供暖面积1万平方米,日提供饮用水120吨。按此测算,一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完成发电“主业”同时,采用“水热同产同送”技术,一个采暖季可产出3000万吨高品质淡水,并满足3000万平方米居民供暖。

“世界首个‘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工程成功投运,为我省核能综合利用坚定不移探索前进、在更高水平上乘风远航提振了信心、鼓足了干劲。”山东省能源局负责人表示,该示范工程拓展热法海水淡化技术新应用,开创“零碳”供热、“零能耗”制水新时代,极大提高核能利用效率,对于全国加速核能综合利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实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据悉,山东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核能的部署安排,依托海阳、荣成等大型核电基地,持续放大“核电+”效应,加快“水热同产同送”先进技术示范应用,为后续向青烟威地区长距离供热、输水做好技术验证和经验积累。同时,积极探索布局核能制氢示范项目,强化“核风光氢储”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核级动力”。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