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废城市” 与绿色发展愈加融合
摘要:在参与“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四个问题是需要大家来关切的:一是目前固废管理在职能部门交叉以及协调管理机制方面还面临很大挑战;二是在固废的追踪溯源和全过程的管理中,最突出的是一般工业固废存在底数不清、去向不明的问题;三是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系统性还存在问题;四是固废处理处置技术选择和空间布局还不够完善。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白 雪
2019年,随着“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号角吹响,固废各细分领域开始百花齐放,餐厨、厨余等有机废弃物,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的分类收运处理开始受到关注,传统的垃圾焚烧格局稳中存变,企业破浪前行,智慧环卫、垃圾分类等新兴细分领域迎来蓬勃发展,危废处理行业回归理性,固废产业“合久必分”的趋势已逐渐清晰。随着各地固废新政频出,我国城市固废综合管理也面临着诸多博弈。
在上述背景下,由E20环境平台和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19第十三届固废战略论坛近日在北京举办。论坛以“博弈竞合生态互联”为主题,从宏观的角度解读固废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从垃圾焚烧、环卫、资源再生和危废四大细分领域分别展开探讨,全面呈现固废各细分领域版图。同时,国家相关部委、地方政府等管理部门,权威专家、领跑企业等嘉宾也在此次论坛上一起为固废管理出力,为“无废城市”的建设出谋划策。
“在环境产业艰难的2019年,固废产业是夜空中最闪亮的星。”E20环境平台董事长、首席合伙人,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傅涛以“两山视角下的固废产业未来”为主题,针对固废产业的未来进行了解析和预判,他指出,“固废产业是最贴近两山产业核心的行业,某种程度上表征着两山产业的未来,最容易实现小循环的联通。”
他表示,日益火爆的垃圾分类将彻底改变固废产业价值链,“无废城市”的兴起,使固废在城市发展中不再仅仅是末端,而是与城市绿色发展越来越强的融合。同时他还对固废产业的未来提出了六点预判:多点共荣、系统驱动、固废新战略、支付革命、固废价值重构、服务业回归。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循环经济产业研究中心教授、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温宗国介绍了当前我国“无废城市”11+5试点建设推进现状。
温宗国认为,在参与“无废城市”建设过程中,有四个问题是需要大家来关切的:一是目前固废管理在职能部门交叉以及协调管理机制方面还面临很大挑战;二是在固废的追踪溯源和全过程的管理中,最突出的是一般工业固废存在底数不清、去向不明的问题;三是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的系统性还存在问题;四是固废处理处置技术选择和空间布局还不够完善。
对此,温宗国提到,2020年“无废城市”要系统构建:一套建设指标;四大支撑体系——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一批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骨干企业;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无废城市”建设示范模式。
同时,温宗国表示,“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的关键途径离不开长效支撑机制,包括制度体系、市场体系和监管体系等。
中国环境保护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魏民乐结合“临沂模式”和“肥城模式”两个案例,详细讲解了中国环保关于“无废城市”建设的方案,为“无废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魏民乐介绍,“临沂模式”是多种固废处理设施集中共建模式,对我国人口密集、多废共生、土地资源紧张、选址难的大中型城市有借鉴意义,已在国内形成了一定的示范效应。
“肥城模式”是从固废末端处理延伸到了前端清扫、收运等业务链,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可为国内中小城市、广大农村固废治理提供示范样板。
责任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