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兰州西固河口: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奏响和美乡村“新篇章”

2025-04-16 17:20 中国发展网 安琪

摘要:依托“一规四会”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健康的良好风尚,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使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

中国发展网讯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抓手。今年以来,兰州西固区河口镇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五个振兴”目标和“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聚焦“八个美丽”,做好“四篇文章”,因地制宜加快“古渡河口”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为推进强省会行动、建设新时代美丽兰州贡献力量。

乡村新颜,画卷展风采

按照“干净整洁、井然有序、绿美环境”标准要求,扎实推进“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一美化”攻坚行动。组建联合执法队伍,综合执法、市场监管、公安、交警、环卫、各村“三委”班子等协同作战,对国道沿线私搭乱建、占道经营、乱堆乱放等问题开展“地毯式”清理。取缔占道经营摊点20余处,拆除废旧房屋和私搭乱建16处、违规广告牌5块。修缮青砖围墙5处,彻底整治脏源点20余处,清运垃圾50余吨。按照“日产日清、三净两不”的作业标准,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为辖区群众营造洁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规划筑基,宜居新蓝图

编制《西固区河口镇2025年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项目规划方案》。立足村民实际需求,充分利用村庄现有资源,统筹考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因素,不搞大拆大建,突出村落地域特色和历史传承,大力发展“庭院+休闲”“庭院+手工艺”,实现了颜值提升和空间布局的有机统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庭院经济”发展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就业增收的“铁饭碗”。提升改造墙面7500平方米,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同时,加强农房建设审批管理,着力建设“兰派民居”。

廊道焕彩,畅行添秀色

按照优势区域集中、生产条件良好、产业基础扎实的原则,形成以河口村为中心,咸水村、岗镇村、张家台村为支撑的特色产业农文旅优势片区。以109国道沿线风貌提升为“主轴”,通过基础设施完善、人居环境整治、整体风貌提升,确保“廊道”沿线保持干净、整洁、美丽、有序,逐步把美丽乡村“盆景”串联成“风景”。积极响应“村村万树绿美乡村”行动,在沿线分车带、闲置空地、企业栽植补植海棠、金叶复叶槭、国槐等苗木3000余株,让生态绿成为乡村振兴的最亮底色。

土地盘活,田园织锦绣

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流转原则,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由村集体牵头将1500亩土地统一整体对外流转给兰州欣源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种植玉米,实现了土地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对灌溉设施的维修和管护,确保春耕期间农田灌溉用水。通过实施农田灌溉水渠建设项目,新建、维修改造渠道及边沟总长9845米,铺设灌溉管道1300米,有效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结合实际情况设置村级废弃秸秆堆放地,及时进行收运,从源头杜绝“四烧”现象发生。

产业赋能,富民新路径

加快古镇景区业态布局和文化填充,深挖区位、交通、产业、文旅等优势资源,进一步优化服务体验,持续焕发古镇经济活力。引进牧心草莓番茄、米修斯水果番茄等新品种,打造张家台“黄贵妃”西甜瓜、“果乐蔬香”精品果蔬等具有河口特色的高原夏菜品牌。全力推动河口镇欣源生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全市首个“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奶牛养殖全产业链。持续加大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生猪、奶牛、家禽养殖等产业,养殖量分别达到3500头、1200头、35000只,养殖产业成为河口镇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经济,多措并举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治理创新,民生暖人心

依托“一规四会”倡导文明新风,引导广大群众自觉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健康的良好风尚,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使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创新局面。加大适老化改造力度,辖区8个互助老人幸福院与村卫生室联合开展医养服务。加强对低保户、特困户的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做好结对关爱、残疾人扶贫济困、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工作,落实主动发现机制,将符合救助条件的困难家庭进行上报。及时掌握村民务工意向、技能特长、岗位需求等信息,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培训,完成劳动力输转1100余人。

资源整合,发展释动能

整合各类资金1600余万元,谋划、申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项目13个。八盘村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村委会资产权属归位账务分设试点任务。3宗衔接资金项目进入兰州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公开招采。全面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摸底和分类梳理工作,分类建立工作台账,协助注销未运营合作社2家。申报实施合作社能力提升项目,落实补助资金60万元。

党建引领,振兴强根基。认真履行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建立党建工作季度督查、年终考核制度。梳理年度基层党建任务62项,安排开展党建督导4轮次,主动约谈班子成员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23人次,在夯实基层力量中作强支撑,实现党建与绩效同频共振。扎实开展“一亲三心”活动,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常态化驻村锻炼,收集群众意见建议90余条,开展矛盾调解、政策宣传等活动30余次,排摸解决矛盾纠纷等急难愁盼问题125个。开展党建联席乡村振兴交流活动1次,引导激励村党组织书记不断积聚力量、提升能力。(安琪)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