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成果集中发布 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摘要:在工业领域,广东知业的精益人工智能平台将半导体封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提升约3%、产能提升约4%;博依特推出全球首个制浆造纸行业工艺大模型,平均生产效率提升10%、制造成本下降4%。
中国发展网讯 卓莹莹 记者皮泽红报道 为贯彻落实广东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全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求,广东省于4月9日在广州举行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会上集中发布了8个行业大模型、30个应用场景、29个解决方案及13款智能终端产品,全面展示了广东省在人工智能(AI)与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生态优势。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曲晓杰表示,此次成果的发布标志着广东正以“技术+场景+终端”协同创新模式,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助力千行百业提质降本增效。
发布会上,首先介绍了8个人工智能行业大模型,这些模型覆盖了从工业到安全、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并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工业领域,广东知业的精益人工智能平台将半导体封装行业的产品质量提升约3%、产能提升约4%;博依特推出全球首个制浆造纸行业工艺大模型,平均生产效率提升10%、制造成本下降4%。在安全领域,深信服安全大模型可24小时不间断工作,将需要多次手动操作的安全运营工作量减少了92%。在教育领域,视源股份的希沃大模型将教师备课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30分钟;像素格物大模型节省了教师约30%的作业批改时间、降低了约20%的教育资源制作成本。此外,还有医疗领域的医检大模型、文旅领域的环球数科文旅大模型、风控合规领域的法象大模型、知识库问答领域的智元起源大模型等,都在降本、增效或提质方面取得了直观可感的应用效果。
随后发布的30个应用场景,则涵盖了工业、教育、医疗、安全等领域的具体实施案例。在工业领域,梳理了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装备、纺织服装、家电等10大细分行业的研发、生产、质检、管理等全流程场景。在教育领域,梳理了学习、教学、实验、资源分发、评估与决策支持等5大典型场景。在医疗领域,梳理了影像诊断、临床决策、手术规划、门诊分诊、就医咨询等10大典型场景,比如迈瑞医疗和腾讯联合开发了全球首个临床落地的“启元重症大模型”,让医生工作效率提升超30倍。在安全领域,梳理了生产风险监测预警、安全行为识别、应急救援决策、灾害现场态势感知和机器人救援与搜索等5大典型场景。
29个人工智能应用解决方案被推介,它们针对各行业场景中的痛点提供了解决之道。比如机智云质检方案节约了纺织行业的人工成本并提高了产品合格率,金域医学的智能体则加速了病理报告的生成过程。
13款智能终端产品也在会上亮相,包括玄羽数控机床智能系统、AI导诊数字人、AI裸眼3D显示器等多种创新产品,此外,还有脑机AI鼠标、自主飞行无人机以及动态交通AI机器人等多元产品。展示了广东省在智能终端制造方面的实力与创新能力。曲晓杰指出,广东作为全球电子信息制造重镇,正通过AI技术重塑终端形态,抢占全球产业链高地。
华为、腾讯、视源电子、TCL雷鸟、深开鸿、乐聚、美的库卡、拓斯达、广汽等9家在算力芯片、大模型、行业应用、智能终端、机器人等领域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详细发布前沿成果。视源股份代表段宇指出,视源股份在“人工智能+”研发领域,将持续加大视觉、听觉、触角、数据AI技术的研发,并融合形成多模态技术,转化了一大批AI成果并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人工智能+教育”行动方面,还将持续提升,以AI赋能教育教学、服务教育不同环节,孵化出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腾讯云广东省总经理王健表示,目前,腾讯云AI大模型已在政务、零售、金融、工业等30多个行业落地。腾讯将持续降低技术门槛、聚焦场景落地,以“有用、易用、可靠”的AI能力助力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迈向全域、全时、全场景智能化时代。
据拓斯达机器人产品线总经理徐晓明介绍,2024年广东工业机器人产量突破24万台,连续五年领跑全国,占据国内市场份额近半。作为大湾区智能制造的重要参与者,拓斯达充分依托区域产业优势以自身在工业领域积累的场景数据,助力构建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让机器人从“能干活”变得“会干活”。
广东将持续加码政策支持,包括建设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园区、实施“广东强芯”工程、推动鸿蒙系统适配等。同时,通过创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产业联盟,推动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随着政策、技术与生态的多维发力,广东正以“头雁”姿态引领全国人工智能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