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四方面发力落实各项扩消费政策举措——来自商务部专题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2025-03-28 16:4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今年以来,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服务消费,创新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呈现回升势头稳、市场人气旺、发展动能足的特点。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张子麟

3月25日,商务部举行专题新闻发布会,有关负责人就扩消费有关政策情况进行介绍。

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李刚表示,今年以来,各级商务主管部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扩大服务消费,创新消费场景,持续释放消费潜力,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呈现回升势头稳、市场人气旺、发展动能足的特点。“随着各项扩消费政策措施持续发力,‘购在中国’系列活动有序开展,今年的消费市场总体将继续呈现平稳发展态势。”

李刚表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协同推进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商务部将围绕扩消费开展四方面工作。

升级商品消费,稳住消费大盘

“商品消费的规模大、带动力强,稳住消费基本盘,首先就要牵住商品消费这个‘牛鼻子’。”李刚透露,商务部将重点从需求端着手,着力挖掘商品更新升级需求。

李刚举例说,今年以来,商务部会同各地区、各相关部门加力扩围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在去年政策基础上,扩大补贴范围、加大补贴力度、优化服务措施,更好地发挥政策效能。截至3月24日,全国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合计超过150万份;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超过2800万台,4500多万名消费者申请了5600多万件手机等数码产品的购新补贴,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已经超过220万辆。“下一步,我们将抓好政策落地实施,密切跟踪督导、优化便民服务,畅通回收链条,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真金白银’更高效更便捷直达消费者。”李刚说。

此外,商务部还将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促进外贸优品消费;顺应消费发展趋势,培育国货“潮品”消费增长点;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扩大汽车后市场消费等。

其中,李刚着重提到,今年初,商务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我们正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会同相关部门有序开展试点申报工作,加紧编制试点工作方案。后续将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分批研究确定试点城市名单,确保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全面激发汽车消费市场活力。”

对于促进外贸优品消费,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副司长李维正表示,我国外贸商品不仅深受国际消费者的欢迎,也契合国内品质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通过高品质外贸商品供给创造消费需求,是扩大国内消费的重要方面之一。今年,商务部将以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为标志,扩大外贸优品消费,主要内容是“1+10+N”,即举办一场启动仪式,发挥10个经济大省的作用,组织开展一系列重点活动,助力稳外贸扩消费。重点工作包括畅通外贸优品内销渠道、加大外贸优品消费支持、培育外贸优品消费品牌、推动内外标准认证衔接等。

扩大服务消费,挖掘消费增量

李刚表示,服务消费增长较快、潜力巨大,但一些领域供给存在短板,特别是“一老一小”、家政服务等领域优质供给不足。商务部将着力增加优质服务供给,更好地满足居民服务消费需求。具体措施包括,实施服务消费提质惠民行动,围绕餐饮、家政、养老、文旅、体育等贴近群众生活、需求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组织开展“服务消费季”“中华美食荟”等系列消费促进活动等。

针对高品质服务供给不足和群众关心的服务质量的问题,商务部服贸司副司长王波补充介绍说,将围绕“对外开放、对内放开”,着力优化服务供给。一方面,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推动互联网、文化等领域有序开放,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另一方面,推动服务消费领域改革开放创新,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具体措施包括:开展生活服务招聘季活动,实施家政服务员技能升级行动,提升家政服务质量;鼓励地方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厨、名店,拓展餐饮细分赛道,引入知名餐饮品牌首店、旗舰店,增加餐饮优质供给等。

培育新型消费,增强消费动能

“今年春节以来,人形机器人、《哪吒2》等持续火爆,充分展现了新型消费的澎湃活力。”李刚表示,商务部将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首发平台载体;发展数字消费,通过完善发展环境、深化数字消费提升行动、培育品质电商等举措,释放数字消费潜力;培育“人工智能+消费”,促进人工智能消费终端进千家万户、人工智能商业终端进千商万店;促进“IP+消费”,畅通IP授权、商品开发、营销推广全链条;发展绿色、健康等新型消费,把消费新热点培育成新增长点,不断增强消费发展动能。

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王鹏飞进一步介绍,数字消费是新型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消费升级、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下一步,商务部将加强数字消费相关政策研究,深化专项提升行动,聚焦数字产品和服务、内容和渠道等四方面,指导各地推出务实举措,通过产业引育、标杆带动、技术创新等丰富数字消费多元化供给,增强数字消费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将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推动数字消费品质化发展,联动相关部门、地方和平台开展专题行动,通过引导和规范,实现数字消费供给侧优化、服务水平提升,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等。

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活力

“当前,居民越来越注重消费的体验感,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成为提振消费、提高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抓手。我们将积极提升载体、营造氛围、优化环境,促进消费场景创新和需求潜力释放。”李刚重点介绍了两项工作:一是开展"购在中国"系列活动,将聚焦绿色、智能、健康、文旅等消费新增长点,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促进商旅文体健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活力;二是提升离境退税政策效能,将会同相关部门出台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增加退税商店数量,优化退税服务,便利境外旅客在华购物,扩大入境消费。

商务部流通发展司一级巡视员张祥表示,商务部将加快建设城乡消费载体,完善城乡商贸流通体系,助力消费提振和内需扩大。具体来看:在城市,将实施城市商业提质行动,以“百街千圈”为目标,构建以示范步行街(商圈)为引领,特色商业街区为支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为基础的城市商业格局;在农村,将持续健全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网络。

此外,李刚还特别提到,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党中央着眼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三年多来,商务部会同相关部门,与上海等五个城市一道,紧扣“国际”,聚焦“消费”,突出“中心”,推动培育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表现为四方面特点:

国际化消费环境不断提升。五个城市多管齐下,围绕支付、购物、交通等需求,推出便利化服务措施,打通入境消费堵点。2024年,五个城市入境外国人比上年增长约1倍,占全国总量的约三成;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占全国的约六成,离境退税销售额占全国的超七成。

全球优质消费资源加速集聚。五个城市积极引入国际优质商品和服务,加强品牌培育,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目前,五个城市的中华老字号数量占全国近1/3。

标志性商圈建设初见成效。五个城市持续完善城市商业空间布局,推动商业设施改造升级,打造消费新高地。上海发布了商圈能级提升行动方案,“一圈一策”打造南京东路、淮海中路等标志性商圈,武康路成为中外游客的热门打卡地;广州打造广州塔广场消费新地标,推动中国第一高塔“流量”变“留量”;天津推动“小洋楼”活化利用,导入艺术策展、文化创意等业态,五大道、意风区商圈焕新升级等。

多元化消费场景持续创新。五个城市加快推动商旅文体健融合发展,打造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激发市场新活力。上海打造五五购物节、首发上海、上海之夏等标志性活动;北京推动多元消费融合发展,培育街区、近山、亲水、赛事、演艺等7类消费场景;重庆依托城市的特色资源,打造山城步道、云端之眼等"江崖街洞天"特色消费新场景等。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