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河套:共探数据驱动新未来,赋能行业数智化转型
摘要:深圳市共熵产业与标准创新服务中心承办的第十四期“BIM大讲堂暨通用数据环境(CDE)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
中国发展网讯 卓莹莹、记者皮泽红报道 3月23日,由中国图学学会、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指导,buildingSMART中国(bSC)与中国图学学会建筑信息模型(BIM)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深圳市共熵产业与标准创新服务中心承办的第十四期“BIM大讲堂暨通用数据环境(CDE)大会”在深圳成功举办。大会以“通用数据环境:标准引领,共筑数字生态”为主题,吸引了政府领导、院士专家、科研单位和企业代表、技术供应商等一百五十余位专家现场参会,另有两百余人通过公开链接线上参会。会议聚焦CDE技术的前沿探索与实践应用,为工程建设行业数智化转型注入新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buildingSMART中国秘书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M总监、buildingSMART国际会士、BIM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魏来,中国图学学会BIM专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土木系副研究员、数字建造教学实验室主任林佳瑞,buildingSMART中国香港主席梁志旋,香港建筑信息模拟学会(HKIBIM)主席吴志伟,福田区政府、河套发展署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等领导及专家参加会议。
buildingSMART中国秘书长、BIM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魏来在欢迎辞中表示:“本次大会是bSC与BIM专委会的强强联合,旨在打通学术研究、标准制定与实践应用的闭环,为全球openBIM生态贡献中国智慧。”
大会汇聚国内外顶尖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在开幕致辞中强调:“通用数据环境是BIM技术落地的核心基础设施,通过标准化、智能化的数据管理,将重塑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协作模式,推动行业向高效、透明、可持续方向迈进。”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署、深圳市福田区住建局等政府单位代表出席,共同探讨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的创新路径。
会议由中国图学学会BIM专委会秘书长、清华大学土木系副研究员、数字建造教学实验室主任林佳瑞和buildingSMART中国培训总监何威主持。
大会设置3项主旨演讲,12场主题报告与特色主题互动环节,涵盖CDE技术趋势、AI赋能、国际标准融合等热点议题。
buildingSMART中国秘书长、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BIM总监、buildingSMART国际会士、BIM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魏来从标准角度阐释了CDE在工程数字化中的核心作用,系统解析了CDE在数据管理、交付与工程档案管理等过程中的定位,强调CDE应被视为“共同认可的数据源”而非单一平台,呼吁行业制定本土化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生态。
buildingSMART International技术协调经理王有生从国际开源标准视角全面分享了openBIM和openCDE的技术理念,呼吁企业推动本土标准与国际接轨,积极参与buildingSMART的人员培训,加强人员对openBIM标准体系的理解与应用。
buildingSMART中国香港主席梁志旋指出目前行业对CDE发展的需求:一是实现模型与文档的深度绑定,摆脱传统文档孤岛;二是全面支持openBIM标准,兼容多源数据,适应各专业协同;三是从封闭的一体化系统转向开放连接的平台;强调CDE应满足复杂多元的业务需求,成为智能协作的核心平台。
复旦大学教授周向东提出“AI+IFCDB”双引擎驱动模式,针对当前BIM数据仍以文件管理(“胖CAD”模式)导致信息孤岛的问题,介绍了团队研发的基于IFC标准的BIM专用数据库。双擎融合将使CDE成为真正智能化的数据中枢。
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助理研究员李徵阐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对工程信息数智化的赋能机制,指出当前AI大模型具备接近人类思维的能力,可用于辅助设计、自动生成文档和知识问答,提升工程信息管理的智能水平,强调高质量的项目数据(如CDE沉淀的数据)是AI发挥效用的前提,AI与CDE的融合将加速行业创新。
来自意大利ACCA公司的专家Michelangelo Cianciuli通过视频展示了开放CDE解决方案usBIM.platform(usBIM平台)。该平台基于云架构,采用IFC等openBIM标准,集成在线编辑、冲突检查、版本对比等功能,通过开放API连接BIM软件,实现高效协同。usBIM平台帮助业主将要求数字化为可验证的模型信息,显著提升了数据交付效率与质量。
buildingSMART会士,bimSCORE CEO,斯坦福大学客座教授甘嘉恒指出行业正在从传统CDE走向“openCDE”。他回顾了BIM数据管理从早期模型服务器到开放CDE生态的发展演进,并介绍了buildingSMART发布的openCDE规范,通过开放API实现不同CDE平台互联,并融入新技术。
中交二航院科技数字化部副总经理刘小强以水运工程为例,介绍了中交二航院打造勘察设计通用数据环境的创新实践。中交二航院开发的“希迪勘察”系统实现岩土勘察一体化管理,通过移动App无纸化采集、定位安全监控等手段,大幅提升现场效率与安全,并已在60余个项目中应用。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子所华南办事处副主任刘伟就当前铁路CDE的开发需求,指出结合AI技术能促使CDE的价值真正的惠及施工现场,分享了其BIM+AI数据管理与共享平台的实践,该创新有效破解了数据标准缺失、协同障碍等难题,打通了数字化落地工程一线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推进铁路建设迈向智能建造2.0。
广东机场集团智能建造平台总监李飞宇分享了广州白云机场三期工程的智能建造实践,以数据驱动工程管理变革。项目推行“全员、全专业、全过程”智能建造,通过BIM模型贯穿工程管理全环节,实现数字化协同。该实践提升了机场工程管理效能,并凸显统一数据标准CDE平台在全生命周期数字化中的关键作用。
Connex创始人王伟华先生介绍了Connex作为一款服务于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跨组织协同的智能云平台,面向所有参建方的应用特色。平台集成AI技术,提供文档管理、工作流、移动端协同等功能,使庞杂的工程沟通从“一团乱麻”变为透明有序,让各方协同像微信一样便捷,显著降低沟通成本与风险。
A.C.I.D董事总经理冯树坚分享了IM-CDE(信息管理CDE)在工程资产信息管理的实践经验。他强调,CDE作为贯穿从规划到运维的单一信息源,是提升协同效率、发挥数据价值的关键。IM-CDE通过统一的文档/模型管理和工作流,打通全流程信息流,确保数据高效利用。
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高歌分享了研究团队在BIM模型审查方面的创新成果——CBIMS平台。该平台基于openBIM标准和openCode架构,实现可自定义的BIM自动审查。CBIMS支持用户以代码形式定制审查规则,将复杂规范要求转化为可执行算法,实现BIM模型的自动化质量合规检查。
上海城建数字产业集团区域总经理李慧指出低空经济作为新型立体交通模式,正成为行业热点。上海城建数字集团依托BIM、GIS和数字孪生技术打造低空管控平台,实现无人机巡检、航线监控和预警等功能,提升交通基础设施运维效率与安全。
据悉,2025 buildingSMART openBIM国际大奖赛已于3月18日正式启动,buildingSMART中国副秘书长黄爽强调大赛旨在挖掘全球openBIM创新应用标杆,推动国际标准落地与技术跨界融合,加速构建开放、协作的BIM生态。本届大赛诚邀行业展示创新实践,助力中国方案融入全球标准体系。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