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瑞科技破局动力电池回收困境 以技术创新助力国家“双碳”目标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讯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进入规模化退役阶段,全面提升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能力水平尤为重要。但行业长期存在“小作坊式回收”乱象,非法拆解导致的环保与安全隐患突出。
3月17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动力电池 从“退役”到“再生”》节目,曝光了一些“小作坊”违规回收拆解动力电池的乱象。聚焦动力电池回收产业目前存在的痛点难点,巴特瑞科技建议,从源头加强规范化管理,强化车企和电池企业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由汽车生产企业或电池生产企业统一回收后,交由“白名单”企业进行处理,从而避免退役电池流入非合规的“小作坊”。
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年底,中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规范化回收率不足25%,大部分废旧电池都流向了一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非合规企业。这些“小作坊”式的非合规企业缺乏生产资质和技术积累,粗放经营,存在不少安全和环保风险。
同时,非合规的“小作坊”成本低,往往采用抬高回收价格的方式获取资源,而合规企业在厂房、设备、环保处理等方面投入较高,因此缺乏价格竞争优势,这就导致“劣币驱逐良币”,部分正规电池回收企业产能“吃不饱”、盈利状况堪忧。
长期以来,作为工信部白名单企业,巴特瑞科技一直在积极推动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规范化发展,参与起草了8项国家标准,并依托自身拥有的“废旧动力电池免放电拆解”及“LFP电池粉全组分再生”两项核心技术,成功解决了拆解过程中“电解液冷凝、电池粉尘污堵、收率偏低”等行业难题。目前,巴特瑞科技已实现碳中和,实现安全环保无污染拆解,全流程无废水、废渣产生,废气集中安全环保处理,其工艺先后入选《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先进适用工艺技术设备目录》、《国家先进污染防治技术目录》等,技术壁垒与合规优势显著。
今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从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标准研制等方面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提出了明确要求。上述《行动方案》提出,要强化全链条管理,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等目标和要求。业内人士认为,国家对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作出部署,释放出了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鲜明信号。
要实现电池回收利用产业的提质提速,离不开政府和行业的协同共进。对行业来说,行业需要积极主动作为,将加强自律摆在重要位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巴特瑞科技向相关部门建言,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加强规范化管理,建立责任延伸机制、回收溯源机制、碳减排考核机制,推动低碳和资源再循环的市场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化发展。建议国家尽快出台强制标准,并就碳排放、资源再循环使用比例等指标对地方政府、产业链长企业进行合理适当考核,从而促使新能源消费端或头部产业链长企业推动资源再循环利用。
动力电池回收不仅是环保课题,更是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答题。巴特瑞科技通过技术攻坚、标准引领、生态共建,以技术创新和全产业链协作破解难题,让每一块退役电池都能安全、高效地重获新生,助力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责任编辑:潘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