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合肥蜀山区:民企“小巨人”迸发大能量

2025-03-14 15:26 中国发展网 李陵莉、 刘亚萍

摘要: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持续健全政策引导体系和创新支撑体系,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2024年,蜀山区新增专精特新企业67家,总量位居四城区第一。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8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61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近九成。

中国发展网讯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持续健全政策引导体系和创新支撑体系,大力支持民营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2024年,蜀山区新增专精特新企业67家,总量位居四城区第一。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8家、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61家,其中民营企业占比近九成。

做“智慧”水务的引领者

守护好生态宜居的美丽家园,环境科学是重要支撑。

走进“中国环境谷”企业中水三立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水三立”),一张张动态数据图跃入眼帘。

作为一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水三立是国内专业从事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领军企业。其自主研发的SUNYZM智能测控一体化闸门,采用先进的电子通信、信息和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了集水位流量数据采集、闸门远程自动化控制、太阳能驱动、无线通讯等功能于一体。

“引入‘智慧化’系统,这项产品主要为我国中小型灌区的流量精确计量和远程闸门自动控制等提供技术手段和监测基础数据,重点面向水利灌区及农村节水灌溉等工程领域。”该企业有关负责人表示,这项产品也成功入选了安徽省新产品名单。此外,中水三立还参建了多项南水北调信息化工程,研发出多种水利信息化硬件产品,广泛应用于水利、环保、农业等多个领域。

在细分领域练就“独门绝技”

在蜀山区,众多像中水三立一样的企业凭借其掌握的“独门绝技”,在产业链供应链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推动制造业乃至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位于蜀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新境界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依托工业自动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自主研发的全自动铸件打磨机器人突破了复杂曲面结构铸件适应性差、铸件变形缺陷检测补偿难等关键技术难题。

“遇到凹凸不平的铸造件时,我们的机器人可以自动检测、柔和进退,实现精净打磨,降低损耗。”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基于首创的柔性贴合自动补偿算法,其打磨机器人将打磨完成率从进口设备的70%提升至95%。

灰尘、沙尘堆积会降低光伏发电的效率,由此产生的“灰损”是光伏电站运行中的一大困扰。针对市场痛点,仁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光伏智能机器人,可适应高温、高湿、高腐蚀性等气候环境,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技术与组件清扫功能相结合,助力光伏电站显著提升发电量。2024年,光伏智能机器人为企业带来了近90亿元的收入,同比增长55%左右。

实施专精特新倍增培育行动

面对市场变化和技术迭代,蜀山区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培育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此,出台了《蜀山区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培育工作的三年行动方案》,构建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龙头、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主干、创新型中小企业为根基的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格局。

在服务赋能上,蜀山区工信局深入开展“专精特新企业行”、“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等活动,帮助企业掌握并享受各项惠企政策。金融赋能方面,定期收集整理专精特新企业融资需求,组织专场融资路演活动。人才赋能方面,通过建立高层次人才库,提供免费培训项目,培养一批优秀专精特新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推动企业综合素质提质升级。

下一步,蜀山区将大力实施新一轮专精特新企业三年倍增培育行动,从做优培育机制、支持科技创新、强化要素保障、推动转型升级、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加大培育力度,力争到2027年底,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倍增。(李陵莉、 刘亚萍)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