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通渭:智能化管理助力背街小巷治理“焕新颜”
摘要:作为定西市“122民主实事工程”的基层实践,平襄镇以智能化管理破解背街小巷“脏乱差”顽疾,让“文明巷”取代“垃圾巷”,绘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图景。
中国发展网讯 “政府把实事办到了咱心坎上!”走进甘肃省通渭县平襄镇中城社区的背街小巷,居民们指着新安装的声控摄像头和分类垃圾箱由衷赞叹。作为定西市“122民主实事工程”的基层实践,平襄镇以智能化管理破解背街小巷“脏乱差”顽疾,让“文明巷”取代“垃圾巷”,绘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图景。
智慧监管:从“人海战术”到“科技赋能”
“爱护环境是我们的美德,请将垃圾扔进相应垃圾箱……”在中城社区巷道,声控摄像头正播报温馨提示。据中国电信通渭分公司人工智能技术负责人张向东介绍,这是一款AI人工智能监控系统,通过“事前预警+语音提醒”模式,将污染事件发生率降低80%。“过去靠人力巡查总有疏漏,现在摄像头一‘喊话’,乱扔垃圾的少了八成!”环卫工人姜国强感慨道。目前全镇5个社区43条背街小巷全面展开智能监控安装,配合“步行5分钟可到达”的多个分类垃圾箱,形成“技防+人防”治理闭环。
民主参与: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共治”
治理蝶变始于一次次调研视察活动。2025年初,就群众普遍反映的背街小巷垃圾乱丢乱倒问题,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人大代表实地调研,通过走访收集到“垃圾投放设施不足”“监管手段滞后”等核心诉求。在民主议事会上,居民提、代表议、部门商,共同敲定通过实施背街小巷垃圾箱及声控摄像头安装项目解决背街小巷环境整治难题,并将此作为2025年平襄镇人大民主实事重点督办。“群众需求群众定,治理难题大家解。”镇人大代表姜曾说。镇上还组建“环境卫生志愿服务队”,宣传引导群众积极配合、主动参与、全过程监督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让“旁观者”变身“主人翁”。
长效深耕:从“环境美”到“民心暖”
夜幕降临,中城社区的智能监控自动开启照明功能。“以前巷子黑漆漆的,现在亮堂堂的,心里踏实多了。”居民白玲指着摄像头下的LED灯说道。这种“一设备多功能”的设计,正是基层治理精细化的体现。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媛媛介绍,通过“巷长+网格长+人大代表监督长”联动机制,已解决卫生死角整治、安全隐患排查等民生问题。镇人大业务专干张婷婷表示:“我们把环境卫生整治纳入‘122民主实事’重点督办,从‘五大攻坚行动’入手,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从“脏乱差”到“净畅美”,通渭县平襄镇的蜕变印证着 “民生小事即大事”的治理哲学。当声控监控的提示音与居民的欢笑声交织成曲,一幅“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基层治理画卷正在陇中大地徐徐展开。(许文逸 何春媛)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