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迎来“新春天”
摘要:春节刚过,一场重要座谈会引发关注。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评论员 | 田新元
春回大地千山绿,东风送暖万物生。春节刚过,一场重要座谈会引发关注。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指出,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
这是2018年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又一次为民营企业专门召开的座谈会,深刻体现出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关怀和重视,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可以说,在这个春天里,再次给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民营经济迎来新的春天。
“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座谈会对稳定民营经济预期、提振民营企业信心具有重要作用。
据悉,即将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将审议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的制订,将有助于巩固改革成果,回应各方关切,提振发展信心,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环境和社会氛围。
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保护主义、单边主义冲击国际经济秩序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受到了一定影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此次座谈会的召开具有特殊意义,表达出党和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坚定支持和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笃定信心。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是局部的而不是整体的,是暂时的而不是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正视困难和挑战,不被困难和挑战吓倒,才能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树立克服困难和挑战的信心。
座谈会上,6位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先后发言,就新形势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积极吸纳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是近年来一个鲜明的动向。
从2023年开始,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了与民营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坚持“依法依规、热情周到、注重实效”原则,国家发展改革委建立“问题收集-办理-反馈-跟踪问效”的闭环工作机制。通过不断健全机制、拓宽渠道、创新方式听取企业真实想法,切实推动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回应他们的诉求。
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一个多月后,国家发展改革委就设立了民营经济发展局。民营经济发展局的职责包括建立完善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协调支持民营经济提升国际竞争力。
去年底,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这一服务平台搭载在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上,进一步丰富了政企沟通交流渠道,更加高效实现“问题收集-办理-反馈-跟踪问效”的闭环流程,不断提升对民营经济的服务质效。
浙江、福建、山东等地也通过民企茶咖会、亲清发改会客厅等平台,与民营企业保持密切沟通。国家发展改革委还推动成立43家部门单位组成的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健全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发展改革部门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合力。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与民营企业建立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的目的都是真正倾听企业心声,解决共性问题,推动行业发展,进而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此次召开的高规格座谈会听取了部分民营企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统一了认识,提振了信心,为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相信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在广大民营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民营经济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