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大连:船舶海工产业“蓝色动力” 打造高质量发展“蓝色增长极”

2025-02-19 16:42 中国发展网 施文郁

摘要:作为中国北方地区造船业龙头城市,大连市正聚焦船舶海工产业,以“蓝色动力”为东北振兴和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大连力量。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施文郁报道  大连依海而生、因海而兴,船舶海工产业与大连一起成长,诞生了90多个新中国“第一”,一大批“大国重器”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已形成集船舶建造、修理、配套、技术研发及试验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

从大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了解到,大连市目前已基本形成集船舶建造、修理、配套、技术研发等为一体的船舶工业体系,在企业规模、经济总量、研发能力和新产品开发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是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发展最早的地区,一直处于我国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领先地位,具备建造30万吨及以下各种类型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产品的能力。作为中国北方地区造船业龙头城市,大连市正聚焦船舶海工产业,以“蓝色动力”为东北振兴和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大连力量。

以“蓝色动力”为根基,着力建设海洋强市。近年来,大连市以有效提升船舶海工产业效率和质量为核心,以集群化、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自主化为方向,以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为重点,以央地融合、区域协同、多种所有制船企合力发展为路径,提高船舶总装设计制造能力和关键零部件研制水平,提升系统配套能力,集中布局上下游产业链生态,鼓励国内外船舶海工总装企业在符合产业政策条件下新建总装生产基地,全力打造世界级高技术船舶与高端海工装备制造基地。

推进集群化发展行动。提升总装建造能力,支持长兴岛以恒力重工为发展极和增长极,锚定世界一流,打造为大连市船舶与海洋装备创新产业园和世界级船舶制造园区;推动大连湾区域以大连船舶重工、大连中远海运重工为核心,协同上下游企业同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加快船舶与海工装备高端化发展,同步提升船舶与海工装备修理改装能力;推动旅顺以大连中远海运川崎为重点,聚焦智能制造和新能源方向,提升船舶总装制造和配套能力;推动太平湾规划招引船舶制造重点企业,逐步打造为新的船舶总装增长极。打造特色配套集聚园区,培育一流船舶海工企业,深化央地合作。

推进高端化发展行动。发展主流优势装备产品,提升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船、大型液化石油气(LPG)船、超大型集装箱船、超大型油轮(VLCC)、浮式生产储卸装置(FPSO)等高附加值产品性能。推动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发展,巩固FPSO、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等主流海工装备技术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推动船舶修理改装业务发展,抢抓国际船舶温室气体减排战略实施等环保因素和技术改造升级带来的改装需求,大力发展绿色化数字化修船,加快淘汰高耗能设备。

推进绿色化智能化发展行动。加强绿色船舶设计应用,加快LNG、甲醇、氨、氢等低碳零碳燃料船舶研制,推动主流船型绿色升级,推进新型动力船舶制造产业化,推动低碳和零碳燃料船舶示范,形成系列化绿色船型品牌产品。开展智能制造示范应用,加快智能化软件和装备应用,持续拓展和创新船舶海工行业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加强数字技术研发应用。

推进研发设计提升行动。建设引领性研发创新平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研制绿色高效船舶动力关键技术装备,加快大缸径双燃料船用低速机和中速机自主研制,实现船用发动机全功率谱系覆盖。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

推进配套能力提升行动。培育本地配套企业,以我市获评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为契机,对配套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促进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配套竞争力。引进优质配套企业,依托总装制造企业配套需求,市区联动、精准对接,吸引配套企业建设生产基地或产品集散中心。搭建产需对接平台,组织行业对接活动,发布产业供需信息,加强行业间、企业间合作交流,促进产业上下游互动。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