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哪吒2》做对了什么?

2025-02-18 13:53 中国发展网

摘要:“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做到了,《哪吒2》也做到了。《哪吒2》做对了什么?不妨从这几个关键词破题。好看——好作品是奇迹的起点。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评论员 | 杨  禹

当春节后的第二个周末到来时,《哪吒2》的票房已站上115亿元,还在继续向新的高度狂奔。此刻,全球热映已经开始,而国内的电影院里仍人潮如涌。

“我命由我不由天”。哪吒做到了,《哪吒2》也做到了。《哪吒2》做对了什么?不妨从这几个关键词破题。好看——好作品是奇迹的起点。

“好看”是主观感受,但也可用客观方式衡量。对于电影来说,票房就是一把尺子。

《哪吒2》的创作者,其实做了两件事——一方面,给一个本身就精彩无比的中华神话故事,从叙事上、技术上,装配了现代化的骨骼与肌肉,构建起与当代人的价值共振、情感共鸣;另一方面,面对西方的动画创作套路,既学习了它,又跳出了它,不落窠臼,展现了中国的、东方的动画美学语言体系。

国内市场的“100亿元”乃至更多,说明《哪吒2》向亿万国人成功地讲述了一个中国故事。在全球电影院里赢得的收获,说明它正向世界很有成效地讲述着一个中国故事。

电影是高度市场化的,也是高度个人化的。看不看电影,全在观者一念。让越来越有眼光的观众掏钱进场,是很不容易的。平庸的作品来了,真没人给你捧场。好作品来了,大家是真去看啊。

创造——长期主义与工匠精神融入电影工业。

电影创作是集体完成,而导演是灵魂与枢纽。《哪吒2》导演饺子的励志成长故事,就不乏“哪吒味道”。他和伙伴们的坚持与创造,价值连城。

中国动画产业是典型的朝阳产业。整个行业的人才、技术、资金都在汇聚,预期与信心普遍向好。《哪吒1》与《哪吒2》,既是“朝阳”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哪吒2》的片尾谢幕名单里出现了多达138家动画、特效公司,大家各有所长,形成良好的专业分工与协同作战。这恰是工业逻辑、科技逻辑与文艺创作逻辑的有益交融。

长期主义、工匠精神,贯穿于《哪吒2》的诞生全过程。制片方投入了货真价实的“耐心资本”。今天,市场正给它应得的回报。成都布局动画游戏产业20余年,给饺子和他的伙伴们提供着良好、宽容的创业土壤。憨态可掬的太乙真人那一口标准“川普”,给《哪吒2》“中国造”里的“成都造”构成,标记了鲜明一笔。

电影是工业化的产物。《哪吒2》攀登着电影票房的新高度,也书写着中国电影工业、动画产业的新高度。

春节档——一个充满张力的时机。

对于一部爆款电影来说,品质、时机都不可或缺。《哪吒2》贡献了今年春节档的一半以上票房。它顶起了春节档,也受益于春节档。

春节档有什么特点?——假期时间长,好作品集中,观影行为的家庭社交属性强,低频观众入场率高,回乡过年人群推高三四线城市票房。

平常习惯看电影的人,春节会看。平常不习惯看电影的人,春节走进影院的可能性也变大。低频观众有属于他们的“挑剔”,往往只去看口碑最好的那一部。所以在春节档里,哪部电影在社交媒体上口碑好,它的票房就攀高;哪部电影抢到了头部,就会愈发领先。春节档的排片率,每天都在变动。市场的选择,很敏锐、很真实,也很残酷。

中国的春节档票房,增长迅猛且持续。今年春节档,好作品“一超+多强”,彼此竞争也彼此烘托,令观影热潮不断升温。《哪吒2》与今年的春节档,相互成就。

大银幕——中国电影的“软硬互动”。

电影业的发展,需要好作品,也需要大银幕,“软硬兼备”。

早在2016年,中国电影银幕总数就超过了北美市场,成为世界第一。目前,中国银幕总数已超过9万块,特效电影厅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这次《哪吒2》火到了“没座位”,国内多地把平时开大会的千人礼堂拿出来放电影,凸显出电影消费的巨大潜力。

大银幕的数量目标,被写进中国电影业的五年规划。推动其增长,不是一味投钱那么简单。影院经营,也始终面对“峰谷波动”的考验。解决之道,就是“软硬互动”——更多的好作品,与更多的行业投入、人才汇聚、高频观影行为,双向互动、相互激发。

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去年全年票房,就比前年有所下滑,主因在优质影片供给不足。前不久召开的2025年全国电影局长会议,鲜明提出“要聚焦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一中心环节”。这是直面挑战,抓住了主要矛盾。

我们经常讲,“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的超大规模市场”。《哪吒2》在国内单一市场拿下的百亿元票房,直观展现了“超大规模”的样子。

用好的供给,不断激发新的需求。探讨“《哪吒2》做对了什么?”,本质上,探讨的是“中国电影做对了什么?”

“海阔天空想,脚踏实地干”。中国电影人,请继续努力。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