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关岭县:融合县域交通项目 打造世界级旅游标识瀑布高桥古海“黄金三角”
摘要: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曾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能将地球海洋三叠纪这段历史讲清楚,唯有贵州。”
编者按:
2019年9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建设纲要》明确提出,加速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
2020年4月,交通运输部明确贵州省、山东省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省份。
2020年4月26日,交通运输部在《关于贵州省开展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创新等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同意贵州省在交通运输投融资模式创新,智慧交通建设,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等方面开展试点工作。
2020年6月4日,贵州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贵州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任务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花江峡谷大桥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为预期性任务。”
2021年10月21日,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印发《贵州省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实施纲要》。《实施纲要》明确提出,打造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试点)工程。实施杭瑞国高北盘江大桥、沪昆国高坝陵河大桥、省高平罗高速平塘大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等“桥旅融合示范工程”。
2022年1月18日,花江峡谷大桥作为贵州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加密规划)的高速公路项目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与项目同步开工建设。
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路线起于六盘水市的六枝特区,在六枝特区已经建成通车的国家高速公路都匀至香格里拉高速公路搭接。经安顺市的关岭县、黔西南州的贞丰县,并跨越两县县境交界处的花江大峡谷后,在黔西南州的安龙县与已经建成通车的国家高速公路汕头至昆明高速公路搭接。线路全长约150公里,批复概算总投资245.31亿元。
在此以前,贵州坝陵河大桥、平塘大桥已先后建成,并以桥旅融合1.0版、2.0版的模式开展运营。
而花江峡谷大桥则被赋予了贵州桥旅融合3.0版的使命,全力推进建设。花江峡谷大桥桥梁总长2890米,主桥跨径1420米,为山区桥梁跨径第一长的桥梁,桥面距水面垂直高度为625米,为目前世界第一高桥。
在贵州3.0版桥旅融合项目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过程中,贵州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
贵州省委书记徐麟明确要求,要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全力做好桥旅融合大文章,努力把桥打造成世界级旅游标识,为贵州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提供重要支撑。
花江峡谷大桥桥旅全面融合和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
经过近三年时间的建设,目前花江峡谷大桥取得了哪些综合性建设成果?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从2024年12月3日开始,深入到花江峡谷大桥建设现场的施工单位、项目业主单位、设计单位、关岭等县交通、文旅等单位和大桥附近乡镇、村寨,开展了为期三周的深度调研采访。
通过对深度调研采访掌握的大量素材的分析、梳理和近一个月的组稿、完善,目前共完成了9篇调研观察报告。这些调研观察报告系统观察了贵州桥旅融合目的决策思想的成果,系统观察了贵州特大型桥梁项目建设管理的成果,系统观察了特大型桥梁建设科研创新的成果,系统观察了县域综合经济在重大项目拉动下谋划融合发展的成果,系统观察了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作用和意义,这些观察报告还系统展示了贵州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的管理智慧和科研攻关的能力和水平。
现将报告编发出来,敬请广大读者、网友关注。
关岭县:融合县域交通项目
打造世界级旅游标识瀑布高桥古海“黄金三角”
关岭县以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这一世界级旅游标识的建设为契机,有计划地谋划和实施将县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融合、配套、串联黄果树大瀑布、花江峡谷大桥(花江大峡谷景区)与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旅游公路,将三个世界级旅游资源整合为一体,形成世界级桥旅标识“黄金三角”。届时,游客可以一次出门,多次循环看瀑布、看古海、看高桥
——贵州省桥旅融合3.0版项目花江峡谷大桥建设
综合成果观察报告之关岭县上篇(六)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记者 吴承坤
花江峡谷大桥横跨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和黔西南州贞丰县交界处被誉为“地球裂缝”的花江大峡谷,花江峡谷大桥以其自身主桥跨径1420米的单跨钢桁梁悬索桥,尊享山区悬索桥桥跨径第一桥,又以桥面与水面垂直距离高达625米,尊享世界第一高桥的美誉外。建成后,还将以其凌空飞跨的雄浑和壮观气势自成一世界级旅游景区。
图1说明: 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关岭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关岭县以世界第一高桥花江峡谷大桥这一世界级旅游标识的建设为契机,有计划地实施和谋划将县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融合、配套、串联黄果树大瀑布、花江峡谷大桥(花江大峡谷景区)与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景区的旅游公路,将三个世界级旅游资源整合为一体,形成世界级桥旅标识“黄金三角”。届时,游客可以一次出门,多次循环看瀑布、看古海、看高桥。
实施一批县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关岭县已重点启动一批县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
关岭县交通运输局局长杨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花江峡谷大桥的建设成为了关岭县县域交通发展的强大引擎。为助力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发展,关岭县围绕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发展目标,进一步优化县域内部的交通微循环,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布局,大力推进县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交通的便捷性与通达性,为畅通“黄金三角”的“毛细血管”,关岭县实施和谋划了一批县域交通发展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关岭县已实施建成的县域交通发展项目共有3个,包括G659关岭断桥至板贵公路(关岭县城至关岭县花江段)工程、X477 新铺至花江公路路面改造工程、X47D花江至弄袍公路路面改造工程等项目。
G659项目是2022年7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对全国普通国道建设,调规的时候新增的项目,起点为安顺市的关岭县,终点为黔西南州的安龙县,全长150公里,设计为24米宽路基、4车道的一级公路。
2023年8月,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批复关岭县城至关岭县花江段相关建设文件,2024年3月开始建设。该段国道全长28.45公里,总投资24.19亿元,目前已于2025年1月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图2 说明:关岭县域交通基础设施 关岭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杨文说,G659、X477、X47D项目的实施将黄果树大瀑布与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和花江峡谷大桥紧密相连,进一步完善了关岭县区域交通网络布局,加强了各景区间的交通联系,有效的改善了该区域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了道路通行能力,为游客和当地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条件。同时项目的建成有利于加强黄果树大瀑布与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和花江峡谷大桥所在区域的经济联系和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游客可以在一次行程中同时游览三个世界级景点,极大地丰富丰富旅游线路和旅游体验。
特别是G659通车后,将从县城到达花江峡谷大桥的行程由50分钟缩短至半小时,有效缓解原S214省道和关兴公路段的交通压力。G659通车后,还可使游客能更便捷地往返关岭县城至花江峡谷大桥之间,有效带动花江峡谷大桥桥旅融合发展和花江大峡谷景区旅游业的发展。
谋划一批县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关岭县正在谋划启动建设的县域交通发展项目共有8个,包括G659关岭断桥至板贵公路(关岭县花江至关岭县板贵段)、普利九盘至下瓜公路、关兴公路至铁桥公路、法郎至峡谷大桥旅游公路、观山海至峡谷大桥旅游公路、五里村至科力寨旅游公路、五里村经拿谷箐至科力寨大桥最高观景点旅游公路、董箐至小花江旅游航道建设工程。这些项目总投资约6.88亿元。
杨文说,这8个正在谋划即将启动建设的县域交通发展项目,将进一步加强景区与内外部的连接性,提高以花江峡谷大桥为核心景区的旅游线路完整性,使花江峡谷大桥所在区域更好地融入更大范围的交通网络,让更多的游客一站式体验峡谷风光、桥梁建筑之美以及周边的民俗文化等多种旅游元素,以更加便捷的交通出行带动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极大提升游客旅游体验。
杨文说,届时,花江峡谷大桥(花江大峡谷景区)、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黄果树大瀑布景区三个世界级旅游标识所形成的“黄金三角”之间,不仅有方便快捷的县域旅游公路,同还有沪昆高速、六安高速等高速公路,G659、G320等国省干道相互循环连通。
规划一批县域交通基础设施项目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关岭县规划建设的县域交通发展项目共有18个,包括14公里长的花江镇连接花江峡谷大桥关岭岸主桥墩公路改扩建公路、G320国道(永宁至新铺段)公路提等升级、G659 关岭县顶云至关岭县城公路、关岭至黄果树大瀑布景区公路、G320 关岭顶云至盘江桥公路、关岭县环湖公路建设工程、坡贡至320国道公路、乐安大桥等项目共18个。
杨文说,目前这18个项目关岭县正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快建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关岭县除了县域交通发展项目外,还紧锣密鼓地加快县城内的公共交通网络建设。
关岭县目前正筹备关岭县城至花江镇公交专线,将县城主要站点与大桥景区紧密相连。根据旅游运输需求,积极推广谋划跨区域旅游直通车线路,大力推广“小车小团”出游模式,拟开通高铁站至黄果树景区、高铁站至关岭国家地质公园、花江大峡谷旅游景区的旅游定制线路,以完善旅游客运线路,提升旅游功能区的客运网络连通度,打通区域旅游大循环,促进旅游产业发展。
循环看瀑布看古海看高桥
县域便捷交通基础设施将三个世界级旅游资源整合为一体,届时游客可以循环看瀑布、看古海、看高桥。
黄果树大瀑布景区,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属珠江水系西江干流南盘江支流北盘江支流打帮河的支流可布河下游白水河段水系,为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是世界著名大瀑布之一,以水势浩大著称。黄果树瀑布属喀斯特地貌中的侵蚀裂典型瀑布。黄果树大瀑布景区属中亚热带气候;生物资源丰富,主要野生动物有25种,包括猕猴、穿山甲等;主要植物种质资源169科,454属,614种。
图3 说明:关岭县域交通基础设施 关岭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埋藏的化石形成于距今2亿2千万年前(晚三叠世)的海湾环境。主要化石门类包括:鱼龙、海龙、楯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化石及海百合、菊石、双壳类、牙形石、鹦鹉螺、腕足类、鱼类和陆地生长异地保存的古植物化石。
早在20 世纪40 年代,关岭县就发现了海百合化石群,由于这种古生物化石形似荷叶、体态硕大优美,除具有研究价值外,还成为国内外博物馆及私人收藏的珍品。
20 世纪90 年代后,关岭县又发现了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群。从目前发掘出来的化石看,关岭的海生动物大约生活在 2.2~2.3 亿年前,在水深约 200~500 米海洋中生活,当时由于沉积环境宁静,水生爬行动物以及鱼类、海百合和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等完好地保存下来,经后期地质作用和石化,形成了水生爬行动物——海百合化石库。
上世纪40年代,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新铺镇卧龙岗一带,发现了距今2.2亿元年前的化石。随后,鹦鹉螺、海龙、鳍龙等海生爬行动物化石群相继被发现。各类化石保存数量巨大,形态精美,为全球同期地层所罕见,堪称世界一流,地质古生物学家称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誉为“全球晚三叠世独一无二的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宝库”,素有“2亿年前的绝灭谷地,古生物化石的联合王国”之称,是探索两亿年前(晚三叠世时期)海洋生物的一个重要窗口,是研究生物多样性、集群死亡和生物超常规保存和埋藏的“天然博物馆”,对研究晚三叠纪古地层学、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和古埋藏学,以及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的分类、演化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曾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地区能将地球海洋三叠纪这段历史讲清楚,唯有贵州。”
贵州的三叠纪地质拥有六个世界第一: 规模宏伟居世界第一、三叠纪浅海—深海过渡带演化历史记录详尽世界第一; 三叠纪海陆变迁遗迹景观保存系统全面世界第一;三叠纪孤立碳酸岩台地—大贵州滩保存程度、研究程度世界第一; 三叠纪海生爬行类—海百合化石群丰富多彩世界第一; 管壳石生物礁时间早、数量大世界第一; 早三叠纪深水遗迹化石群完好程度世界第一。
花江峡谷大桥以其凌空跨越4500万年时间和“地球裂缝”空间的结构之美,成为新晋的世界级旅游标识。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