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荆门:产业转型升级展新姿 历史底蕴赋能新动能
摘要: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荆门产业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实践,展现出这座城市在经济领域不断突破、勇攀高峰的强劲势头。
中国发展网讯 2024年,荆门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砥砺奋进,全力书写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的精彩篇章,以坚定有力的步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解锁产业升级的密码,让这座城市焕发出全新活力。
经济指标飘红 转型成效斐然
回首过去一年,荆门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GDP增速稳健达到6.7%,更令人瞩目的是,工业用电量、工业企业开票金额、粮食产量、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等10多项关键指标增速在全省独占鳌头。这一连串数字背后,是荆门产业结构优化、新旧动能转换的生动实践,展现出这座城市在经济领域不断突破、勇攀高峰的强劲势头。
历史为根 创新为魂 开启豪迈征程
荆门,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底蕴。从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出发,那出土的碳化稻谷与陶制酒器,如同一把把钥匙,开启了尘封的历史之门,将世界农业史改写,向世人宣告早在5900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已熟练掌握水稻种植与酿酒的高超技艺,开启农耕文明的曙光。战国时期,作为楚国北大门的荆门,见证了先辈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的开拓传奇;明清时,凭借“水陆通衢”的优越地理位置,荆门化身“江汉粮仓”与盐运枢纽,城北古镇遗留的明清粮仓遗址,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繁华。
站在历史的厚土之上,荆门以创新为翼,在新时代的开放格局中加速“蝶变”。一方面,深挖历史文化富矿,将古老的记忆转化为城市前行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大胆探索创新路径,向着未来产业昂首进军,努力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厚道荆门”出圈,营商环境升级
文化自信不仅点亮了荆门的城市精神灯塔,更通过品牌塑造走向世界。2024年,荆门以“厚道荆门”城市品牌为核心,精心策划全媒体寻访活动,深入挖掘百余名平凡人的不凡故事,借助巴黎地铁广告、重大国际赛事等平台,将“中国之中 厚道荆门”的美名传递到全球3.5亿人次的视野之中,让城市形象大放异彩。
这份“厚道”不仅是人文精神的彰显,更融入城市的营商血脉里。稳健医疗副总裁、荆门籍企业家方修元在2025年新春招商推介会上深情感慨:“家乡的‘厚道’就是高效服务的金字招牌。”过去一年,荆门全力打造“荆天办”营商环境品牌,“两个畅通”办结率高达99.5%,信用监测排名稳居全省第二。持续深化“五办”改革,涵盖关联事项集成办、异地事项跨域办、容缺事项承诺办、政策服务免申办、简易事项智能办等各个维度,实现“一窗通办”市县乡全覆盖,“一网通办”率达到99%,170项指标迈入全省一流水平行列。同时,政府积极兑现惠企政策资金22.94亿元,推出整体授信、分时电价等贴心举措,项目用地保障总量傲居全省首位,为企业扎根成长营造了肥沃土壤。
文旅融合添彩,运动休闲升温
荆门在文化传承创新之路上大步迈进,文旅融合发展成果丰硕。屈家岭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开放首月便迎来超30万人次的游客热潮,沉浸式剧场《稻作五千年》运用前沿的全息投影技术,逼真复原先民辛勤耕作的震撼场景,让游客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历史的脉搏;苏家垄遗址博物馆以别具一格的“青铜编钟”造型惊艳亮相,馆内珍藏的278件曾国文物中,9鼎8簋的庄重礼器组合,精准印证了《周礼》记载的“天子之制”,引来无数文博爱好者驻足品鉴。
休闲运动基因早已深深融入荆门城市的每一寸肌理。从京山闻名遐迩的“网球之乡”,到东宝圣境山活力四射的滑翔伞训练基地,运动氛围浓郁热烈。2024年,环漳河国际自行车赛成功升级为国际C级赛事,各国选手齐聚荆门,风驰电掣竞逐赛道;滑翔伞世界杯总决赛期间,200架五彩斑斓的伞翼如灵动彩蝶在蓝天翩翩起舞,周边民宿一房难求,入住率直线飙升。
荆门还精心打造一县一品“七个一”运动休闲品牌,沙洋垂钓“一竿逍遥”、钟祥足球“一蹴而就”、京山网球“一网情深”、东宝滑翔“一伞浪漫”、掇刀汽车越野“一越千里”、漳河航空“一飞冲天”、屈家岭射箭“一箭钟情”,特色鲜明、魅力独具。全年举办“跟着赛事游荆门”系列活动,累计接待游客4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高达285亿元,分别实现17%、15%的强劲增长,文旅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城市知名度的新引擎。
枢纽优势凸显 物流成本大降
交通枢纽建设的突破性进展,为荆门产业腾飞插上了翅膀。荆门国际内陆港华丽升级为铁运始发站,中欧班列“长城专列”风驰电掣,每周两列准时奔赴莫斯科,长城汽车荆门基地生产的越野车借此东风,源源不断驶向中亚市场。2024年,依托这一便捷物流通道,长城汽车整车产量飙升至16万辆,单企新增产值在全省位列第二,成为荆门制造业借力国际物流、拓展海外版图的典范。
与此同时,漳河机场成功获民航局颁证,漳河新区顺势崛起,被认定为湖北省未来空间(低空利用)发展先导区,重点开拓低空+应急救援、低空+物流配送、低空+城市交通、低空+时尚旅游、低空+农林生产等多元应用场景,开启低空经济发展新篇章。
汉江碾盘山枢纽建成投用后,改写了荆门水运格局,2000吨级船舶畅行无阻,可直抵武汉阳逻港,钟祥浰河港区年吞吐量一举突破800万吨大关,磷矿石“公转水”运输模式每年为企业削减成本超2亿元,真金白银的实惠助力企业轻装上阵。
“铁水公空”四位一体立体联动,让荆门物流成本大幅降低。荆门国际内陆港负责人算了一笔清晰账:当地某锂电池企业借助中欧班列出口欧洲,每集装箱运费立省3000元,交货周期还能缩短10天,企业资金周转更快、市场竞争力更强。
科技创新“点石成金” 打破国际垄断僵局
科技创新宛如一把神奇的密钥,开启了荆门产业升级的新大门。格林美公司研发的“锂电池智能拆解系统”惊艳世界,将镍钴锰回收率推向99.3%的极致高度,这一突破性成果引得德国大众抛出10年长期合作的橄榄枝,不仅为企业赢得广阔国际市场,更让荆门在全球锂电回收领域崭露头角。
荆门石化同样不甘示弱,联合科研院所向高温合成导热油技术的“高峰”发起冲击,一举打破国外长期垄断局面,成功将该技术转化为企业盈利新引擎,填补国内空白的同时,重塑行业竞争格局。湖北漳河实验室筹建的战鼓擂响,聚焦低空经济前沿关键技术,剑指“科产一体化”深度变革,为荆门抢占低空经济高地筑牢根基。
湖北固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知核心技术“卡脖子”之痛,其生产的光引发剂作为紫外光固化行业关键原材料,曾长期受制于国外。为求突破,企业毅然出资兴建研究院,与高校教授紧密携手,沿着研发、试验、建立检测标准、中试放大、工艺完善的艰辛路径,砥砺奋进。如今,已有十几种新产品成功落地转化,以自主创新实力改写行业话语权。
在荆门这片创新热土上,英特利、麦麦科技、弘毅电子、雄韬电源、博韬合纤、墨行航空、田野科技等众多“专精特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生长。它们凭借顽强毅力与卓越智慧,冲破一道道技术壁垒,将一批核心专利牢牢攥在手中,为荆门产业大厦添砖加瓦,构筑起坚实有力的支撑体系。
创新平台崛起 科创成果斐然
2024年,荆门科创版图再添重彩。科创供应链天网平台顺利建成,如同一座无形的桥梁,串联起产业上下游资源;荆门科技创新(武汉)离岸中心投入运营,打破地域局限,深度融入武汉科研“智核”,为荆门引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水。
荣誉与成就纷至沓来。亿纬动力凭借卓越科研实力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闪耀全国;儿茶上清丸斩获全省首个获批的“非遗”国家一类中药新药殊荣,传承与创新在药香中完美融合;“楚宝黑头羊”脱颖而出,成为全省首个自主培育的国家级山羊新品种,为农业科技领域注入鲜活力量。
企业创新梯队茁壮成长,5家企业昂首入围全省高企百强,30家企业入选省科创“新物种”企业,展现出荆门企业强劲的创新爆发力。PCT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达到103件,仅次于省会城市,位居全省第二,荆门在国际知识产权舞台上绽放光芒,成功入选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标志着荆门科技创新实力得到全国乃至全球认可。
数据见证辉煌,2024年荆门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7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及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32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如繁星般汇聚,总数达到1729家,高新技术企业855家,“瞪羚”企业106家,一幅生机勃勃的科创生态画卷在荆门大地徐徐展开。
“破立”之间,产业格局重塑
漫步钟祥胡集磷化工业园,一场神奇的“蜕变”正在上演。新洋丰生产线如同精密魔法工坊,将普通磷矿石精心雕琢为电子级磷酸,身价瞬间飙升,每吨售价是传统化肥的300倍。园区巧用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匠心打造全国首条“磷矿 - 化肥 - 建材”全产业链,让曾经堆积如山、污染环境的磷石膏华丽转身,综合利用率从15%跃升至82%,化腐朽为神奇,成为新型建材领域的“香饽饽”。
荆门石化百万吨级高端绿色特油基地项目工地上,建设热潮如火如荼。据中国石化荆门分公司特油部副经理林运祥介绍:“项目竣工后,荆门石化特种油产能将从现有的75万吨/年大步跨越至136.7万吨/年,产业链终端产品有望达250万吨/年,营收将突破150亿元,‘再造一个荆门石化’的宏伟蓝图即将成为现实。”
荆门高新区内,亿纬锂能超级工厂宛如一座永不疲倦的“动力堡垒”,24小时灯火通明AGV小车往来穿梭,每2.5秒就有一颗“能量心脏”——锂电池下线,奔赴全球各地,为新能源时代注入强劲动力。隔壁格林美产业园演绎着“绿色重生记”,退役电池在此经过破碎分选的精细工序,重获新生,化作电池前驱体材料,实现从废弃到新生的完美闭环,诠释着“从绿色到绿色”的循环经济真谛。
低空经济领域更是充满无限想象。中航特飞所研制的AS700载人飞艇成功取得适航证,其独有的氦气循环利用技术大幅削减60%运营成本,2024年订单如雪片般飞来,斩获187架,翱翔蓝天之际开启商业新航;特飞所环保防腐涂层项目顺利投产,成为荆门科技成果落地生根的典范之作;“领雁”AG50轻型运动飞机振翅试飞,作为国产AG通用飞机家族的新锐力量,即将在娱乐、航空运动、农林作业、飞行培训与私人飞行等多元领域大放异彩。晨龙飞机(荆门)有限公司更是跨出国门,与尼日利亚约鲁巴部落签下10架晨龙天使飞机采购大单,并为顺丰公司开辟“荆门—鄂州花湖机场”低空物流专线,打通空中物流新动脉。
在绿色化工与锂电产业“双链”强劲引领下,荆门高瞻远瞩,坚持“三线并进”战略:一方面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老牌产业注入新活力;另一方面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发展新引擎;同时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如今,“4211”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成型,数据为证,2024年,荆门新能源新材料、汽车智能装备、电子信息三大新兴产业产值分别飙33.5%、31.7%、21.7%,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过半,撑起荆门工业“半壁江山”。
不仅如此,荆门依托京山轻机、楚大智能等行业翘楚,快马加鞭发展智能成套设备,志在打造国际一流的智能成套设备(包装机械)生产基地;以埃斯顿、泓润智能等为先锋,进军工业机器人产业蓝海;借大族激光、华俄激光等之力,点亮激光设备产业之光;凭新视野机床、京冶重工、瑞莱斯等,夯实数控设备产业根基;依托天顺风能、明叶新能源、华信机械等,在新能源风电装备、环保设备等领域开疆拓土。
从尘封的磷石膏矿堆,到高精尖的锂电隔膜;从传统的化工车间,到科幻感十足的载人飞艇,荆门一路披荆斩棘,用汗水与智慧铺就转型之路。这是一条历史与现代交织、守正与创新并重的突围之路,更是一条向未来无限延伸的希望之路。
“产业转型升级既是必答题,更是抢答题。”当AS700飞艇划破漳河上空,当亿纬锂能的电芯点亮世界,荆门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实干笃定前行,向世人宣告:内陆腹地绝非发展“死角”,传统工业亦可铸就绿色传奇,在科技创新的磅礴伟力下,荆门必将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如今的荆门,正凭借深厚历史底蕴、创新发展理念、优越营商环境、蓬勃文旅活力与强大枢纽优势,汇聚起产业转型升级的磅礴力量,向着更加辉煌的未来全速启航,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画卷在荆楚大地徐徐展开。(廖亮 孔德威 付永锡 袁敏 徐小凤)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