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内蒙古伊泰的“碳”索之路:投入研发经费超6亿元,布局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

2025-01-21 12:01 中国发展网

中国发展网讯 仅2024年投入研发经费超6亿元,取得专利授权98件,入选全国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强榜第373位,获批“自治区煤基新材料重点实验室”1家。近年来,内蒙古伊泰集团不断布局从煤到材料,从多碳到低碳、零碳的绿色转型“碳”索之路。在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期间,内蒙古自治区人大代表、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煤化工管理部设备管理主任级工程师訾旭华接受了媒体记者的采访。

中国发展网:訾旭华代表,很高兴在自治区两会期间,与您就科技创新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应用场景与您对话,作为一名来自煤化工行业的代表,请谈一下您对科技创新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方面的理解和应用前景?

訾旭华代表:在很多人的印象中,一说起煤化工企业,就会想到烟囱高耸、烟尘弥漫的场景。事实上,随着近些年国家环保政策的落地和环保投入的持续增加,煤化工企业已一改往日面貌,变得干净整洁、规划有序。目前,自治区煤化工产业正蓬勃发展,全区已形成多个大型煤化工产业集群,涵盖煤制油、气、化学品等多个领域。

我所在的伊泰集团作为自治区煤化工行业重要一员,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为守护好内蒙古的碧水蓝天守土尽责。从2002年起,我们就携手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进军煤炭液化开发利用产业。经过不懈努力,2009年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建成了我国第一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6万吨/年煤间接液化工业化示范项目,成功产出国内第一桶合格油品,这一壮举成为我国煤炭间接液化技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当前,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我们积极向更有优势的产品和市场领域进军,大力推进α-烯烃、特种油品、功能材料等石油化工不易获得的产品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我们先后建成了高碳醇、费托烷烃、费托蜡、氧化蜡、特种蜡、α-烯烃等项目,实现了与石油化工的差异化发展。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这些平台汇聚了众多专业人才,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研发创新机制。同时开辟全球招募化工事业合伙人平台,建立多种合作模式及灵活的成果分享机制。截至目前,我们已经与国内外多家知名院所及企业在碳基高端共聚材料、碳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碳基相变材料等多个领域展开合作研究。目标是实现从煤到材料,从多碳到低碳、零碳的转型,通过科技创新为企业提供坚实支撑。

展望未来,我们深知煤化工行业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为推动行业的持续发展,我们将继续围绕现有产业链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技术路线转型升级。加大关键技术创新投入力度,为后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积极布局低碳发展新动能,结合新能源发展规划,在二氧化碳利用和氢能制储运等前沿领域提前谋划布局,积极探索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伊泰力量。

本次大会,我带来了“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出台具体政策,助力煤化工企业下游延链补链项目实施,推动煤化工与精细化工、高端材料深度融合”的建议,希望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与产品附加值,带动地区经济效益提升。(酷小熊 梁喜俊)

责任编辑:李振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