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的“数字蓝图”徐徐铺展
摘要:福建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数字经济正在推动产业体系的升级与变革。从“大国重器”的核电站,到生机勃勃的拉链、纺织等传统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数字蓝图”正在福建大地上徐徐铺展。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崔立勇
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正全面赋能各行各业,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在福建省宁德市辖福鼎市太姥山之巅,极目远眺,福建省首个开工建设的核电站——宁德核电基地蔚为壮观。一期工程4台机组稳健运行,二期工程加速推进,海边200MW海上光伏项目的光伏板熠熠生辉。
2013年,宁德核电站1号机组正式投运,2016年4台机组全面投产。10年来,宁德核电为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截至2024年10月18日,一期工程4台机组累计上网电量突破3000亿千瓦时,等效减排二氧化碳超2.47亿吨,替代标煤消耗9021万吨。项目二期5号、6号机组计划采用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预计单台机组年发电量近100亿千瓦时,足以满足100万人口的生产生活年度用电需求。
安全,对核电站至关重要。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宁德核电始终将安全摆在首位。
沿海核电项目存在两大潜在“威胁”:台风和火灾。消防安全是核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宁德核电正在给消防筑起一道坚实的数字化“防线”。
宁德核电拥有36名消防员和6辆消防车,一旦火情发生,3~5分钟便可快速抵达现场。然而,核电站消防系统建设时间早、数字化水平低,很多近年来涌现的数字化技术在设计之初尚未出现。同样由于技术的局限性,“信息孤岛”使得各系统之间无法畅通相连。事实上,信息资源分散、数字化能力不足,也是全球核电项目在消防领域面临的共同挑战。
“传统的消防技术手段已经无法满足核电现代消防安全管理的现实需求,这也是我们开展数字化转型以提升核电厂消防管理效能最直接的动因。”宁德核电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田辉宇表示。
经过一年的设计开发,宁德核电智慧消防管理平台不久前建成投用。“通过一套系统,全方位、及时感知全场防火状态。”宁德核电安全防护部经理曾会彬告诉本报记者,该平台汇集多方数据资源,对每一处区域,尤其是那些平时难以触及的角落,都了如指掌。一旦出现风险,便能第一时间感知和处置。
智慧消防管理平台实现大数据收集、治理、分析与利用,开发出608张数字消防地图和38份灭火预案,彻底整合了宁德核电的各类消防数据资源,打破了各消防业务之间的信息壁垒。由此,宁德核电的消防管理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从被动到主动、从单一到综合的全面升级。
消防大数据挖掘与应用的价值何在?宁德核电消防科科长刘阔举例,核电站对防火屏障的要求极高,防火门作用非常重要。通过数字化手段,系统不仅能够实时了解防火门的开合状态,更能获取防火门开关次数、使用频率等关键数据,从而为制定准确的维保方案提供有力支撑。
更进一步,智慧消防管理平台强调“防消一体”——一方面,直观了解各个重点检测对象和救援资源的状态;另一方面,实现消防力量的实时管控、前后端信息实时交互联动,一旦发生火情,“智慧大脑”便能高效指挥救援力量,迅速应对。
智慧消防管理平台的搭建并非易事。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联合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与宁德核电成立消防数字化转型专班,深入核电消防安全管控的每个环节。中国移动上海产业研究院工业能源产品部总监马兵透露,该平台综合利用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AI、GIS地图、无线传输、VR等多项数字化技术。仅在物联网探测设备领域,宁德核电消防系统就累计安装了8000余个“触角”。此外,核电项目对网络的安全性要求严格,因此消防传输网络的设计需要精益求精。
数字技术给消防装上了“千里眼”,宁德核电智慧消防管理平台的建成投用,标志着宁德核电基地已系统性、全方位实现核电消防管理数字化转型。
在福建晋江,越来越多的企业正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也给领军企业带来了新的创新活力。
走进福建浔兴拉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各类生产数据在大屏上实时滚动,智能立体仓库正在进行自动出库,5G赋能的AGV物流系统支撑着无人AGV小车在车间内来回穿梭,服务百余个关键点位,全天候运行,毫秒级响应,实现物料自动精准送达。
“作为民营企业,我们切实看到了数字化转型给企业带来的红利,给生产效率带来了质的飞跃,所以企业坚定地走上了数字化发展之路。”浔兴股份福建制造事业部总经理何国平对本报记者表示。
浔兴股份成立于1992年,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0.54亿元,目前是中国第一大、全球第二大拉链生产企业。“企业成立时间较早,千余台自动化设备数据规格不一,整合难度大,且数据采集系统滞后;传统仓储每日进出5000箱,平面仓库占地广、成本高,物料查找慢。”浔兴股份IE工程部经理肖春潮说,一个个具体问题让企业加快了数字化的步伐。
小小一根拉链,涉及14个一级学科、44个二级学科,包括材料应用、压铸、染整等100多道工序。如今,“5G+工业互联网”已经加入了这家企业生产的诸多核心环节,厂区内部署了中国移动工业5G专网,上行峰值速率超过150Mbps。中国移动(上海)研究院携手中国移动福建公司为浔兴股份打造“5G未来工厂”,部署了工业5G专网,建设18个5G小区,实现千台设备联网,实现关键设备100%联网,生产工艺自动下发,生产效率提升30%。“5G+工业质检”更显著提升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AI检测偏差值小于±0.01毫米,不良产品检出率超过95%,彻底改变了人工检测费时费力的状况。
数字化也是制造业以订单为导向提升效率的必然选择。传统的自动化生产模式主要实现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如今,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需求持续提升,电商蓬勃兴起,要求服装等行业的上下游必须按需生产,接受“小单快返”模式。
在浔兴股份,以往一个订单可能多达十几万条拉链,数千条的订单都不多见,现在几百条的订单越来越多。服装行业的品牌商试点某款商品好不好卖,再去批量生产。交货期限对企业的生产周期也提出极致要求,考验着供应链的反应速度。
市场变革越大,浔兴股份越灵动。智能化仓库的特点之一就是“快”。5G专网打通仓储物流数据,实现原料与产品流动的高效管理,从自动入库、精准存储到敏捷出库,通过毫秒级响应速度,极大提升了仓储服务的效率,库存容量提升3倍,人力成本下降70%。
晋江是民营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传统行业的“智改数转”还有很多代表性企业,“晋江经验”正在续写新篇章。
在众鑫纺织品有限公司,5G智慧工厂项目实现机器人代工完成换纱、裁布、换卷的自动化生产工序。应用系统后,众鑫纺织生产效能提高20%,用工成本降低30%。
福建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数字经济正在推动产业体系的升级与变革。从“大国重器”的核电站,到生机勃勃的拉链、纺织等传统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数字蓝图”正在福建大地上徐徐铺展。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