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川渝人大合作开花结果
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 王进报道 12月5日,“重庆市人大常委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协同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六次联席会议”在四川泸州召开。记者从会议现场获悉,2024年,在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共同努力下,川渝人大常委会第五次联席会议议定的7项合作事项已全部完成,各方面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全面提速、积厚成势的新阶段,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雁飞在联席会上指出,今年以来,在两地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川渝两省市人大常委会把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坚定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同心同向、紧密合作,全面落实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八、第九次会议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推动川渝人大常委会第五次联席会议议定事项落地落实、开花结果。
一是在推动高竹新区发展上协同发力,主动服务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一年来,川渝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改革发展,在联合开展实地调研基础上,创新立法方式,同步制定“关于川渝高竹新区行政管理事项的决定”,以“人大决定+政府清单”的立法形式,赋予高竹新区管委会行政主体地位和相应行政管理权限,并明确基本公共服务、加强财税统计、加强政务服务等5项政策协同,为保障和促进川渝高竹新区开发建设、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提供了法治保障。
二是在回应群众需求期盼上主动作为,有效助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两地人民。川渝人大在全国文化领域首次开展省际实体性协同立法,同步制定《川剧保护传承条例》,通过法治手段破除川剧传承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助推川剧事业振兴发展;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上协同立法,同步制定《社会保障卡一卡通条例》,以法治方式解决一卡通“如何通”“怎么通”“不通找谁”等问题,推动社会保障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实现“一卡通用”、川渝“跨省通用”,逐步形成共建共享共用的“一卡通”服务新格局;在推进法律援助一体化协作上协同立法,同步修订《法律援助条例》,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小切口”形式立法,全面取消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限制,在范围标准互认、跨区域协作、就近便利申请等方面协同一致,条例总共20条,有17条完全一致,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
三是在增强区域发展能级上建言献策,积极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质增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四川、重庆代表团共同提出《关于全面提升长江上游航运能力的建议》,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该建议已由交通运输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国家林草局、三峡集团等中央国家部委和单位办理;今年6月,川渝人大常委会联合组织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开展推进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题调研,并联合起草专题调研报告和《关于推进成渝地区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6件闭会建议,已联合报送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川渝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探索代表工作交流合作新模式,首次联合组织开展川渝部分人大代表履职培训,共同提高代表履职能力水平,为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献计出力。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川渝人大常委会的合作,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势和功效,对标对表全国人大相关要求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人大合作经验,牢固树立川渝“一盘棋”思想,共同推动人大合作走深走实,取得更大标志性成果,助力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王雁飞表示。(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