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立高新:了解社会课题本质,在实验室里冥思苦想没有意义
摘要:饭泉孝表示,日立高新这些潜藏在经济社会发展背后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让不可见变为可见,让不可知变为可知”。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崔立勇
浙江嘉兴地处太湖流域下游,城中200余条河道纵横交错,水域面积占比高达12%。长久以来,上游水源的水质问题一直是嘉兴水环境治理的一大顽疾。自2016年国家启动“十三五”期间的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以来,经过七年多的不懈努力,嘉兴的水环境治理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这场水环境治理的革命中,科学家们的贡献功不可没。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科研团队建立了可供比对的污染源指纹库。水样指纹是指包括激发波长、发射波长和荧光强度在内的水的“三维荧光指纹”。在建立指纹库的过程中,日立高新技术集团的荧光分光光度计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它能够捕捉样品中的微弱荧光信号,并以高速扫描获取样品信息,为科学家们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水质数据,为水环境治理提供了及时有力的决策支持。
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代表取缔役社长饭泉孝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社会存在各种各样亟待解决的课题,而解决课题的第一步就是要真正了解课题的本质。日立高新拥有的观察、测量、分析的技术,正是了解过程不可或缺的。”
日立高新技术集团的主要业务是医疗分析设备、生物技术相关产品、放射治疗系统、半导体制造设备、分析仪器和分析设备的制造和销售,涵盖半导体、医用、生物、环境、产业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饭泉孝表示,日立高新这些潜藏在经济社会发展背后的技术和解决方案,“让不可见变为可见,让不可知变为可知”。
2023财年,日立高新技术集团的合并销售额为6704亿日元(约合320亿元人民币),日本以外海外市场的贡献率大约为80%左右,其中接近两成的销售额来自中国市场。“中国市场撑起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代表取缔役专务谷口昌弘对记者表示。
“将观察、测量、分析这一技术核心及其特点发挥到极致。”日立高新技术中国事业集团集团长岛津刚希望技术和产品能够在中国的更多领域推广应用。
日立高新多项业务在中国市场占据重要位置。根据该公司调研,在半导体领域,2023财年,日立高新的高解析度FEB量测装置(CD-SEM)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位居第一;在科研领域,电子显微镜在中国的科研院所和大学得到广泛应用;在医疗领域,血液生化的自动分析装置已向三甲医院为主的各地医院销售1.2万多台,岛津刚透露,中国医院对快速提供分析结果的自动化设备需求非常旺盛。
“中国的技术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但是我们有信心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胜利。”饭泉孝表示,日立高新的信心源于自身两方面的优势——技术实力和营销能力。
日立高新的前身是在1947年成立的一家专注于先进工业领域的贸易公司,自此积累下很强的营销能力,通过多年的贸易业务也建立起全球营销网络。饭泉孝表示,日立高新的营销还不仅仅是大众眼中的销售,更重要的是指一线的营销人员深入客户的工作现场,和客户一起寻找问题,精准定位问题,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在公司的实验室里闭门造车,冥思苦想,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不知道客户因何而烦恼。”饭泉孝多年一直从事与“了解、理解、把握”相关的工作,深深体会其重要性,“人往往会以为自己知道了,但其实自己并不真正知道。”
谷口昌弘告诉记者,一线能力强是日立高新的技术特点,即使是研发人员,视野也不局限于研发,而是深入了解客户生产、制造部门的相关情况,然后汇集全公司所有的力量去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饭泉孝进一步分析,日立高新希望将技术实力和营销能力紧密结合,发挥协同效应,在中国诸多领域大显身手。
2024年,日立高新迎来了来到中国的第60个年头。日立高新于1964年在香港设立了代表处,开始了在中国的业务。日立高新在自身事业成长壮大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快速进步,其业务也反映出中国经济的深层变化。
20世纪60年代,香港代表处主要销售日立生产的半导体晶体管,满足当时中国收音机普及的需求。十几年前,围绕农产品和畜产品的安全性,为准确检出农药和激素提供专业的分析测试仪器。随着中国电动汽车产业领跑全球,日立高新将针对动力电池的仪器提供给从事电池生产和研究的企业和科研院所。从生产到使用,再到剩余寿命检测,直至废弃阶段进行拆解,贵重成分得到循环利用从而焕发新生,在电池的整条价值链中,日立高新都在寻求与中国企业开展广泛的合作,助力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饭泉孝表示,中国用户有自己独特的需求和想法,日立高新希望持续为中国市场提供满足需求的产品和技术,更好地为中国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他告诉记者,日立高新立足中国市场的秘诀之一是和多个领域的中国客户在共同解决各种社会课题的历程中建立起强有力的互信关系,未来这种互信关系还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责任编辑:宋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