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莆田大洋:党建引领聚合力,激发乡村新活力

2024-12-05 11:14 中国发展网 曾冰 丁南

曾冰 中国发展网记者丁南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眼下,福建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的千亩柑橘种植基地陆续进入成熟采摘季,果农们正忙着采摘、分拣、包装、装车,一派产销两旺的景象。

近年来,大洋乡坚持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工作方针,创新打造红色闽中党建融合示范区,聚力推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通过“跨村联建”模式实现资源共享互补,推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

联村共建,提升产业效能

为凝聚乡村发展合力,大洋乡党委、政府探索“党建引领、优势互补、抱团发展”,以大洋村、瑶山村为中心集镇区域,带动周边车口村、崇兴村、杏山村、琼峰村4个脱贫村,成立联建村党委,搭建“乡-片区党委-村党组织”三级架构,打造乡村振兴核心示范区,“一盘棋”推进区域党建组织、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生态旅游建设。

该乡还依托中药材科技小院、乡村生态产业振兴研究院,建立福建农林大学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帮助联建村对接武汉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开展送技下乡,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达230余人次,建成瑶山村、崇兴村稻药、稻菜轮作等多个种植示范基地3000多亩,延伸创建首个“林下经济”示范基地,打造瑞云中药材科普基地,建立“科特派+研究生+新型经营主体”的产学研融合发展乡村振兴新模式。

此外,借助车口村、瑞云村水稻相继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优势,带动大洋特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建设全乡唯一一座自动化碾米设备——稻米驿站,供周边30余个乡村碾米使用,做响“大洋冬米”品牌。今年,全乡蔬菜播种面积3095亩,产量6598吨;全年稻米产量近3000吨,总产值近1400万元,较去年增长7%。

大洋乡位于涵江区北部山区,地形地貌多以丘陵为主,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让这里成为果树生长的沃土。近年来,大洋乡不断引进“象山红美人”“大芬四号”“晴姬”“由良”等优质新品种,在琼峰村、兔洋村、霞洋村、坂洋村推广种植,柑橘示范片达1450亩,形成跨村联营产业一体,桔橙基地还获得福建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联线成片,构建区域品牌

“近年来,我们投资约3500万元推进S310线大洋段及X211大江线路面‘白改黑’改造提升工程,以省道S310闽中道为主脉络,推动主脉络道路约20公里提档升级。”大洋乡党委书记姚恩开介绍,“以闽中革命纪念园为核心,串联沿线红色文化遗址、中心集镇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打造党建示范带。”

目前,大洋乡境内已完成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闽中支队后勤部旧址等革命遗址修缮8处;实施孝池古民居、杏山红色家风记忆馆、琼峰状元故里以及市第十五批历史建筑知青礼堂、知青仓库等5处建筑修缮建设,充分发挥红色遗址、文化阵地育人作用。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旧址被授予“老区精神教育基地”牌匾。

1949年2月,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闽中支队司令部在大洋成立,大洋成为闽中地区党的领导和军事指挥中心。今年6月至7月,大洋乡开展红色闽中2024大洋红色文化季,打造新时代乡村基层党建和红色教育研学新地标。目前,已有近万名高校师生在闽中大洋参与红色文化建设,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此外,大洋乡推动沿线村创建党建示范点,持续巩固和拓展“我在大洋有亩田”品牌建设。以乡村振兴示范村、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村、红色美丽村庄、移民村等建设为契机,辐射带动产业发展。

联合聚力,激发振兴活力

今年7月,大洋乡组织大洋学校师生代表赴福州开展“三十一载共筑成长路——莆田大洋学子福大访学一日行”活动,深入推进双方交流合作,进一步加深共建联系,推动更多共建项目落地。

大洋乡作为红色闽中革命圣地,是各大高校、机关单位开展党支部活动的首选阵地。大洋乡发挥区域优势,持续开展“机关+农村”、校地合作共建,与市气象局、海峡发电公司等多个党支部达成长期共建关系,合作建成气象自动站、农田小气候观测站等,助力大数据智慧农业生产。

这种结对共建模式,以党建共建为契机,切实加强联系,不断凝聚党组织共建合力,形成党员互动、活动互联、资源互享的党建工作格局,汇聚乡村振兴强大合力。

整合资源要素,增强集聚效应。大洋乡突出闽中司令部纪念园建设总体规划,发展红色+”多功能新质文旅业态,持续围绕一中心、两展馆、三旧址、四基地,对闽中红色文化教育中心、自然生态馆周边环境提升改造,统筹老区、移民等项目资金2300万元,建设闽中纪念园周边文旅设施,发展国防教育。

强化招商引资,积极盘活资产。大洋乡引进专业公司合作,成功举办插秧文化节、农民丰收节等活动,盘活瑞云山景区、瑶山村千亩良田等遗留资产。联结灯炉寨景区、红色家风记忆馆等多个红色主题景点与自然风光,发展红色耕读研学,打造“追寻红色记忆感悟闽中精神”之旅等主题精品路线,促进红色旅游发展。今年5月,大洋乡入选福建十条旅游主题线路,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