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上海松江: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4-11-14 16:0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2024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的41个城市中,上海市以22346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位列第一,稳住了全国“经济第一城”的地位,保持了4.8%的经济增长速度。

G60科创云廊。上海市松江区/供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邱爱荃

2024年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的41个城市中,上海市以22346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位列第一,稳住了全国“经济第一城”的地位,保持了4.8%的经济增长速度。

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策源地上海市松江区为例,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产值规模、进出口额、“专精特新”和高新技术企业数均位列上海全市前列,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强度达6.79%。克隆猴、嵌合体猴、大硅片、光刻胶、G60星座、新型航空发动机等入选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在这里,科创基因深植城市肌理,创新理念融入城市更新,绵厚历史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

科创要素加速集聚

走进上海松江新桥镇,记者可以看到这里“稳”有支撑,“进”有动力,生机勃发。

“我们通过持续研发投入,实现了‘人无我有’的重大突破,引领了介入治疗进入‘植入无残留’的新时代,产品目前销往50个国家及地区。”上海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形状记忆”)研发总监胡金鹏介绍说。封堵器是一种用于心脏病微创介入治疗的医疗器械。从最初的编织双铆结构,到减少金属用量的单铆结构以及应用表面处理工艺获得更好生物相容性的氧化膜封堵器,再到最新一代使用可降解材料的封堵器,公司始终致力于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介入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

在新桥镇产业战线上,像形状记忆这样的细分领域“隐形冠军”还有不少。近年来,随着科创企业不断聚集,前沿创新技术和应用场景不断涌现。逸动医学凭借其核心技术产品收获2022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双一等奖”;作为国内首批聚焦生物制药一次性工艺设备及耗材的科技企业,乐纯生物服务于国内外1000余家生物制药企业,成为引领生物制药耗材本土化的中坚力量;艾魁英生物自主研发的溶菌酶项目填补了国内畜牧产业相关技术空白,产品被中粮集团、正大集团、光明集团、希望集团等广泛使用;复远芯专注高精度MEMS芯片(陀螺仪、加速度计)和惯导系统研发,将其广泛应用于商业航天、自动驾驶、机器人、飞行器等领域,技术处于国际一流水平,未来市场空间巨大,其“高精度定位导航用MEMS惯性传感器”项目以2024年度松江区“卡脖子”工程和颠覆性技术的名义入库立项;库曜新材料研发的纳米涂料在汽车、航空、海洋装备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前景,目前已与奔驰、通用、大众、沃尔沃等车企开展合作……

去年6月,位于上海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园区的昊海生科国际医药研发及产业化基地的首个项目——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昊海眼健康产创中心试运营。“依托G60科创走廊建设,我们享受到良好的科创资源、科创环境,逐步建立起‘产学研医联动’的业务模式。”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经理吴剑英说。

近年来,上海松江不断集聚科创要素,加速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在位于上海松江的启迪漕河泾科技园,科创企业正不断汇聚。

几年来,松江区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三大先导产业,积极投身数字经济新赛道,被科技部列入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上海市级算力中心项目落地松江,为人工智能大模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目前,松江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强度已超过5%,高出上海全市平均水平,其中约88%的研发投入来自经营主体。

创新生态不断优化

产业发展涉及布局规划、投融资政策、营商环境、人才战略等环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些环节如同土壤、阳光、空气和水,构筑起企业和产业链蓬勃生长、发展壮大的生态。

“选择到松江,主要原因是上海重视人才,特别是被这里的‘科创生态’深深吸引。”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细胞和基因治疗研究院院长、松江区科协主席郑颂国曾这样说。作为国际上“诱导性调节T细胞”的主要发现者,郑颂国在国内外免疫及风湿病学界均享有极高声望,曾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雷诺德·韦斯勒终身讲席教授、风湿和免疫学中心主任。

以智能终端产业为例,数据显示,目前松江已经集聚智能终端产业领域重点企业1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7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5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8家;认定有企业技术中心53家,其中国家级1家,市级19家,区级33家;松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670家,连续三年位居上海市第一。

松江企业研发创新成果喜人的背后离不开优良营商环境的支持。

一是政策引领,加强支撑保障。近年来,松江区先后出台了《松江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等综合性政策和专项行动方案,目前电子信息产业智能终端细分赛道的行动方案与专项政策也在抓紧研究制定中。通过不断丰富政策供给,为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与推动企业自主研发创新提供科学指引和路径支撑。

二是梯度培育,促进企业成长。作为上海市最先设立专精特新专项产业扶持资金的区域之一,松江区持续扶持中小企业创新求变,目前松江区共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48多家,位于上海市前列,创新型中小企业1976家。此外,松江区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培育,截至目前,松江区各级企业技术中心共计342家,其中国家级3家,市级96家,区级243家,形成梯度培育发展良好态势;引导企业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尤其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技术领域取得率先突破。

三是智改数转,产业升级焕新。松江区持续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用好国家和市级各类引导和扶持政策,通过设备更新贷款贴息等政策窗口期,为企业技术改造争取更多资源,动员相关企业加大投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四是要素保障,优化科创生态。松江区以“内循环”为着力点,以企业“服务包”为重要抓手,强化企业服务,积极搭建产业链创新链对接平台,助力打造一流的电子信息产业科创生态。

近年来,上海松江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6+X”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培育引进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高质量人才链赋能高质量创新链产业链;着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推进与上海科学院等科研院所,以及清华、中科大、复旦、同济等高校合作;瞄准“卡脖子”领域技术攻关,建立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机制,促进区域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填补国内急需领域多项空白。

科创人才近悦远来

“松江区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成就有目共睹。”这是上海朗亿功能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朗亿”)CEO唐晓峰和他的团队说起松江区时的共同感慨。

唐晓峰2003年来松江大学城求学,2010年,在松江大学生创业基金会的支持下创立了朗亿。20多年间,朗亿作为一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已相继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海市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上海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多项荣誉。公司技术中心目前拥有博士7人、硕士32人,研发人员50余人,占比达45%。团队中半数以上都有在松江大学城求学的经历,他们在松江成才,在松江成就自我,是松江千千万万人才的缩影。

高质量发展背后的强劲动力是人才,在这片近悦远来的人才新高地上,朗亿与松江的“双向奔赴”顺理成章。在这个天下英才创新创造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舞台上,源源不断的人才优势转化为澎湃不竭的发展优势,让人才“第一资源”变成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位于国家级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小昆山分区的上海众之鑫智能化设备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内,设计师叶龙凯站在打包好的两条汽车动力电池模组线前自豪地说,它们将发往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基地,而他主导设计了模组线中的电池极柱激光自动化清洗设备。

叶龙凯来自广西,去年毕业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虽然入职不到一年,但他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除了电池极柱激光自动化清洗设备,他还独立设计出了焊前CCD寻址自动设备,得到汽车制造企业的青睐。

叶龙凯的故事当然不是个例。近年来,松江聚焦“6+X”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更具引领性、系统性、精准性的“1+10”人才政策体系,并建立起一套围绕重点企业认定和优秀人才评价为基准的阶梯施策机制,通过实习实践补贴、录用奖励、培育奖励、生活补贴、人才公寓、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多策联动”,实现对人才的全周期服务和支持。

为了让各类人才立住脚、留住心、扎下根,松江区还积极深化人才公寓、租房补贴、购房补贴、党群阵地“四位一体”的人才安居工程,打造“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之家”,健全“一张床、一间房、一套房”多层次供应体系。截至目前,已汇聚2万套高品质人才公寓,归集4万套人才安居租赁房源,形成78个人才公寓党群服务阵地,仅2023年就发放租房补贴8700余万元,2.5万余人次受益。

人才服务是引才聚才的“软实力”。松江区已经形成上海市首个“区人才服务中心-街镇园区人才服务站-重点企业(商圈、人才公寓)人才服务点”三级服务网络。依托覆盖全区的20个人才服务站、51个人才服务点,一支440人组成的人才服务队伍,服务企业人才的“最后100米”已打通。“通过设立人才服务站(点),把人才服务从办事大厅搬到人才身边,解决人才的急难愁盼问题,真正实现‘人才在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松江区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