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炉霍: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着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摘要:近年来,炉霍县紧扣县委“1345”总体发展格局和“133”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产业为核、科技为魂、高效循环、生态示范、文化引领”的发展理念,围绕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突出青稞、俄色茶、牦牛等区域特色资源,初步形成现代产业集群,赋能乡村振兴,不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讯 一片片小树叶、一颗颗小番茄、一块块奶渣子......在清澈蜿蜒的鲜水河首城——四川甘孜州炉霍县,俄色茶、高原蔬菜、牦牛等区域特色资源优势正积极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有力的带动了当地农牧民增收致富,赋能乡村振兴,不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1月4—5日,参加“万千气象看四川”四季度集中采访活动的中央省市媒体记者走进甘孜州炉霍县,看到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生动场景。
“我和老伴儿一天能采100斤左右果子。”在炉霍雪域俄色有限责任公司厂区内,附近的忠仁达村村民扎西降村高兴地说,“现在又增添了一份收入。”
扎西降村采的果子,是炉霍县特有的一种植物——俄色树结的果实——俄色果。像扎西降村这样采果(茶)的村民有2000多人。通过股份联结、租赁联结、订单联结、服务联结和劳务联结等方式,构建茶农、经营主体(专合社)、龙头企业的紧密型共富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人均增收3500元左右,让农牧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目前,在产业驱动下,炉霍县有效利用退耕还林地、荒坡、荒山种植俄色茶4万余亩。
据了解,俄色树学名为变叶海棠,俄色取自“藏语”,意为“光芒”,生长于海拔3000米至3500米之间的甘孜州鲜水河流域,大部分都有上百年树龄,其中不乏上千年树龄的俄色古茶树。俄色树的果、树叶都可利用,都是宝,尤其是树叶。
“俄色树叶经筛选后泡茶具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和降“三高”等功效。俄色茶与冬虫夏草、贝母、松茸一起,被称为“‘藏区四宝’”。炉霍雪域俄色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雷敏介绍,俄色果、俄色叶的深度开发,是公司近年来的工作重点。
炉霍县相关负责人说:“我们正着力把俄色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开启‘碳汇茶园’先行试点之路,打造‘俄色茶+俄色果酒+俄色茶(果)饮+中药饮片’的高海拔地区大健康产业发展新局;以茶旅融合为抓手,结合鲜水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俄色茶种植、采摘、生产、品鉴、研学、观光体验为一体的茶旅融合示范区。”
在虾拉沱镇吉绒村盛煌农业炉霍县鲜水源农业开发公司(下称盛煌农业)的大棚里,50多岁的吉绒村村支书朗吉正在给番茄苗打茬。
“在家门口就业,很方便!”朗吉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目前村里有50多户,大概有30多人在这里‘上班’,既照顾了家里又能增加收入。”
据了解,盛煌农业为解决高海拔地区牧民冬季吃新鲜蔬菜困难的同时,帮扶贫困户增收,采用公司+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飞地”模式;炉霍县88个脱贫村和78个非贫困村每年固定分红777万元;解决168人长期就业问题,每年发放工资近800余万元。
炉霍县地处川西高原,海拔超过3000米,年日照时间逾2500小时,充足的阳光为高原大棚蔬菜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公司主要产品为高原小番茄,目前是全国唯一一家可全年365天不间断供应高原小番茄和高原蜜瓜的企业。”盛煌农业相关负责人盛璇介绍,目前,有设施大棚301个,小番茄正常年产量602万斤,成品量300万斤,深加工302万斤,年产值4000余万元。
在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车间里,工人正盯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一袋袋奶渣正蝶变为酪蛋白。据了解,奶渣是牦牛奶提取酥油后剩下的物质,一般都会被废弃。
“炉霍县及周边地区牦牛资源丰富,奶渣量大。”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亮告诉记者,现在变废为宝,把奶渣生产成为酪蛋白,高效利用,不仅能增加农牧民收入还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据介绍,该公司是四川省唯一一家能生产的酪蛋白相关产品的企业,其产品主要用于生物技术、食品咖啡伴侣、奶茶配料、麦片等速溶饮料中的酪蛋白成分添加剂,酪蛋白酸钠等高阶酪蛋白产品的基础酪蛋白,还应用于酪素商标胶、绿色乳胶等化工领域作为主要蛋白胶成分。公司产品主要销往浙江、江苏、河南、广东、福建、湖北、山东、江西等地。
据了解,中国是牦牛主产国,占世界牦牛总数90%以上。甘孜州是牦牛资源大州,是优势产业,目前正着力建设甘孜州牦牛产业集群炉霍产业园。康巴圣德牦牛产业有限公司作为炉霍县打造的畜牧业精深加工重点企业,2023年产值3013万元,全年累计投入奶渣收购资金2500余万元,惠及炉霍及周边道孚、甘孜、新龙、色达农牧民5000余户。
近年来,炉霍县紧扣县委“1345”总体发展格局和“133”产业发展思路,坚持“产业为核、科技为魂、高效循环、生态示范、文化引领”的发展理念,围绕重点、特色产业发展,突出青稞、俄色茶、牦牛等区域特色资源,初步形成现代产业集群,赋能乡村振兴,不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寒)
责任编辑:王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