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成都郫都区:锚定千亿目标,奏响改革强音

2024-10-12 15:53 中国发展网 何子蕊

中国发展网讯  今年的这个秋天,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在丰收的同时又有了许多“新”气象。在中国川菜产业城,传统企业生产线上跳动着“智改数转”的音符;在团结街道,成都影视城影视文创创业基地项目全面封顶;在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蝴蝶村“农业+”项目开园仅1个月已吸引客流16.2万人次;在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电磁空间安全产业集群入选2024年度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7月,中共郫都区委十五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以四大重点片区建设为牵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将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加速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力争到202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千亿元。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打造“新引擎”

走进位于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的“高新—郫都合作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阳光灿烂、道路宽阔,成都智算中心、东材科技等多个重点项目建成投运,总投资7亿元、总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正加快装修,一个集研发、中试、生产、配套为一体的现代化科创中心即将呈现。

望帝教民农桑,丛帝治水兴蜀。作为巴蜀农耕文明的源头,郫都区自古以来就有敢为人先的改革创新基因,近年来先后承担了25项国家和省级重大改革试点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7.5亿元。尽管如此,3年后要实现经济总量超千亿元,决心很大、压力不小。

“改革是推进郫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抓住了就能赢得一次跨越,抓不住就会错过一个时机。”郫都区委主要负责人说,《决定》提出实施全面深化改革攻坚行动,就是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用创新的思维解决成长中的烦恼。

事实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战”在郫都区已经打响,今年7月,《中共成都市郫都区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24年工作要点》出台,进一步从六方面提出了21条具体改革举措。

清水河高新技术产业走廊是成都市“三个做优做强”重点片区之一,核心区规划面积约40.89平方公里。其中,郫都片区5.96平方公里,涵盖了全区85%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聚集华为(西南)数字机器人创新中心、腾讯数字文创产业园等重点项目64个,总投资271.5亿元。郫都区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从三方面重点突破,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深化区域协同发展改革。与成都高新区创新建立“领导小组+执委会+合资公司”的运营管理模式,成立联合工作组,专班统筹推进相关工作,聚焦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两区产城深度融合和一体化发展,推动形成“一心带一片”发展格局。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与成都高新区按照4∶6比例共同投资100亿元,共建“高新—郫都合作共建电子信息产业园”,按照“园区共建、项目共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联手打造64.2平方公里电子信息产业协同共建区。

实施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推行“工业上楼”新模式,与蜀道集团、西南交大三方共建“西南交通大学郫都先进制造科创园”,探索“校地企”一体化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新途径,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质效,有效破解“卡脖子”“掉链子”难题。

以文化体制改革为重点

塑造“新名片”

影视文创产业被称为“无烟工厂”。作为四川省影视产业发展“一核多极”格局中的“一核”,成都影视城已聚集影视文创企业440余家,创作发行各类影视作品100余部。但同时也要看到,其要走出四川、面向全国、走向世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为此,郫都区深学细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内涵,提出以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从三方面入手,实施成都影视城能级提升攻坚行动,塑造世界文化名城“新名片”。

创新“校地企”融合机制,做强片区载体功能。锚定“全国一流、世界知名”影视产业新城、数字文创高地目标,探索“传媒学院+影视城管委会+影视文化公司+属地街道”一体化运行模式,高标准规划建设3.6平方公里为影视文创核心区,拓展76平方公里为协同联动区,用市场之“手”弹好发展之“曲”。

聚焦强链延链补链,做大影视产业集群。创新“驻点招商、叩门招商、节会招商、明星招商、以商招商”相融合模式,聚焦头部、招大引强;以“项目为王、打造精品”为依托,聚人引流、招才引智;“校地企”共建重点实验室,推动“设计—研发—转化—利用”聚环成链,打造西部影视拍摄“首选地”。

聚焦差异化发展,做优产业发展生态。市区共建影视产业基金,强化要素供给;创新专员服务企业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建立“立项备案、成片审查”绿色通道,提高影视剧审批效率;建设“拍在成都”一站式服务平台,打造拍摄“大本营”;建立外景拍摄基地产业联盟,实施外景地认定授牌,打造城市“IP”和影视“IP”,影视和文旅“双向奔赴”、同频共振,推动“出作品”向“出精品”跃升。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来,成都影视城新招引影视企业88家。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主题论坛活动成都电影产业专场推介会上,成都影视城签约9个重点产业化项目,总投资约47亿元。当前,在成都影视城拍摄的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红色题材电视剧《走向大西南》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

以质量动能效率变革为突破

打造“新高地”

在中国川菜产业城,有两个案例令人印象深刻。

湛蓝的天空下,四川丁点儿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花团锦簇、生机勃勃。2022年以来,李勇龙和公司的小伙伴一起做起了炒菜直播,别看只是简单给客户做演示、搞促销,但台前的技艺、与客户的互动、后台的策划、大数据采集和分析等,传统手工与数字化技术,一样都不能少,直播促销额从最初每个月几万元到现在超千万元,仅这一项“创举”,就为公司每年增加收入上亿元。

在四川诺高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数十口大型炒锅左右排开,食材在锅中自由翻转,香气扑鼻。“公司是去年从其他地方搬过来建的新厂,看中的是这里大平台、产业链齐全。与生产同步建成投运的‘供产销研一体化平台’实现了全流程可视化和实时监控。针对不同客户需求的不同标准实现了标准化和数字化生产,大幅度降本增效,产值增长30%以上,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5亿元。”公司生产总监倪挑元说。

当前,实体经济面临诸多困境,这里的企业为何异军突起?“这既是企业‘危中育机’的结果,也是郫都区主动变革,为企业遮风挡雨撑起了一把伞。”中国川菜产业城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郫都区创新建设运营全国首个以地方菜系命名的产业园区——中国川菜产业城,推动川菜之魂“郫县豆瓣”品牌价值超过661亿元,获评“中国川菜产业化食品加工基地”等诸多荣誉。上述负责人表示,新形势下,郫都区将从质量、动能、效率三方面变革突破,打造中国川菜产业“新高地”。

推动质量变革,做优大品牌。实施“川菜川造”工业行动,开展“郫县豆瓣”品牌培育攻坚行动,结合实施《成都市郫县豆瓣产业发展促进办法》修订行业标准,制定专项产业政策,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持续擦亮“郫县豆瓣”金字招牌。

推动动能变革,拓展大市场。创新服务机制,辅导企业通过直播带货等拓展线上市场;打造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推动“川菜”出海;探索原辅料“飞地”种植,前瞻布局新赛道;创新“B端放量、C端渗透”模式,引导企业链接大客户、开发大单品;开发非遗、工业旅游等精品线路,培育新动能、形成新优势。

推动效率变革,培育大企业。创新运行机制,推行“政策找企业”制度,打通政策“梗阻”,强化引进国内外“链主”和龙头食品企业,提高川菜产业城综合实力,力争到2026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60亿元。

以农业农村改革为切入点

绘就“新画卷”

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近年来,郫都区围绕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入探索,打破行政区划边界,规划建设乡村振兴“一廊八片”示范,重点打造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推动实现城乡产业协同发展。

郫都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孙大伟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重大任务;四川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强调,要着力写好城乡要素、产业、设施、治理‘四个融合’大文章。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深入践行。”

孙大伟介绍,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全长18公里,覆盖面积70.8平方公里,串联了中国川菜产业城、成都影视城等多个核心板块,聚集了3个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当前,郫都区正按照区委决策部署,实施汉康乡村振兴示范走廊成型成势攻坚行动,以农业农村改革为切入点,四大举措绘就城乡共富共美“新画卷”。

夯实粮食安全底线。探索苗木腾退土地“代耕代种”经营模式,破解土地“谁来种”“怎么种”等问题;打造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创建多种形式利益链接体制机制,让农民有饭吃、有钱赚;推动建立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系统集成体系,加快形成“5+1+10+N”粮食生产布局。

培育现代乡村产业。探索“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特色村”融合发展机制,实施“村园联动”工程,在林盘、绿道等空间有机植入研发设计、数字文创、高端康养等新兴产业,引导三次产业资源跨界配置和多业态融合,建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做强特色产品矩阵。创新并推广“产业村长”服务乡村机制,实施良种选育、单品冠军培育行动,持续开发系列衍生品,探索“天府水源地”品牌产品推介新模式,做优郫都“土特产”文章,建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提升乡村宜居品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探索推广农业共营制、集体联营制、多村合作、整镇组团、跨镇抱团等发展模式,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试点、示范带动全域建设体现公园城市特质、城乡融合优势、蜀风雅韵气质的和美乡村。

阔步向前奏响改革强音,登高望远迸发澎湃力量。勇立潮头的郫都人,正一步一个脚印,为推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探路破题。(何子蕊)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