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老区不老 向“新”求“质”
中国发展网讯 杨娜 记者范纪安报道 信阳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近年来,老区信阳“抢滩”新赛道,向“新”求“质”拼未来,行业之先的新兴产业加速集聚,承载厚望的传统产业数智化转型,科技与产业的深度链接培植出创新的沃土,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拼搏之路。
以含智量增含金量 新兴产业聚星成链
近日,在位于信阳高新区的河南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院内空地上,一台“巨无霸”身披红绶带,这是该公司新近成功研制下线的风轮直径机组7.5MW风力机发电机组样机。在中东南低风速地区,这台发电机组是陆上最大。满发状态下,单台机组每小时可发电7500度。
该公司风能研究院工艺技术室主任张海元算了笔账:“假设一个四口之家一个月用电量为500度,单台机组满功率一年的发电量可满足1万多个家庭一年的用电量,相当于每年节约近1万吨标准煤,减少近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从2017年签约落户,继而与信阳达成全面战略合作,河南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原最大、技术领先的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
目前,该公司已被纳入河南省千亿级中部新能源智能制造产业基地打造目标,参与第三批河南省实验室之一的龙子湖新能源实验室,布局风光电、氢能、储能等“产—储—用”创新链条,解锁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
“我们将全速打造矩阵式智慧化新能源产业体系,携手上下游链群企业,全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以新质生产力助力老区产业绿色崛起。”河南明阳智慧能源有限公司总装厂厂长蔡历鑫说。
信阳以前瞻眼光布局新兴产业,锻造新质生产力,目前已布局蕴含新质生产力要素的6大主导产业和11个重点产业链,着力提升产业链规模能级,壮大产业链优势企业,提高产业含智量、含绿量、含金量,在发展新质生产力赛道上挺起老区脊梁。
从模糊化到数智化 传统产业转型蝶变
9月15日,在位于新县的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运用国内领先的激光微孔技术,一块块巴掌大的薄膜贴剂走下生产线。这种名叫“吲哚美辛贴片”的贴剂不仅消炎镇痛能治病,而且无色无味会“呼吸”。
在该公司车间中控室,大屏幕上各种生产数据实时更新,从中药材的投放到提取,数字化让生产流程一目了然。提取技术主操杜军向记者介绍:“过去全凭经验,现在是数据说话,这样更高效,也更安全。”
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是信阳的老牌名企。数智化技术的全方位应用,让老企业焕发新活力。将数智化质量控制体系延展到全流程各环节,该公司打造国内领先的贴膏剂智能制造工厂、中药智能化提取车间和智能立体化仓储系统,目前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拥有创新技术100余项。
羚锐制药总工程师姜家书介绍:“我们致力于发展中药行业的新质生产力,把数字智能化技术运用到中药研发、制造及临床服务的全生命周期,把传统中药的‘模糊语言’变成清晰的‘数字语言’,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信阳发展新质生产力并非是对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将先进技术的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产业转型的深度升级,在三位一体中同频共振。
当前,信阳正加快推动创新要素集聚融合,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发,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耦合,逐步建立健全具有信阳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科技成果加速变现
不管什么时候提起“闫博士”,信阳市灵石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安平总是赞不绝口:“闫博士为我们研发的新产品撬开了百亿防水大市场!”
34岁的“闫博士”,名叫闫东,是信阳师范大学建工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也是灵石科技的“科技副总”。
灵石科技是河南成立较早、规模较大的绿色建筑新材料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自2003年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混凝土外加剂的研发生产。前几年,因产品小众、市场受限,年产值始终无法突破。
就在企业一筹莫展之际,2021年,《信阳市选聘“科技副总”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明确企业可以从高校院所引进教授、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兼任“科技副总”,既为企业突破创新瓶颈“精准把脉”,也使高校科研“有的放矢”,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当年9月,在建材抗渗修复等领域颇有研究建树的闫东被选派到灵石科技。
闫东到任不久,就将科技力转化为生产力,让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在生产线上就地变现。截至目前,灵石科技不仅升级换代多款主打产品,且成功研发出水利系统专用减水剂和新型防水抗渗材料等多种新产品,投资2000多万元的防水抗渗新材料生产线已经建成投产,面向大众消费渠道的营销平台也正在建立。
引进人才,提振产业。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厚植新质生产力的生长沃土,信阳畅通与省内外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等通道,争取更多战略科技力量在信阳布局,实施信阳英才计划,加快推动技术、人才等科技创新要素在信阳集聚融合。
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赛道上,信阳坚持创新引领,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聚焦主导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