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油料集团能源化工物流智慧升级
摘要:过去,成品油物流行业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为了保证铁路燃油供应各环节的规范有序,中铁油料集团通过先进的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构建起行业领先的安防体系。
当前,我国铁路货运回暖势头正在加速,今年8月,全国铁路发送货物4.33亿吨,同比增长5.4%。铁路作为我国内陆交通的主要运输方式,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和发展基础,而铁路机车的平稳运行则依赖于柴油的精准配送与持续安全供应。
近日,第四届“流动中国”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走进中国物流集团所属中铁油料集团,探究能源化工物流行业实现降本增效和风险防控的实践路径。
变革服务模式,助推降本增效
中国铁路近年来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电气化率不断提升,但由柴油供应的内燃机车,依然承担着保障极端天气、突发事件等情况下,应急物资、战略物资能精准送达的重要使命。
铁路燃油供应链物流管理及生产作业信息平台由中铁油料集团自主开发设计
在中铁油料集团信息调度中心的数字屏幕上,媒体团看到远在乌鲁木齐的一个柴油加注站点,操作员正在从汽车上将柴油注入火车油箱的现场画面。据介绍,几年前,要完成机车加油,每趟火车都要赶往油库站点排队,费时、费力又费料。
“过去机车围着油库跑,现在汽车围着机车转。燃油供应服务模式的转变,大幅提升了铁路机车的运用效率,按照最优设计路线,通过小批量、多批次的运送,降低了机车折返补油带来的人力、油耗及铁路运能的浪费。”中铁油料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侯治国用数据来佐证,“机车往返一趟补油的时间,汽车可以配送3-5趟”。
与汽配相结合的联储服务,还促进了铁路“老旧低效”油库替代,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自中铁油料集团开展汽车配送以来,合作单位已陆续关停机务老旧油库近40座,在为铁路用户节约油库运营费用的同时,还为其减少了大量资金占用成本和财务费用。
“在铁路柴油这个细分领域,我们为物流综合成本降低做了有益尝试。”侯治国说。
今年8月1日,《铁路柴油配送作业规范》(T/CFLP 0070-2024)团体标准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由中铁油料集团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危化品物流分会牵头起草,规定了铁路柴油配送作业的基本要求,以及从用油订单响应、制定配送方案、配送前准备、提油作业、运输作业、加注作业或卸油作业、返场车辆检查等各环节的操作要求。
侯治国表示,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对促进铁路柴油配送业务标准化、规范铁路柴油配送业务运作、提高铁路柴油配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智慧调度监管,赋能风险防控
燃油供应服务模式的转变,也对中铁油料集团供应服务全链条精细化管理,特别是对其防范风险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此,中铁油料集团几年前着手开展“数字油料”建设,实现安全管控、作业支持、调度指挥等业务全场景数字化,筑牢安全发展基石。
中铁油料集团工作人员进行汽配罐车计量工作
“大家现在看到的铁路燃油供应链物流管理及生产作业信息平台,由我们自主开发设计。”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个平台,中铁油料集团为全国18个铁路局服务的移动加油车、300余个上油点、1300余个加注点都能被实时监测到。
过去,成品油物流行业存在着一些不规范现象,为了保证铁路燃油供应各环节的规范有序,中铁油料集团通过先进的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手段,构建起行业领先的安防体系。
“我们对配送作业车辆实施数字化改造,北斗定位系统可实现对车辆运动轨迹进行实时监测和回放追溯,视频系统对装取油、运输、现场加注全过程进行监测,电子铅封系统则对取油点位、配送点位划定电子围栏,确保司机在正确的位置取油和加油。”工作人员特别提到,什么时间加油、加了多少油,通过电子流量计系统都实时掌握。
突发事件也是铁路柴油能否实现平稳供应的重要考验。近年来,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增加。中铁油料集团克服各种困难,妥善做好雨雪冰冻、洪涝、地震、台风等极端灾害天气情况下的铁路用油需求保障,从未出现过断供事故。
今年1月,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突发7.1级地震,震后27趟列车临时停靠在就近车站,列车空调发电车燃油消耗迅速,中铁油料集团迅速启动地震灾害II级响应程序,调配8台应急保障汽配车辆,开展站台应急加注11次,临停期间旅客的取暖得以安全保障。
“我们能够切实做到灾害预警及时响应、应急资源及时保障、物流作业及时保供。”侯治国告诉媒体团,中铁油料集团总结铁路燃油应急保供经验,组织编写了《铁路柴油应急保障体系文件V1.0》,助力推动中铁油料集团成为能源化工供应链集成服务“领先者”。(中国发展网)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