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绿”生长向“新”而行,寰泰勇当电力能源“碳路先锋”
摘要:寰泰能源在当地均采用“100%中国制造、100%哈国施工”的合作模式:一方面,通过发挥公司旗下工程公司和设计院的技术力量,不断优化电站建设方案,在当地实现了较同行业更低的度电成本,为老百姓提供可负担、可持续的清洁电能;另一方面,通过中欧班列等跨境运输方式,将中国制造的设备组件运抵哈国项目现场,带领中国企业抱团发展。
中国发展网讯 9月的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秋意正浓、劲风拂面。PeakWind Alpha 250MW风电站和Peak Wind Beta 250MW风电站施工现场,中乌两国的工程师们正抢抓当前项目建设“黄金季”,全力以赴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建成后,电站将源源不断输送清洁电力,助力当地能源低碳转型。
数千公里之外的塞北瓜州,一座总容量达97.5MW/390MWh的共享储能项目即将开工。这座电网侧大型共享储能电站建成后,将利用储能“移峰填谷”调整能力,实现错峰收储、释放绿电,为区域安全用电提供有力保障。
以上两个绿色能源项目,都是由上海企业寰泰集团布局投资。立足上海、面向世界,寰泰集团着力打造“新能源”与“高效储能”两大业务板块。
今年,新中国迎来75周年华诞。“寰泰的每一步发展、每一次突破,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战略引领、离不开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时代红利。”寰泰集团董事长南逸表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寰泰将深耕绿色产业沃土,勇当电力能源“碳路先锋”,努力以企业发展的实绩向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礼。
向“绿”生长 投身“一带一路”
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的广袤平原上,一排排蓝色的太阳能光伏板鳞次栉比,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里是寰泰能源投资建设的Kapchagay 100MWp光伏电站,太阳能照亮了古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也让哈萨克斯坦这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焕发出绿色生机。
这是寰泰能源“走出去”投资建设的第一座清洁能源电站,也是哈萨克斯坦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被列入“中哈投资与产能合作重点项目”清单。该电站并网以来,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逾1.6亿度,不仅实现了当地大规模新能源电站从无到有的突破,如今更成为了哈萨克当地多项官方活动的指定参观点,被中外主流媒体广泛报道。
企业在哈萨克斯坦的发展受到关注,南逸感到非常自豪。遥想当年创立之初,正因为有“一带一路”倡议大背景,寰泰能源才能又好又稳地“走出去”,成为哈萨克斯坦乃至中亚市场的一张中国企业名片。
2015年,全球各国在积极布局清洁能源。南逸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于是他创办“寰泰能源”,致力于以绿色能源合作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经过仔细研判,南逸决定在风、光资源丰富,但又非常缺电的哈萨克斯坦发展绿色能源。由于哈国彼时从未有大规模清洁能源开发的先例,寰泰能源最初在当地的投资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攻克层出不穷的各种挑战,南逸在当地一待就是半年,带领团队日以继夜地投入施工建设。缺少新能源项目设计规范,就与当地相关部门一遍遍解释;遇到语言障碍,专业术语用俄语、哈萨克语、英语迂回翻译,还不达意的就制作可视化图表辅助沟通交流……就这样,寰泰能源的首座清洁能源电站在哈萨克斯坦大地上挺立起来。2019年9月的并网仪式上,哈萨克斯坦副总理、阿拉木图州长等当地高级官员及商界人士120余人出席并网仪式。那一刻,南逸深切感受到祖国快速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从最开始向先进国家学习,到如今向外输出中国产品、中国标准、中国方案,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打造“中国品牌” 助力“五通”建设
寰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以绿色能源为桥梁,做合作的促进者、文化的传播者、友谊的增进者,助力互联互通。
在哈萨克斯坦投资9年来,寰泰能源于当地并网、已建及待建新能源项目近900MW,其中8个项目被列入“中哈投资与产能合作重点项目”,6个总规模380MW项目已建成投运,每年可满足当地约6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为当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寰泰能源在当地均采用“100%中国制造、100%哈国施工”的合作模式:一方面,通过发挥公司旗下工程公司和设计院的技术力量,不断优化电站建设方案,在当地实现了较同行业更低的度电成本,为老百姓提供可负担、可持续的清洁电能;另一方面,通过中欧班列等跨境运输方式,将中国制造的设备组件运抵哈国项目现场,带领中国企业抱团发展。
据统计,在哈投资期间,寰泰能源带动中国新能源产业链产品和服务贸易出口达42亿元;在原有中国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公司转化了《GB50797-2012光伏电站设计规范》等近10个技术标准,带动相关工程技术规程、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
项目建设及运维期间,企业积极遵守当地法规、规范经营企业,大量雇佣当地劳动力,高峰时期创造就业岗位近3000个,为当地培养了大量新能源电力工程师,极大提升了当地新能源电力技术水平。企业还积极促成“民心相通”,在哈9年,先后捐赠了700万元用于当地的公益事业。
以哈萨克斯坦为起点,寰泰能源沿着“一带一路”不断拓展业务版图、努力开辟合作新空间。
在乌兹别克斯坦,挖掘机、起重机正在撒马尔罕的山坡上忙碌作业中。在这里,寰泰能源正建设当地首个山地风电项目,总容量达500MW。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目是乌兹别克斯坦国内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新能源项目,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积极助力。
南逸表示,通过使用人民币计价,不仅可以避免汇率波动所带来的风险,降低成本,有利于向乌提供更具可负担的绿色电力;而且,这将是中企出海对各细分行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有益尝试。
深耕中亚多年,寰泰能源不断在团队、融资、度电成本、风险管理等方面形成显著的核心竞争力,协同中外伙伴取得丰硕合作成果,共铸绿色发展共识。目前,寰泰能源已成为中亚地区最大、最具竞争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助力“中国品牌”树立良好口碑。
向“新”而行 激活新质生产力
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新能源发电量占比不断提高,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的需求越发强烈。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南逸于2021年4月在上海创立寰泰储能,专注“全钒液流电池储能”业务,是一家集自主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为一体的科技创新型企业。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寰泰,不仅要做绿色发展的奋楫者,还要在新质生产力上不断激发绿色新动能。南逸表示,寰泰储能生产制造的钒电池可在新能源电力中调峰调频,助力风、光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添砖加瓦。
为突破钒电池储能的科技创新,团队攻坚克难、自主研发电堆部件,逐步进入钒电池前沿领域“无人区”。团队还在高纯钒、电解液生产技术及电池智能管理系统研发上不断精益求精,推动钒电池储能技术科研水平不断提升。
如今,寰泰储能已成为世界钒液流电池领域技术领先、为数不多的全产业链头部企业。创立至今短短3年,企业已在电堆开发、低成本高效率膜研发、电解液制备、系统自动化等科技创新领域具备了竞争优势。截至目前,公司获批专利(含在审)共计106件,其中发明专利43件;2023年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产品获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项目,并被列为松江区G60科创走廊一类重点扶持企业等。在不懈努力下,寰泰储能创新能力、研发能力持续增强,推动行业不断发展。
发展绿色生产力,产业支撑是基石。寰泰储能实现了钒电池产品和储能系统从“0”到“1”的规模化量产,还在产业链布局上多点发力:布局长三角研发中心、五一山钒矿开采、瓜州电解液深加工、嘉善示范工厂、酒泉制造工厂。这条总投资100亿元的全钒液流储能全产业链为钒电池科技成果产业化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奠定。与此同时,企业钒电池产品和储能系统已在嘉善、温州、瓜州、酒泉等地有了较好的示范应用案例,凭借优质可靠的交付能力和质量口碑,寰泰储能在储能市场上广受关注,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山河壮丽,岁月峥嵘。展望未来,仍需奋楫前行。南逸说,向“绿”生长、向“新”而行,寰泰将把“新能源+高效储能”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走稳走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杨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