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巴中恩阳古镇:“小上海”有“大作为”

2024-09-19 13:55 中国发展网 本报记者 王进

建制迄今已有近1500年的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古镇,素有“小上海”和“小武汉”美称,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笔下的“巴子城”。如今,这座核心区仅为0.05平方公里的千年古镇在新时代演绎出了大作为。

2023年,恩阳古镇景区接待各类团队1300余个,游客53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益49.13亿元。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天府旅游名镇、蜀道申遗唯一古镇,被四川省委宣传部授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新地标。

古镇历经风雨、经久不衰,焕发出勃勃生机,其中有着怎样的奥秘?9月14日,记者随“万千气象看四川”三季度集中采访活动媒体团一道来到了这里,恩阳古镇探索的脚步、发展的脉动,让人肃然起敬、心潮澎湃。

文化引流

位于巴山南麓的恩阳古镇,历史悠久,始于大溪文化,根植于巴文化,最早建制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梁武帝(萧衍)普通六年(525)在此设“义阳郡”,同置“义阳县”,实行郡县同治,隋高祖杨坚开皇十八年(598)改义阳县为恩阳县,历史上设置郡县时间达760余年。 

恩阳古镇跨渠江和嘉陵江两水之间,与恩阳区中心区域隔河相望。是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中心地带,被称为“一座露天的革命博物馆”。1933年至1935年,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建立仪阆县、恩阳县苏维埃政府。当年仅有18万人口的恩阳3万人参加红军,走出了6位开国将军,8000余名英雄儿女献出宝贵生命。红色基因在这里赓续传承,留下了列宁模范学校、红军经理处等13处革命旧址。

恩阳古镇遍布红军石刻标语。“把革命的标语、口号刻在石头上,是川陕苏区宣传工作的一项创举,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比如‘共产党热爱人民’‘红军胜利万岁’等标语,都是时任红四方面军宣传部部长刘瑞龙同志带领錾子队刻写的。”现场讲解人员说,这些标语虽然有些字迹已经模糊不清,但依然向我们展现了那段令人难忘的光辉岁月。

恩阳古镇巴人文化、米仓古道文化、佛教文化繁荣兴盛;张思训、张思德、喻秉渊等名人文化源远流长;红色文化熠熠生辉。“文昌庙会”“观音会”“登高节”以及地方皮影戏、川剧坐唱等活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民俗风景线.....每到节假日,四面八方的游客都慕名而来,被这里的灿烂的多元文化所吸引,参观、研学,教化育人,沉醉其间,依依不舍。

招商惠民

漫步在熙熙攘攘的古镇街巷,各种特色建筑令人目不暇给。古镇核心区18条古街巷,589幢古建筑保存完好,现存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明清时代古建筑群,小四合院、木结构穿斗、木柱檩梁、双檩双挂、青瓦屋面、骑门柜台、精美窗雕,堪称川东北民间建筑木雕艺术精品。大栈房、禹王宫、三圣宫、绣楼等特色建筑星罗棋布。古建筑专家朱仕轩曾用“四个一席之地”评价:恩阳古镇在中国古建筑建造上、规划建设上、民俗民风文化上、近代革命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

据恩阳古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古镇引进陕西袁家村文旅集团共同成立恩阳古镇商业运营管理公司,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招商、统一管理、统一运营模式,先后招引落地81家,已开张运营75家,就地转换8家,在带动3个合作社500余人就地创业、就近就业的同时,有效增加了古镇居民收入。

位于古镇半边街19号的“恩阳酸辣粉”店,是古镇原住民中夫妻二人2021年租用恩阳古镇商业运营管理公司打造的店面所开,这已经是夫妻俩在古镇开的第二家店,虽然面积不大(近80平方米),收入却不小。生意一年比一年好,2023年至今这家店收入已达到30多万元。

“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长效利益链接机制,实现政府、企业、群众多方共赢,最大限度助力居民增收。只要有技术,有手艺,居民不投入就可加入进来,互惠互利。古镇居民除了每人每月能拿到2600元的补助外,如果加入进来,收入按照2:8或者3:7分成,一般每月能分到3000多—4000元......”在海南打拼多年返乡创业的恩阳古镇商业运营管理公司招商部经理董华说,2022年,公司实现收入400多万元,2023年收入为800多万元,预计今年收入可达1200万元。”

旅游兴镇

“千年米仓道,早晚恩阳河”。恩阳古镇作为四川天府旅游名镇名副其实。这里旅游景点众多: 万寿宫又称“江西会馆”,始建于清朝道光8年(1828年),是恩阳商业史的历史见证,也是古建筑艺术精品;修建于清乾隆年间的胡家大院,距今有220多年历史,建筑特点为一“古”二“红”三“精”,院内一幅木雕艺术被四川考古院评为目前四川唯一仅存的木雕艺术珍品。大栈房是米仓古道上最大的客栈,“早晚恩阳河”由此而起,2400余平方米的三进式四合院设有“天字号单间”,红军进驻后设为“川陕省苏维埃恩阳县政治保卫局”......

到恩阳古镇,除了看景点,还要入民俗、赏文化。川剧变脸,杨门女将、白蛇下山、滚灯、夫妻双双把家还等民俗剧场每天都有,沉浸式情景剧《山那头的红杜鹃》仿佛回到战火纷飞的红色年代。“不管你是当地的还是外地的,只要有演艺,都可以上台演出,既演给游客看,自己也是游客,每个节气和周末,古镇都要推出市民游客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董华说。

旅游,满足游客的嘴、留住游客的心,至关重要。恩阳古镇在这方面不遗余力。精心打造的川陕特色美食街上,有biang biang面、肉夹馍、冷沾沾、幺店子汤圆等数十种特色小吃,比较有名的餐馆当属被列入非遗名录的恩阳十大碗。第四代非遗传承人老郑介绍,“恩阳十大碗”起源于公元前260年前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时称“水席”,后被带到恩阳古镇,并根据口味需求和物产条件进行了改进,最终演变成了今天的“恩阳十大碗”。只要是由品碗、芋儿鸡、醋鱼、肘子扣肉、水酥肉、粉蒸肉、坨子肉、海带、凉菜、虾米汤等十样主菜和三荤三素的辅菜组成的十大碗,以十大主菜为名,寓意十全十美。

不知不觉,在恩阳古镇的探访已是午后,恩阳河边,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微风拂面,川东北最大露天滨河坝坝茶,游客们三三两两围坐在了一起,一盘瓜子、一杯清茶,一包水果、一袋零食,十分惬意。恩阳区委相关负责人说,“光雾山红叶节要到了,游客去看了红叶后,都必来我们这儿。这几年,机场通了、高铁通了,加上市、区、镇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创新发展,恩阳古镇的“茶馆子、戏窝子、饭堂子”越来越火爆了。(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王进)

责任编辑:刘维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