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做好“加减乘除”推动基层减负
摘要:纠治政绩观偏差。聚焦思想根源,把为基层减负与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拓展“三争”行动融合起来,引导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
何林峰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丁南报道
镇村干部每年须填报各类报表近百张,涉及各级信息系统近50个,如何为基层减负增效?今年来,福建省莆田市依托“全市一张图”数据平台,将镇村、企业、学校三个领域作为先行试点,探索数字赋能为基层减负新路径,着力做好“加减乘除”法,推动为基层减负工作走深走实。
如何做好“加减乘除”?据莆田市委改革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加”是用好“全市一张图”平台,通过“数字+”赋能各项工作;“减”是减少各种矛盾、冲突、内耗、低效等现象;“乘”是双向奔赴、多方协同,发挥乘数效应;“除”是祛除歪风邪气、漂浮行径,防止问题反弹。
做好“加法”,强化数字赋能
下沉数据,实现条块贯通。莆田市围绕“全市一张图、全域数字化”,打造集信息采集、集成共享、监测分析、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大数据调度指挥平台。开发建设52个部门业务系统,418个核心业务融入“一张图”,汇聚66.7亿条政务数据,推动部门数据逻辑切分下沉、一贯到底,建立“一镇(村、企、校等)一档”,有效打破长期存在的“信息孤岛”“烟囱林立”问题。
拓展场景,实现融合贯通。立足基层实际工作需求,整合22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开发社会治安、应急管理、卫生健康、生态文明等基层应用场景418个、共享组件56个,通过“数字+”实现各种风险防控和工作手段更加综合,实现融合贯通。如,打造“基层一张表”智能填报系统,将245张常见报表融合为一张“大表”,实现业务报表一键生成、历史报表一键复用、报表数据智能填充、周期性任务自动生成,帮助基层干部从繁琐的填表报数工作中解脱出来。
赋权增能,实现协同贯通。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整合建立以镇街党政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基层治理协同中心,探索实行“一个中心连两端”(协同中心和部门端、企业<学校>端)协同调度模式,向上统一归口把关上级部门下达工作任务、承接下沉资源力量;向下加强研判调度、流转分办、跟踪督办,让问题“底朝天”;在镇街层面统筹各级执法机构,构建上下协同、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调度机制,让镇街腰杆子硬起来。
做好“减法”,推动化繁为简
规范管理,促进“减量不减质”。莆田市针对涉企行政执法检查和社会事务进校园“名目杂”“频次繁”等问题,通过协同中心征询部门、服务对象意见,提出“合并检查、线上(不到场)检查、变更检查、取消检查”等调度建议,有效减少入企入校事项及次数。试点以来,荔城区涉企检查量由月均66次降到22次,基层陪同上级检查由月均28次降到6次;进校事务涉及部门由98家降为29家,进校园活动由每月2次精简为一季度1次。
规范考核,促进“减痕不减效”。针对督检考过多留痕、重复检查等问题,在平台拓展督检考模块,党委、政府办公室审核部门检查计划,受检单位根据检查清单要求,精准上传相关资料,形成“云端资料柜”。对涉及已检查过的同类事项,受检单位可提请结果互认,实现数据一次上传、多次复用,减轻基层迎检压力,切实提升督检考实效。
规范准入,促进“减事不减责”。针对属地责任泛化、层层甩锅等问题,梳理形成《莆田市村级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指导清单》,严把准入关口。部门在“村务平台”下达工作任务,协同中心进行研判,清单内的下发村居落实、清单外的不予执行,防止随意摊派任务,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
做好“乘法”,提升工作效能
双向奔赴,形成乘数效应。莆田市围绕主体感受和需求,建立结果评价、双向对账、诉求反映等机制,及时分析研判,高效流转处置,提高精准服务质量,增强主体认同感和获得感。如,学校可通过“进校需求”模块,向部门发布需协助事项,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和多样化成长需要,推进家校社协同一体育人。
以点带面,形成倍增效应。将部门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需提醒关注事项,通过平台推送至相关责任主体,引导举一反三、自查自纠,提升检查质效。如,莆田鞋服企业较多,夏季易发火灾,应急、消防部门将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隐患,在“热点问题”模块向同类企业推送,引导企业主动排查整改,实现“查一个治一片”效果。
多方协作,形成放大效应。以企业、学校、村居三个领域减负试点工作为小切口,在全市形成示范带动,推动各层级各方面减负,做到真减负、减真负,既与人方便、也与己方便。如,延伸会议管理系统至村居一级,分层级、分区域、分部门统计分析会议活动数据,晾晒排位、精准调度,倒逼各级各部门强化自我管控,让各级干部时间和精力腾出来,更好地抓落实。
做好“除法”,实现正本清源
纠治作风漂浮。莆田市通过压实各级专项工作机制责任,建立“月分析、季调度”制度,挖掘正面典型、曝光反面案例,总结推广机制化成果,不断自我完善。尤其围绕背后作风问题,深化运用“四种形态”,精准整治推诿扯皮、敷衍应付、不作为乱作为等情况。
纠治歪风邪气。通过为基层减负,持续优化政府服务,推动信访法治化,弘扬新风正气,根治缠访闹访,防范任性执法,企业和群众依法维权,推动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办事环境更加透明,实现政企互动更加阳光、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纠治政绩观偏差。聚焦思想根源,把为基层减负与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拓展“三争”行动融合起来,引导树立和践行正确的政绩观。坚持实事求是,探索数字赋能考准考实干部工作实绩,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画像、精确到人,提振干部精气神,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为建设绿色高质量发展先行市凝聚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