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专家院士为加快广州南沙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建言献策

2024-06-24 16:19 中国发展网 记者皮泽红

摘要:科技成果转化难是一个需要加快突破的瓶颈问题。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记者皮泽红报道  2024年6月22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产学研大会暨新型科技智库发展研讨会在广州市南沙区盛大开幕。本次大会由广州大学主办,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南沙区委宣传部承办,南沙区科技局、南沙区工信局、南沙区投促局、南沙区工商联、南沙澳促会协办。广州市科协、民革南沙区基层委员会、南沙产业技术研究院、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南沙高新技术企业协会、广州博疆一生物提供支持。50多名高校及科研团队专家代表、近百位企业代表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大会,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培育与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路径,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促进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广州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其学教授,南沙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谢伟, 南沙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勇,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一级调研员、市科技社团党委书记程志鹏等领导出席本次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书记、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李雁教授主持。南沙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勇,广州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张其学教授分别代表东道主和主办方致欢迎辞。孙勇部长首先代表南沙区委区政府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南沙区的历史、地理、经济和文化背景。并指出,南沙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力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为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地作出积极贡献。张其学副校长在致辞中,首先介绍了广州大学的历史、办学特色和科研成果。并表示,广州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人才和推动科技创新,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的背景下,广州大学将充分发挥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国际国内高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杨春生教授分别为大会做了精彩的主旨报告。唐杰教授在题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广东高质量发展与创新”的主旨报告中,以其深厚的学术背景和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深刻理解向与会代表分享他对大湾区、广东未来发展研判。在报告中,他首先回顾了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背景和必要性,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必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接着详细分析了广东在经济发展、创新驱动、产业集群等方面的优势与挑战。他指出,广东在人口、资源等方面的约束日益凸显,唯有通过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他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背景下的广东高质量发展,一要深化改革开放,释放市场活力;二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三要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四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改善民生福祉。

杨春生院士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著名专家,他在题为“第三次人工智能与新质生产力”的主旨报告中,首先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正处于第三次浪潮之中,这次浪潮以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为代表,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深远的社会影响。接着,杨春生院士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他指出,人工智能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还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机会。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在报告中,杨春生院士还就如何推动人工智能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应用和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独到建议,提出大湾区应该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高校开展人工智能研发和应用;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国际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最后,注重人才培养和储备,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大批优质高校科技成果在大会发布并现场签约

科技成果发布和现场签约仪式是本次大会的一个重点,也是一大亮点。据本环节主持人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周雨博士介绍,本次会议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和南沙科技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开放办会,前期共征集了70多个团队项目,本次会议集中展示的科技成果共49项。这些科技成果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覆盖广。不仅有主办方广州大学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华南理工大学广州现代产业技术研究院、东莞理工学院省重点实验室、华南师范大学省重点实验室,以及港科大、澳科大、清华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兄弟院校科研团队也悉数参加,覆盖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前沿领域。

二是匹配强。本次会议展示的49项科技成果是大会举办方根据南沙企业的科技发展需求,结合南沙产业结构发展特点、团队落地意愿等情况,从大湾区众多高校科技成果中特别遴选出的。参会项目与南沙区十四五布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高度匹配,涉及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新能源与节能环保、智慧交通等前沿产业、高端领域。

三是质量高。包括广州大学的杨春生院士团队工业仿真平台和王晋年院士团队空天合作项目,华南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院士团队项目,还有省重点实验室郑愚教授团队,以及一批杰青、优青团队的转化项目,这些成果覆盖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以及高端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充分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魅力和实力,进一步发挥大湾区高校在“建设科技创新创业合作基地”、支撑南沙强化创新第一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历史使命。

科技成果转化难是一个需要加快突破的瓶颈问题。搭建创新网络,整合创新资源,探讨出一种新的对接模式、服务模式、成长模式,力求以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是广州大学举办本次大会的重要目的之一。据主持人周雨博士介绍,为尽可能提高转化和匹配效效率,大会深挖企业技术需求,精准对接企业发展问题,同时得到了得到南沙区委宣传部、区科技局、工信局、投促局、工商联,央企国企、上市公司、链主企业、独角兽、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近90家在南沙发展企业的大力支持。

对接成功率项目包括东方电气、中铁建等央企巨头,还有中科宇航、芯粤能等独角兽企业,此外,还有一批在各自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以及高速成长型企业。

在激动人心的签约仪式上,首先是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院与南沙区科技局、工信局、投促局、工商联等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然后是在大会举办方促进下,已达成合作意向的15项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双方代表上台进行现场签约。据了解,本次会议实际成功对接的校企产学研合作项目有18个,其中有两个因为涉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因此无法赶来参与公开签约仪式。

在与会领导、代表、媒体记者的共同见证下,“数焊⼀站式高性能⼯业仿真软件平台”项目团队与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空天遥感创新研究院与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水下结构智能检测机器人”项目团队与广州力多机器人开发及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广东省海洋牧场建设及系统集成开发”项目团队与广州全成多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结构功能⼀体化渣土基自密实混凝土关键技术”项目团队与中铁十七局集团(广州)建设有限公司、“地铁隧道智慧检测平台”项目团队与中铁十八局集团南方工程有限公司、“绿色低碳轻质混凝土围护部品关键技术”项目团队与广州南沙交投精城建材有限公司、“先进节能技术与功能材料”项目团队与广东芬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低能耗废水资源化正渗透技术开发与应用”项目团队与熊竹副教授与广州科涤水处理有限公司、“具有美容功效的弹性蛋白肽”项目团队与广东正当年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防污自洁树脂涂层材料开发与产业化技术”项目团队与广州市优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纳米水性陶瓷铝板涂层”项目团队与广州泽亨实业有限公司、“海水稻—中国新饭碗”创新团队与广东三睿膳食管理有限公司、“智能可穿戴健康系统”项目团队与广州金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智慧校园AI电子产品管理系统”项目团队与广州微警技术团队先后上台签署技术合作框架协议。这些项目的成功签约标志着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将进一步促进更多高校优质科技成果在大湾区加快转化和产业化应用,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智库圆桌论坛共同探讨南沙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的新机遇、新路径

在大会的圆桌论坛环节,主持人广州市新型智库负责人兼首席专家、广州大学二级教授涂成林,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公共管理研究所原副所长李国强研究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深圳市原副市长唐杰教授,中山市经济研究院院长、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梁士伦教授,广州市科协学会学术部张代春调研员,广州中科宇航探索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总设计师史晓宁,长城战略咨询华南区总经理孔伟强高级研究员等6位知名专家和企业家围绕“南沙如何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这一主题,从不同角度深入探讨了南沙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在论坛对话中,主持人涂成林教授首先表示,南沙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是国家赋予南沙的主要战略任务,对做实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促进广州加快构建起“两中心三轴三核”城市发展战略空间新格局有重大意义。与会嘉宾李国强研究员从国家战略高度提出,南沙应充分抓住大湾区发展战略、《南沙方案》实施机遇,争取更多的国家战略科技基础设施和省市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在南沙布落地局,夯实南沙的科技创新基础。唐杰教授则从改革先行、区域联动和创新链产业链融合等方面提出了南沙科技创新发展的可行路径。梁士伦教授从中山市的发展经验出发,认为南沙在科技创新过程中应注重产业培育和创新生态建设,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张代春调研员认为,南沙关键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企业界代表史晓宁副总裁结合企业实践经验,提出南沙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孔伟强总经理作为咨询界的代表,从南沙在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过程中应如何发挥智库作用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整个论坛气氛热烈、讨论深入。涂成林教授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学术背景,为论坛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6位专家企业家的精彩发言、主持人与嘉宾的深度对话互动给大家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思想盛宴,从不同视角为南沙下一步加快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地提供了许多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建议。通过举办这场圆桌论坛,也让与会代表、社会各界对南沙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两个专题分论坛气氛热烈,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

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服务新质生产力产学研大会暨新型科技智库发展研讨会的下午议程中,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围绕“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学研合作”两大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专题研讨。此次专题研讨不仅彰显了粤港澳大湾区在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强大实力,也为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从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人才培养与引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如何提升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多位嘉宾分享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成功经验,并就如何打造具有大湾区特色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提出了宝贵建议。“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产学研合作”分论坛重点关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产学研合作。与会嘉宾围绕产学研合作机制、合作模式、合作成效等方面展开了热烈讨论。他们一致认为,加强产学研合作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分享成功案例和经验教训,与会嘉宾为大湾区产学研合作提供了有益启示和借鉴。

此次专题研讨环节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与会专家学者、企业代表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学习机会,也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加强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力度,共同推动大湾区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同时,也期待广州大学将继续发挥高校在产学研合作中的引领作用,加强与国际国内高校和企业的交流合作,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和保障。也期待能有更多类似的交流和合作机会,有更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同关注和支持大湾区发展事业,共同推动大湾区建设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责任编辑:刘丹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