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吉安探索“两山”转化 空壳村变网红村

2024-06-22 14:09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记者从吉安“两山”转化突破攻坚战指挥部了解到,今年以来,吉安围绕“两山”转化打响突破攻坚战,从生态资源摸底、确权、评估、收储、融资、交易全链条开展工作,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程晖

樱花长廊、四季花境、古樟林下花团锦簇,水塘清澈见底水面烟雾缭绕,古朴和现代气息的民宿、酒坊、茶吧……仲夏时节,距离江西省吉安市中心城区约18公里的钓源古村游人如织,尤其在周末和节假日一房难求。

而早在2022年之前,钓源和多数传统村落一样成了“空壳村”,严重依赖政府资金“输血”,甚至多次面临“国家4A级景区”摘牌风险。近年来,吉安全力推进“两山”转化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努力让沉睡千年的古村焕发新的光彩,走出了一条庐陵文化古村落生态产品经营开发的“钓源路径”。目前,吉安完成了钓源古村生态资产评估,总价值18.94亿元。

钓源古村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兴桥镇,始建于唐末,距今1100多年,系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同宗、后裔聚居地。吉州区委、区政府深入践行“两山”转化理念,“三顾茅庐”引入有着丰富古村活化经验的国内文旅行业标杆十里芳菲团队。同时,将村里的老旧房子进行价值评估、确权颁证、托管运营,并推动政企银村合作,系统盘活“沉睡”的山水田园房屋等原生态资产,为古村“活化”打下坚实基础。

村干部告诉记者,改造后的钓源古村环境优良,生态产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也转化为经济效益。项目一期完工后,接待能力达到30万人次/年,综合收入2000万元/年。对于村民来说,将空置危房租赁给开发商修缮,并签订20年租赁协议,每年仅此项户均获益近万元,村民还可以在村里获得岗位和工资性收入。景区旅游收益利润的20%以分红方式返还给当地政府用于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

这类点“绿”成金的故事,在吉安不断上演。吉安聚力打赢“两山”转化突破攻坚战,把绿色低碳发展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将绿水青山底色擦得更亮,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记者从吉安“两山”转化突破攻坚战指挥部了解到,今年以来,吉安围绕“两山”转化打响突破攻坚战,从生态资源摸底、确权、评估、收储、融资、交易全链条开展工作,重点任务有序推进。

一季度,四大行动、55项重点任务、53个重点项目序时推进,其中,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4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22.6%。创新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生态价值转化实现有效突破。白云山等5座水库的水电站经营权、水库养殖经营权、供水收益权、灌溉经营权成功交易,金额达11.08亿元;万安县完成全市首例湿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吉水县89亩湿地占补平衡指标达成交易意向、金额约1000万元。青原、吉州、峡江等6个县(市、区)先后获批省级碳达峰试点城市(园区)、低碳零碳负碳示范工程、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

“要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首先要确定生态产品价值的内涵及其核算,也就是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我们抓住全省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试点契机,不断探索完善GEP核算和成果应用体系,为全省全国提供了经验、作出了示范。”吉安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吉安推动实现核算指标、核算平台、核算范围、核算报表“四统一”,在全省率先形成市县两级GEP核算成果,出台《吉安市推进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成果应用实施方案(试行)》,推动GEP核算成果进考核、进规划、进项目、进政策、进市场,探索创新可抵押、可开发、可交易的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VEP)试点,万安县成功发放“VEP+生态鱼项目贷”700万元,吉州区成功发放“VEP+古村贷”8000万元,均成为该核算单元的全省首例。

吉安不断夯实“两山”转化平台支撑。搭建市场化转化平台,推动生态资源资产转化为资本资金。一是打造“两山”运营公司。研究制定“两山”公司建设运营指导意见“15条”,依托国有投融资平台,组建“1+13”国有“两山”运营公司,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全覆盖,推动开展生态资源集中化收储、规模化整合和产业化开发。截至目前,吉安市县“两山”公司注入资产共计396.9亿元,收储生态资源2596宗、价值328.2亿元,包装策划项目38个,转化资金57.9亿元,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15亿元。二是打造储蓄运营平台。在全省率先建设市生态资源储蓄运营平台,采集各类生态资源数据34类、近237万条,基本完成了对全市自然资源类、生态权益类、文化服务类等资源摸底调查工作,实现了集生态资源摸底、收储、评估、开发、融资等服务于一体的生态资源供需对接“一张图”。

针对生态资源碎片化、难抵押、变现难的现状,吉安引导银行机构围绕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盘活农村生产要素、自然资源类权益抵质押、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等方面创新绿色金融产品。2023年以来相继落地了遂川县“林业碳汇质押贷”、青原区“古屋贷”、万安县“VEP+生态鱼贷”等一批在全省全市首单的创新金融产品,开展“取水权”质押融资和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融资两项融资创新试点工作等,为沉睡的生态资源引入金融“活水”,激活“两山”转化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