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
——民进中央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
摘要:调研组表示,新型研发机构是攻克产业关键技术的新生力量,是促进成果转化孵化的重要平台。建议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进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主体,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组织方式,扩大科研主体和经营主体的自主探索空间,提高科研创新活力和效力,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新华社记者田中全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如何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创新能力?如何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如何为科技自强提供人才支撑?近期,受中共中央委托,民进中央调研组围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这一主题,在湖北、福建开展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考察调研由民进中央主席蔡达峰、常务副主席朱永新分别带队。
调研组介绍,选择湖北和福建作为实地调研省份,是因为两地具有坚实的工业基础,并在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和取得成效,值得研究、借鉴。调研组将认真梳理和研究,形成调研成果,为中共中央决策提供参考。
在地处我国中部、长江中游的湖北省,一批新型研发机构正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不断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迸发出新活力、新动能。
走进位于鄂西宜昌市的湖北三峡实验室,墙壁上的几行大字引人注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实验室内,科研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操作各类实验仪器,埋头科技研发。
调研组成员详细询问实验室运行情况。实验室负责人介绍,湖北三峡实验室自2021年成立以来,稳步推进“绿色化工”研发项目,已在磷石膏综合利用、磷基高端化学品、硅系基础化学品等方面取得重要研究突破,为宜昌建设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顺江而下,行至武汉,依托高校院所,更多科研领域不同、发展前景广阔的新型研发机构“百花齐放”。
在湖北九峰山实验室、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调研组成员近距离调研半导体、“珞珈”系列科学实验卫星、超导重力仪、人体肺部气体多核磁共振成像系统等科研成果,并了解其转化应用情况。
调研组表示,新型研发机构是攻克产业关键技术的新生力量,是促进成果转化孵化的重要平台。建议结合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需求,进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创新主体,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和组织方式,扩大科研主体和经营主体的自主探索空间,提高科研创新活力和效力,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只有激发出企业创新的活力,才能做大做强产业链条,加快社会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走进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展厅,观瞄型红外夜视仪、医用红外热像仪、便携式测温热像仪等多款红外民用高科技产品,引人注目。
在福建宁德市,新能源创新发展亮点纷呈。近年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围绕新能源电池材料、系统结构、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技术研发,持续拓展国内外市场,2023年实现营收超4000亿元,同比增长22%。
调研组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强国建设的必然要求和艰巨任务。湖北和福建两省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开拓进取,取得了新成就。目前,各地各行业的生产力水平仍有不同,需把握发展大局,因地制宜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提供政策支持,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出台高层次人才认定和支持办法,成立海外人才专业委员会,建设福州国际人才港……近年来,福州市落实“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人才梯队培养、企业家服务、重点产业培育等方面持续发力,发挥人才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连续3年荣获“最佳引才城市”。
“当前人才引进培养模式如何?”“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存在哪些困难?”……一路考察、一路对话,调研组不断总结经验、寻找答案、收集问题。
调研组认为,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创新活动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要对接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聚焦区域经济发展,编制人才培养规划,探索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人才支撑。
调研期间,调研组还通过召开座谈会,详细了解各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相关情况。会上,有关部门介绍了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面临的困难挑战。调研组成员一一记录,准备后续归纳总结和研究,民进中央也将在调研基础上,利用各类议政建言渠道,及时研究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中共中央决策提供参考。
责任编辑:张晶
(原标题:培育新质生产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民进中央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