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路” 青岛西海岸新区向“新”发展
摘要:以“新”应“变”、以“创”开“路”,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160项市级以上改革试点落地见效,200余项创新做法获省级以上推广。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程晖
一季度“跑”出6.0%的增速,经济总量占青岛的32%,综合实力稳居19个国家级新区前三强——作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在获批10年之际,交上了一份圆满的答卷。
改革开“路”
2014年6月3日,青岛西海岸新区获批成为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成为肩负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
以“新”应“变”、以“创”开“路”,青岛西海岸新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160项市级以上改革试点落地见效,200余项创新做法获省级以上推广。作为唯一一个由国家级开发区和县级市合并而成的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大刀阔斧实施功能区优化调整、管理体制改革,构建起“新区管规划、管统筹、管协调,功能区重发展、重产业、重项目,镇街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的新区管理体制。推动《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条例》实施,国家及省市接连出台支持政策,省市建立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联席会议机制,为新区发展聚势赋能。
新区把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连续发起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攻坚1.0版到5.0版,形成电力预装、跨域通办等300余项经验做法,新区营商环境呈现新气象。集成推出“一金两贷双保险”金融措施,新增贷款投放额、债券余额、基金规模均超千亿。发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动员令,构建企业服务日、耦合汇等多维度政企沟通体系,在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中获优秀等级。经营主体由6万户增至44.5万户,上市企业由6家增至19家。三大控股集团组建成立,区属国企资产增长10倍。发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系列政策,获评山东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区。
产业向“新”
5月22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形“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成功从青岛西海岸新区海西湾运抵广州锚地,标志着我国深水油气装备自主设计建造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4月29日召开的青岛市委常委会会议为西海岸新区十年再出发“划重点”:要聚焦海洋经济发展主题,持续壮大特色优势产业,高水平谋划和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加大制度创新力度,优化各类要素保障,健全上下联动、协作配合工作体系,凝聚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这里,海洋强国战略支点作用日益彰显。新区率先成立工委海洋委,持续发起经略海洋攻坚战,海洋生产总值由494亿元增长到近2000亿元,分别占全市、全省、全国的40.4%、11.6%、2%。深耕“蓝色粮仓”,建成国内首个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开创世界温暖海域三文鱼养殖先河,20万尾鲜鱼跃出万顷碧波,36小时端上全国餐桌;世界首座深海智能渔场、亚洲首艘圆筒形“海上石油工厂”等大批海工重器驶出海西湾;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船集团民船中心等大院大所引领科技创新,落成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库、最大海藻酸钠生产基地……
开放朝“海”
十年来,西海岸新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推动制度性创新,持续跃升对外开放新能级,打造辐射黄河流域的开放窗口。步入新征程,意味着要进入“深水区”“无人区”的更深处探路、摸索。
西海岸新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凭借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等平台链接全球,跨境电商保税备货进口占全省一半以上。创新实施“1+5+X”招商机制,52家央企在新区布局165个重点项目,世界500强投资项目348个。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加快建设,前湾港自动化码头屡创世界纪录,董家口港跃升亿吨级大港,青岛港海铁联运箱量全国“九连冠”,国际航运枢纽竞争力指数居东北亚之首。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大“棋局”里,国家级新区是重要的“棋子”。从区位上看,西海岸新区港口通达能力辐射沿黄区域,推动区域联动发展,是新区今年年度工作要点的重要目标。西海岸新区将加快实施内外开放合作深化行动,开展沿黄省市“请进来、走出去”双向交流对接活动,加强与黄河流域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交流合作。推动新区与诸城市、东港区等市际县域合作区港产城融合发展。
责任编辑: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