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实现“七个转变” 甘肃榆中农村产权交易驶入“快车道”

2024-06-05 13:52 中国发展网 张永琰

摘要:截至目前,全县交易土地承包经营权129宗、面积8.2万亩,交易金额3088.41万元;交易四荒地1宗,涉及金额1.75万元;交易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宗、涉及金额3.15万元。

图为榆中县农经站会同产权交易中心工作人员为土地流转双方面积进行现场核实

中国发展网讯  如何让农村“沉睡的资产”变成“流动的资本”?甘肃省榆中县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国家级试点县工作,依托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为供需双方促进要素流动“牵线搭桥”,闲置资源在全国和全网挂牌、流通、竞价,以交易“小平台”持续撬动资源配置“大驱动”。随着全县农村“沉睡的资产”被激活,农村土地等资源、资产实现“土地生金”,为乡村振兴“蓄地赋能”,实现“七个转变”。

科技助力,变“线下交易”为“线上线下”

榆中农交中心已于2023年4月1日上线了资源流转、资产交易类行业领先、全国一流的交易系统,努力实现“一站式、全流程、数智化”线上交易。配套的手机端APP、登记备案、土地抵押登记、统计分析、交易监管等系统以及外部系统应用等,计划于7月底上线。

同时已将各乡镇、村社两级服务站及服务点工作人员姓名、职务、身份证号码及联系方式等信息,录入交易系统,分配系统账号,采集各类交易主体、各级主管部门公章印模,月底前实现全流程线上审批,为经营主体提供便利服务,从原来的单纯鉴证工作,转变为全部品种应进必进。截至目前,累计完成交易投资231笔5248万元,培育社会资本投入3000余万元。

信息共享,变“天女散花”为“靶向聚焦”

2023年榆中县农村清产核资共核实集体货币资金4.1亿元;集体资产19.8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4.1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5.7亿元;核实集体土地总面积348.6万亩,其中农用地327.88万亩、集体建设用地13.64万亩、未利用土地7.05万亩。

为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将全县土地适度规模流转,挂网推介,吸引优质资本资金到榆中投资发展农业产业,发挥产业“引进一个,带动一批”的联农带农效益。榆中县通过详细调研,敲定了依托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打造“土地超市”模式,分散的土地资源再统一“搬进”产权交易平台“超市”。各需求客户只需在平台挑选合适的资源,各类农村闲置资源资产在流转后得到充分利用,有了“好去处”,焕发新活力。

截至目前,全县交易土地承包经营权129宗、面积8.2万亩,交易金额3088.41万元;交易四荒地1宗,涉及金额1.75万元;交易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2宗、涉及金额3.15万元。

丰富品类,变“单一品种”为“多样品类”

“以前只知道农村产权交易能流转土地,没想到还能农业机械购置,今年我们村为了发展壮大农业产业,采购了70万元的农机具,特别方便快捷。”榆中县新营镇窝子湾村党支部书记高虎元说。

在交易品类方面,从原有实际开展的1项业务增加至3大类22项交易品种,开展了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四荒地使用权、经营权”、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农业初始用水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工程建设项目、村级货物和服务采购等7个交易品种。

通过灵活的市场手段和有效的工作机制,让群众和企业在交易中心既能办事、又能赚钱,实实在在地利民利企,是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三农”工作的创新之举。企业减轻了负担,而对于村集体和群众来说,土地的连片规划提升了分散资源的价值,不但让集体资产交易活跃起来,更是成倍提升了集体资产的价值。

红利推动,变“要我交易”为“我要交易”

在推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的过程中,榆中县还积极探索集交易、鉴证、贷款于一体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建设。农村合作银行将榆中农交中心发放的交易鉴证书作为重要的增信依据,为兰州锦达绿色生态农业发展公司发放了1000万元的农村集体经营性资产使用权抵押贷款,有效缓解了受让方在春耕生产期间的资金压力,为公司生产经营输血纾困,注入了新的活力。

“我们村这个土地流转的项目是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交易的,平台操作费用低、公开透明,流转资金除了发放村民之外,还给村集体带来14.03万元的土地管理收入。”兰州市榆中县高崖镇小营子村副主任祁建军说。

一系列红利收益的案例,不仅有效盘活农村沉睡资源资产,持续推动了集体经济壮大和农民群众增收,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活力,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群众参与到农村产权交易中,为乡村振兴赋能。截至目前,已服务农户5347户,企业5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38家,免收服务费32.36万元。

联动共赢,变“单打独斗”为“齐抓共管”

榆中县政府印发《榆中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实施方案》,成立县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涉及县委组织部等16个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统筹推进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建设各项工作。县发改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水务局四部门联合印发了《榆中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

为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工作指挥部,由县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任指挥长,县委统战部部长、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副指挥长,切实加强了组织领导。

图为榆中县农经站会同产权交易中心对乡村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综合施策,变“事后监督”为“治理有效”

“以前没有平台,我们只能私下自己找企业,跑手续,用时长、不便捷还存在群众不理解情况。”分豁岔村党支部副书记白龙介绍,“今年4月我们工厂化循环水养殖项目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交易招投标的,平台操作简洁方便、公开透明、费用低,花费群众也一目了然。”

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和阳光交易具有天然的“防腐”属性,按照“清查一批、核实一批、交易一批”的要求,及时将清查核实后的产权纳入交易范围,做好结果跟踪,实现产权交易“应进必进、阳光交易”。

榆中县纪委监委针对农村集体“三资”方面存在集体财物和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资源闲置、工程项目和债权债务管控存在潜在风险等问题,开展事前、事中、事后跟踪监督,事前督促县农经站对全县238个行政村的“三资”开展全面摸排,建立村级“三资”台账,并及时修正录入农村集体“三资”清查核资系统。事中监督县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规范程序,对可交易资源资产全部挂牌交易,做到应进必进,阳光交易,减少权力寻租机会,保证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事后监督村级对交易的资产、资源、资金信息进行公开公示,并及时录入“监督一点通”平台,让村集体“三资”晒在“阳光”下,实现基层治理有效。

汇聚合力,变“蜻蜓点水”为“解剖麻雀”

“群众的满意,就是我们服务的初心和动力。在没有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以前,群众都是自己到政务服务大厅的窗口去办理土地流转事宜,也没有过广泛的宣传引导。现在,我们加大宣传推介力度,不管是集体还是群众,只要通过这个平台,就可以实现交易。”榆中县农经站工作人员金淼说。

榆中县对20个乡镇268个行政村开展系列培训、专题培训,将培训打造成榆中农交中心的亮点工作,成为打造榆中新农人的助推器。除官方网站外,广泛运用抖音、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百度视频号、小红书等自媒体,与传统纸媒、影音媒体形成合作,在地方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媒体长期宣传三农政策与交易成果,形成矩阵式宣传体系,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张永琰)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