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三大主粮农业保险扩面提标 农民将基本旱涝保收

2024-06-04 10:41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什么是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此次政策有何看点?全面实施有何意义?5月3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荆文娜

当下,全国各地小麦机收正由南到北快速推进,沃野良田奏响夏粮“丰收曲”。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是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之一,也是今年“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之一。各地积极做好政策措施、交通保畅、防灾服务、及时收储、资金及农资等保障工作,形成合力保夏粮丰收。

农业保险是农民收益的保障。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全国全面实施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明确将这两项农业保险实施范围从产粮大县扩大至全国。

什么是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此次政策有何看点?全面实施有何意义?5月31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农业农村部、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

防范风险能力升级

收益有保障粮食更安全

稻谷、小麦、玉米作为三大粮食作物,是我国老百姓饭碗里主要的粮食品种。财政部副部长廖岷介绍,简单来说,完全成本保险,是对总的生产成本进行保障,包括物化成本、土地和人工成本。种植收入保险,是先测算一个种粮收入目标,若最后未达预期,农民可获得一定补偿。

谈到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的好处时,廖岷算了一笔账。目前保险费率全国平均水平为4.9%。物化成本保险这种“基本险”的保障水平大约是每亩525元,与费率相乘,保费约为每亩25.5元。其中,各级财政承担约80%,即每亩20.5元;农民自缴约20%,即农民每亩承担5.1元。而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的保障水平大约每亩1125元,同样的方式计算,农户每亩自缴约10.9元,所以与“基本险”相比,一方面,从农户的缴费来看,每户农民仅需多交约5.8元;另外一方面,从赔偿力度来看,这两个高保障的险种每亩可以多为农户赔偿600元。“也就是说,在农户经济负担增加非常有限的前提下,遇到同样等级的灾害,这两个高保障险种给农户的赔偿就翻倍了,如果灾害越严重,这种好处体现得越明显,农民基本上可以实现旱涝保收。这就是我们这三种保险产品设计的理念,它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廖岷说。

据介绍,我国2018年开始探索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2023年将这两个高保障的保险拓展至所有产粮大县。“今年,这两个保险在全国全面覆盖,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惠’和‘雨露均沾’,在农业保险发展历程上具有重要意义,相当于把保险产品更多覆盖到农业生产环节中,农民收益更有保障,粮食安全更有保障。”廖岷说。

财政部金融司负责人董德刚介绍,政策全面实施后,保障范围更广,具体体现为两个“面向全国”:面向全国所有的种粮农户、面向全国所有的种粮地域。

在农业农村部计划财务司负责人王衍看来,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的实施,给种粮农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为受灾农民提供了实打实的经济补偿。

财政部最早于2007年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累计拨付的保费补贴资金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长22%,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稳居全球前列。

廖岷介绍,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了562亿元预算,其中超过200亿元用于支持三大主粮保险发展,集中财力将这件惠及广大农户、提振种粮信心的好事实事办好。

提升服务质效

争取应保尽保愿保尽保

从2004年开始,我们国家实现了粮食生产“二十连丰”。去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9万亿斤,连续9年站稳在了1.3万亿斤的台阶上。王衍表示,这正是得益于我国逐步构建完善起了一个针对种粮农民的补贴、价格、保险“三位一体”的收益保障政策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农业保险已经是一个支柱性的政策,为我们种粮农民提供了灾害风险兜底保障。特别是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逐步扩大范围以后,这个保障更加有效了。”

农险承保理赔服务水平是事关农户获得感和农险成效的“试金石”。据介绍,去年河南遭受“烂场雨”后,多家保险公司投入3600多万元资金,和政府的农业生产救灾资金联动做“一喷三防”,帮助农户抢排田间积水、进行抢收作业以及烘干运输等,大大降低了粮食损失。这一方面减少了农户损失,另一方面减轻了保险机构理赔压力。

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司长尹江鳌介绍,去年农险赔付1124亿元,同比增速25.4%,惠及农户5772万户,农险赔付率已达到80%,达到较高水平。今年1~4月份,农险赔付294亿元,同比增长8%,惠及农户813万户。

廖岷表示,三大主粮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在逐步覆盖产粮大县的过程中,在风险防范、承保理赔、运行机制、农户接受度等方面都已经比较成熟,受到种粮农户及地方政府的欢迎。

王衍建议,广大农民特别是从事规模经营的种粮农民,很有必要把农业保险作为管理粮食生产风险的重要工具,争取做到应保尽保。同时,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支持种粮农民实现愿保尽保。对于各个保险机构来说,要开发设计更加符合种粮农民风险管理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农业保险好用管用。

部门协同形成合力

确保政策落实落地

农业保险在为农户种粮保驾护航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政策效果好不好,一是看政策本身的内容好不好,二是看我们如何把它落实好,三是看广大的农民朋友们有没有得到实惠。”廖岷介绍,下一步,将从以下几方面确保保险政策落实落地。

进一步利用好现有的成熟经验。根据对实施这项政策的产粮大县进行的初步统计,近3年产粮大县三大主粮平均保障水平提升了48%,承保面积增加了约1.5亿亩,增产超过500亿斤。这次政策出台后,还将进一步总结归纳实践经验,指导新实施地区将工作做得更好,提质增效。

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在前期试点基础上建立了各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发展有合力、农户有收益、产业有保障、资金有效率、运行较规范的持续发展格局。财政部门作为牵头部门,从发展目标、政策制定、资金保障等方面统筹推动。保险监管部门负责市场和机构监督管理制度,加强承保理赔管理。农业农村部门负责相关产业政策指导和定损指导。保险公司负责提供承保、理赔、宣传等具体服务。还有一家重要的农业再保险公司,负责提供再保险服务,分散大灾风险。推动本次政策落地过程中,财政部门将进一步优化各部门协作机制,提高工作透明度和效率。

进一步提升基层服务质量。目前,各级政府依托保险公司及其省级分公司、县级分支机构、乡镇专业网点,很多村子里还设置了对接农户的协保员,全面铺开了服务网络。目前,农业保险经营主体已经由2007年的6家增加到了现在的30多家,建成基层服务网点约40万个,服务人员约50万人。

进一步加强监督检查。除了配合审计、保险监管部门开展监督工作以外,财政部要求各级财政部门加强机构遴选、保费补贴、绩效评价、财会监督等工作,并依托财政部各地监管局发挥就地就近监督作用,严格审核农业保险服务质量、农户满意度、资金管理等。

进一步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近几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都是以每年10%以上速度在增长,重点服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023年,中央财政拨付三大粮食作物保费补贴约200亿元,为超过1亿户次种粮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过8000亿元,中央财政放大倍数达到58倍。本次政策扩大到全国以后,各地财政将多给农户补贴约100亿元。同时,财政部门将会同有关方面督促保险公司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厘定保险费率。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