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成都模式”:培育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动能

2024-06-03 13:05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摘要:未来,成都计划通过新型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深化国际创新合作以及优化开放平台等措施,进一步培育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刘悦  李大伟  尹佳音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利用其开放发展的优势,创新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能,形成了独特的“成都模式”。未来,成都计划通过新型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深化国际创新合作以及优化开放平台等措施,进一步培育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的新动能。

以开放发展创新驱动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模式优势明显

一是区位优势突出。10年来,随着中欧班列的快速发展,以及与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的高效衔接,以四川为中心枢纽,向南通过泛亚铁路连接中南半岛,向西通过新亚欧大陆桥衔接欧洲、中亚,构建起一条串联亚欧大陆主要经济区域的开放大通道,在推动我国向西向南开放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而成都正处于这条开放大通道和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上,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向开放大通道沿线省市乃至境外辐射的主要支点,在集聚优质要素方面的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同时,成都作为我国西部地区的国际航空运输中心,在依托空中航线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也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

二是经济实力雄厚。2023年,成都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2074.7亿元,占四川省地区生产总值的36.7%,是四川省独一无二的经济中心。人均GDP方面,成都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地区首屈一指,2023年人均GDP为10.3万元,高于重庆,也高于贵阳、南宁、昆明等其他西部省会城市。从产业实力看,成都先后获批“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全国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城市等国家级授牌,入选全国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目前已形成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集成电路、新型材料等8个千亿级产业集群,会展经济、金融服务业、现代物流业、生活服务业、文旅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发达,能够为成都打造西南地区开放中心城市提供金融、物流等各领域开放服务支撑。

三是开放基础良好。从外贸看,成都开放步伐持续加快。2023年成都货物贸易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9%,远高于重庆(23.7%)、武汉(18.0%)等城市,外向型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重要位置。2023年,成都市进出口总值7489.8亿元,占四川省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高达78.2%,是名副其实的四川开放高地。从外资来看,2023年,成都市实际利用外资22.9亿美元,高于武汉(20.86亿美元)、郑州(2.4亿美元)等内陆中心城市,实际利用外资占GDP比重为0.73%,也高于重庆、武汉等城市。

成功依托开放发展有效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独特的“成都模式”

充分发挥中欧班列和国际空港作用,积极参与构建全球产业链分工网络。中欧班列通过构建高效跨境物流运输通道,将成都、重庆等西部城市打造成为内引外联的桥梁和纽带,有效引领各类优质要素在班列沿线城市集聚,并在当地形成一批主要面向班列沿线国家(地区)市场的外向型产业集群。随着中欧班列运输产品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其引领成都等西部城市参与构建新型产业链分工网络的作用将持续发挥。

深度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积极参与构建中国、南亚东南亚和中亚俄罗斯区域合作“小三角”。在全球产业链区域化、分散化调整的大趋势下,传统的“东亚承担生产制造环节、欧美提供市场和核心技术、中东提供能源资源”的全球“大三角”分工格局正逐渐向“中国提供市场和技术、南亚东南亚承担部分制造环节、中亚俄罗斯提供能源资源”的区域合作“小三角”转变。成都市敏锐地把握这一重要机遇,并结合中欧班列的发展,不断深化和俄罗斯、东盟乃至中亚地区的合作。大量东盟农产品、初级制成品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至四川、重庆等省市,并在周边区域生产加工后再经中欧班列运往欧洲。2023年,四川省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同比增长10.3%,对俄罗斯出口同比增长54.5%。

发挥国际交往便利优势,有效促进数字经济等新领域合作。成都是内陆城市中拥有领事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有23个外国领事馆,位居全国第四位。成都积极把握这一优势,通过扩大和欧盟国家、日本、韩国等经济体的国际交往,积极引入优质创新要素,并将其和成都独有的特色优势相结合,不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进一步通过开放发展培育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动能

以新型转口贸易和服务贸易为抓手培育贸易增长新空间。成都市做优“保税+”国际贸易,创新进口商品保税展示展销等新业态新模式,探索开展欧洲、中亚、西亚与东盟、日韩转口贸易。在转口贸易基础上积极发展加工贸易,形成“中亚资源、四川加工、东盟消费”“东盟资源、四川加工、中亚和俄罗斯消费”等体现四川优势的新型加工贸易模式。巩固文化服务、旅游服务、运输服务、建设服务等四大重点领域,建好人力资源、知识产权、语言、中医药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实施文化贸易“千帆出海”行动,推动广播影视节目、文艺精品等出口。

全面深化国际创新合作培育新型产业链。成都市充分发挥各种中试基地以及生物医药全产业链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作用,推动相关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和各种跨国研发联盟之间的紧密合作,引导境外成果在成都进行中试转化,形成一批新兴产业。立足现有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依托国际创新合作不断延长拓展产业链,持续提升相关产业核心竞争力。引入其他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门协会或国际性组织在蓉运营或设点,并推动其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高水平合作,促进全球成果在成都落地转化。

优化提升开放平台打造新动能重要载体。支持四川自贸区成都天府新区片区和青白江铁路港片区探索国内投资和贸易政策与国际协议的规制和监管的融合路径,对标DEPA、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定,更大力度推进制度型开放试点,打造新动能培育的首要平台。聚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数字经济、会展、文创等服务环节,为天府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聚集天府临空经济区加快集聚一批供应链管理、物流等临空现代服务业企业。强化中日(成都)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开放合作功能,积极吸引日本高水平专业服务类机构来蓉投资。突出中国—欧洲中心“对欧交往中心、服务中心、商贸中心”核心功能定位,引进欧洲专业服务机构,积极协助欧洲企业融入我国与中亚、东南亚区域产业链。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外经济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晶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