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5%”显示投资消费协同发力
摘要: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作出重要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目前,由中铁十局承建的沪渝蓉高铁沪宁段站前XII标施工正在有序推进。沪渝蓉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高铁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为沪渝蓉高铁沪宁段站前XII标施工现场。 新华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 邵鹏璐 王进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经济“一季报”,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超出市场预期。其中,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5%,投资和消费稳中有升,经济内生动能继续增强。
投资按下“加速键”
“期待成资S3线早点通车,以后去资阳就更方便了。”近日,四川成都市民廖大姐在得知成都市域铁路成资S3线全线轨行区顺利移交运营接管,全面进入动车调试阶段时兴奋地说。
成资S3线是连接天府国际机场和资阳市区的一条轨道交通线路,是成都市今年67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与之同时建设的还有成眉S5线、成德S11线等。据四川省同城化办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成都市67个基础设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共计511.6亿元,截至一季度末已完成年度投资145.2亿元,占年度计划的28.4%。轨道交通、高速路网、城际快速通道、城际‘断头路’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将加速构建4市‘直连直通’城际快速公路网与“轨道上的都市圈”,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逐步成形。”
不仅仅是成都,一季度各地项目开工建设“热火朝天”。与之相呼应,“三驾马车”中的投资明显提速,走出了一条“上升曲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增速比1~2月份加快0.3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加快1.5个百分点,呈现稳步回升态势。其中,制造业投资、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增长9.9%、6.5%,保持较快增速;民间投资增长0.5%、增速进一步回升,占全部投资的51.6%。
据了解,今年以来,各项投资政策持续发力,为经济稳步向好注入强劲动力。一方面,促进民间投资系列政策落地实施,为民间投资持续健康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刘苏社在日前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落实好引导民间投资各项政策。具体工作包括充分发挥已上线的全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信息系统作用,全面落实特许经营方案编写大纲具体要求,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公开推介更多重大项目,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研究扩展投贷联动试点合作银行范围,引导银行持续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和国家重点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多措并举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另一方面,政府投资政策保障有力,为稳定投资增长提供重要支撑。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都比去年有所增加,2023年增发国债大部分也在今年使用,此外还将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政府投资规模较去年明显增加,政府投资的重要带动和放大作用也将持续显现。
“自去年以来,基础设施投资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增长态势。”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所研究员吴亚平表示,去年的万亿元增发国债和今年的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主要投向是基础设施。此外,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规模也有所扩大。在吴亚平看来,未来基建投资维持相对较快的增长态势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在政策支持叠加内生动能增强共同推动下,制造业投资高位提速。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一方面是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直接拉动传统制造业设备购置和改建投资,并提高相关设备制造业企业扩大生产意愿。另一方面是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导向下,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较快。数据显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8%,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42.7%、11.8%。
吴亚平认为,大规模设备更新改造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制造业投资在供给与需求两侧的市场化程度很高,市场导向的制造业投资加速,客观反映出我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在不断增强,将来制造业投资的产出会对下一步经济增长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
展望未来,多位专家表示,投资将延续向好趋势。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宏观团队负责人叶凡表示,今年全国两会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技术制造业有望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预计,未来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形成实物工作量,技术改造投资将成为投资需求的增量弹性来源。广开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二季度后,基建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将保持较高增速,房地产投资降幅收窄,共同推动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面对当前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的情况,吴亚平认为,在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房地产投资要尽快转变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合力。未来,随着商业房地产融资、购置等相关政策落地以及"三大工程"加快建设,房地产投资降幅或将大为收窄。
消费市场亮点纷呈
4月,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风景区的海棠花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的花瓣随风轻轻摇曳,不少市民游客漫步其中,拍照打卡记录美好瞬间。数据显示,清明节期间,五大道周边路网客流量同比增长80%以上,消费量同比增长30%以上……
春暖花开,文旅市场迎来春游旺季。鞍山梨花节、林芝桃花节、天津海棠花节、婺源油菜花节、伊犁杏花节、洛阳牡丹文化节……春风拂过,美丽中国繁花似锦,多地增设郊游专线、赏花专线丰富出游体验。赏花踏青成为这个春天消费市场中亮眼的增长点。
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5%,其中消费的贡献率是73.7%。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消费市场亮点纷呈。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总体恢复良好。从年初的"冰雪经济"、到春节期间的"年味经济"、再到现在的"假日经济",消费新热点新潮流不断涌现,持续带动消费平稳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12万亿元,同比增长4.7%。商品零售、餐饮收入均实现稳定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服务消费增长较快,服务零售额增长10%,比商品零售额高了6个百分点。文旅消费需求旺盛,清明假期电影票房创历史新高,国内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3%,游客出游花费增长12.7%。目前,"五一"假期出游热度也已经开始升温。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些既反映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体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动力和活力。
一季度居民升级类消费持续向好。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2%、13.2%。同时,大宗消费企稳向好,绿色消费成为新热潮。中汽协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销售同比增长4.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31.8%,市场占有率达到31.1%。
"前两年实现了小康以后,大家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在持续加快,这和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大趋势是一致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展望未来,温彬表示,下一阶段消费仍有继续改善的基础。一季度城乡居民消费倾向为63.3%,达到疫情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假期期间居民国内旅游恢复率已经超过疫前水平;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为6.2%,达到2022年以来最高水平,也高于GDP增速。"如果居民消费倾向继续提升,收入增速持续改善,将有利于推动消费增速回升。"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受经济循环逐渐畅通带动居民收入回升、稳民企促消费政策刺激加码、服务消费需求继续恢复等利好因素支撑,预计全年消费有望温和回升至5%~6%。
双轮驱动夯实内需基础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大盘,各项政策持续发力。通过投资和消费的双轮驱动全面夯实内需基础,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作出重要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据刘苏社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同有关方面抓紧推动各项投资工作,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23年增发国债等政府投资的重要带动和放大作用,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据介绍,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共安排7000亿元,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下达超过2000亿元,占全年比重超过30%。今年专项债券规模为3.9万亿元。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行业范围。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完成了今年专项债券项目的初步筛选工作,总的看,这批初步筛选通过的项目数量充足、资金需求较大,为全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同时,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加快建设实施。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完成了全部三批共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下达工作,将增发国债资金落实到约1.5万个具体项目。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将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展望全年,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带动下,各地方各领域不断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支撑消费增长的积极因素在增多,消费有望保持平稳升级、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金贤东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发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作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地方落实落细促消费政策措施,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将重点抓三方面工作,即稳就业促增收,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需求优供给,持续打造消费新增长点;重权益守底线,着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面对当前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滑的情况,吴亚平认为,在房地产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大背景下,房地产投资要尽快转变发展模式,更重要的是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合力。未来,随着商业房地产融资、购置等相关政策落地以及“三大工程”加快建设,房地产投资降幅或将大为收窄。
消费市场亮点纷呈
4月,天津市和平区五大道风景区的海棠花竞相绽放,粉白相间的花瓣随风轻轻摇曳,不少市民游客漫步其中,拍照打卡记录美好瞬间。数据显示,清明节期间,五大道周边路网客流量同比增长80%以上,消费量同比增长30%以上……
春暖花开,文旅市场迎来春游旺季。鞍山梨花节、林芝桃花节、天津海棠花节、婺源油菜花节、伊犁杏花节、洛阳牡丹文化节……春风拂过,美丽中国繁花似锦,多地增设郊游专线、赏花专线丰富出游体验。赏花踏青成为这个春天消费市场中亮眼的增长点。
一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5.5%,其中消费的贡献率是73.7%。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消费市场亮点纷呈。
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总体恢复良好。从年初的“冰雪经济”、到春节期间的“年味经济”、再到现在的“假日经济”,消费新热点新潮流不断涌现,持续带动消费平稳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12万亿元,同比增长4.7%。商品零售、餐饮收入均实现稳定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一季度服务消费增长较快,服务零售额增长10%,比商品零售额高了6个百分点。文旅消费需求旺盛,清明假期电影票房创历史新高,国内出游人次按可比口径较2019年同期增长11.3%,游客出游花费增长12.7%。目前,“五一”假期出游热度也已经开始升温。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些既反映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体现我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动力和活力。
一季度居民升级类消费持续向好。限额以上单位体育娱乐用品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4.2%、13.2%。同时,大宗消费企稳向好,绿色消费成为新热潮。中汽协数据显示,一季度汽车销售同比增长4.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31.8%,市场占有率达到31.1%。
“前两年实现了小康以后,大家发展性消费、享受性消费在持续加快,这和消费升级、产业升级的大趋势是一致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在近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展望未来,温彬表示,下一阶段消费仍有继续改善的基础。一季度城乡居民消费倾向为63.3%,达到疫情以来同期最高水平,假期期间居民国内旅游恢复率已经超过疫前水平;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为6.2%,达到2022年以来最高水平,也高于GDP增速。“如果居民消费倾向继续提升,收入增速持续改善,将有利于推动消费增速回升。”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表示,受经济循环逐渐畅通带动居民收入回升、稳民企促消费政策刺激加码、服务消费需求继续恢复等利好因素支撑,预计全年消费有望温和回升至5%~6%。
双轮驱动夯实内需基础
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经济大盘,各项政策持续发力。通过投资和消费的双轮驱动全面夯实内需基础,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作出重要部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据刘苏社介绍,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同有关方面抓紧推动各项投资工作,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23年增发国债等政府投资的重要带动和放大作用,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据介绍,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共安排7000亿元,截至目前,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已下达超过2000亿元,占全年比重超过30%。今年专项债券规模为3.9万亿元。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财政部适当扩大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行业范围。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完成了今年专项债券项目的初步筛选工作,总的看,这批初步筛选通过的项目数量充足、资金需求较大,为全年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打下了坚实的项目基础。同时,2023年增发国债项目加快建设实施。今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完成了全部三批共1万亿元增发国债项目清单下达工作,将增发国债资金落实到约1.5万个具体项目。此外,国家发展改革委提出将推动所有增发国债项目于今年6月底前开工建设。
“展望全年,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政策带动下,各地方各领域不断创新消费场景、优化消费环境,支撑消费增长的积极因素在增多,消费有望保持平稳升级、稳步向好的发展态势。”金贤东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进一步发挥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部际联席会议作用,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地方落实落细促消费政策措施,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将重点抓三方面工作,即稳就业促增收,切实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需求优供给,持续打造消费新增长点;重权益守底线,着力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