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玉门经济开发区:奋力打造高质量发展主战场
摘要:回望2023年,玉门经济开发区加压奋进,全面奏响园区“争先进位”主旋律,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讯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13亿元,增长26.07%,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4.28%,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96亿元,增长29.9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95.4%,成功跻身“百亿园区”行列,位列全省47个省级开发区综合考核第2位……
回望2023年,玉门经济开发区加压奋进,全面奏响园区“争先进位”主旋律,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作为全市经济增长的主战场,主阵地,主引擎,玉门经济开发区从“动能转换”到“量质齐升”,园区大上项目、大兴产业、大抓发展的底气为何越来越足?
构建项目招引强磁场
招商引资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玉门经济开发区的主攻点在项目,突围的主战场也在项目,高质量项目建设为园区蓄力赋能。
玉门经济开发区坚持“项目为王”,瞄准三个“500强”、行业“头部企业”和上市公司,完善“链主”领航的“链长制”工作机制,全产业链研究国家产业政策,跟踪谋划硅基新材料、煤化工、石油化工等重点招商项目200余个。
以商招商、驻点招商、小分队招商、产业链招商,玉门经济开发区“火力全开”。2023年组织开展招商活动34次,新签约项目61个,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8.2亿元,增长32.5%。重点发力优势产业、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批投资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先后签约落地,成为助力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仔细梳理这些项目可以发现,“含金量”“含绿量”越来越足。玉门经济开发区聚焦集群化发展,强化产业链思维,重绘产业招商版图,积极引育新兴产业“链主”,实现产业“聚链”。
建成即将投产的凯盛大明一期二线800t/d太阳能光伏超白压延玻璃生产线及配套进行深加工项目,是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链链主项目。该项目最大的亮点在于形成了硅基新材料、超白浮法玻璃、光热发电反射镜全产业链生产供应体系。
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2023年,玉门经济开发区瞄准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每一个环节,拼细节、拼服务、拼效率,以“颗粒度”更细的改革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分别明确5名“阶段管家”和145名“事项管家”,由“阶段管家”全权负责,“事项管家”全程跟进,服务前置,填补“空白”,通过一码通办、投资项目一站式VIP专区、项目联合审批区、商事登记自助服务区等,兑现“金牌店小二”服务承诺,为企业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践行“你带资金来,剩下的事情我来办”庄严承诺。
“融资难”是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园区积极搭建平台,推进政银企多方合作,同时建立银企对接长效机制,摸清融资需求,畅通政策知晓渠道,开展保姆式服务,为企业融资创造便利条件。2023年,协调辖内金融机构扩大对园区企业支持,共向园区企业发放贷款161户次26.42亿元。
“用地难”绑住了企业扩大产能的手脚,园区全面推进标准地改革,在建设项目设计、审批、供地、用地过程中,全面落实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进实行工业用地租赁、20年短期出让方式供应,园区投资建设标准厂房方便企业“拎包入驻”,促进工业项目“拿地即开工”。
“招工难”以及“人才引进难”,在不少企业普遍存在。深入推进“农民工返乡入园”工程,推广应用“码上就业”公共服务平台,帮助12家企业解决用工需求400人。园区实施高校毕业生“雁归”计划,全面落实人才引进培养扶持政策,柔性引进化工类人才21名,为园区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接二连三,园区给予企业的既是政策支持,更是发展信心。
助力企业发展添动力
在玉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每名包挂干部手中都有“一本账”——《企业帮扶攻坚日志》,手册详细记录了包挂企业具体情况、走访企业记录、企业经营困难,以及针对困难采取的服务措施。
玉门市通过建立重点项目包抓工作责任制,以非常之举抓项目,以攻坚之势破难题,为企业纾困解难。园区按照“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要求,靠实市级领导、责任单位、负责人、帮扶专员“四级”包抓推进责任,紧盯2023年的85个重点投资项目,对69户市属规上(限上)企业进行包抓跟踪服务,坚持情况在一线掌握、决策在一线形成、问题在一线解决,全力打造最优的服务环境。
在此基础上,持续完善项目包抓工作制度,建立包抓项目挂旗公示机制,综合评价项目前期协调、落地开工、建设推进等情况,一月一公示,挂旗推进,以项目督办、节点目标、难点堵点问题,倒逼包抓责任落到实处。
环状供水、物流园道路工程、智慧园区平台等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一个个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应着企业一个个刺痛的问题,犹如及时雨,为企业既解渴又解忧。全力做好园区基本供应保障,真正让企业感觉到脚下有根、心里有底。
围绕打造新能源及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四个百亿级产业链,培育规上企业17户、限上企业29户,园区规上企业累计达到69户、限上企业累计达到54户,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户、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7户、“专精特新”企业4户,全力构建多元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徐玮 王鹏)
凯盛大明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浮法玻璃线
甘肃巨化新材料有限公司高性能硅氟新材料一体化项目正式开工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