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将继续有力有效促进民营经济壮大
摘要:在宏观政策的引领下,各地接连出台专门政策文件、开展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环境,着力提高民营企业融资获得感和满意度,从中央到地方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近年来,福建省宁德市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等多项措施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推动区内规上工业企业朝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图为安波电机(宁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安装出口的电机产品。新华社
柴洁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潘晓娟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助力民营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今年以来,金融业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从实施效果看,一季度,我国金融总量稳定增长,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保持稳固。围绕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聚焦民营和中小微企业,持续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
确保惠企利民政策落到实处
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规模12.9万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9.5万亿元;一季度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为3.75%,同比降0.22个百分点;截至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457亿美元,较2023年末增加77亿美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金融业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实施取得较好成效。一季度,我国金融总量稳定增长、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信贷结构持续优化、信贷节奏平稳,外汇市场展现出较强韧性。
中国人民银行降准0.5个百分点,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为企业播洒“及时雨”。“总的看,前期出台的一系列货币政策措施正在逐步发挥作用,国民经济持续回升、开局良好。”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4月18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说。
“检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成效的一个方面,就是经营主体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度、满足感。”朱鹤新表示,今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提升为经营主体服务的便利化水平作为重要着力点,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推进简政放权,不断优化营商环境。首先从审批开始,以优化审批服务为突破口,改革10项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修改规章、规范性文件,对部分行政许可事项实行告知承诺制;完善基本账户变更、银行账户注销等服务,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实政务公开,强调政策意见征求过程中必须充分听取经营主体的建议。
二是聚焦民营和中小微企业,疏通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渠道。在贷款方面,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等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降低融资成本。在发债方面,畅通企业债券融资渠道,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增加。在票据方面,优化了票据业务功能,助力企业加快资金周转、缓解占款压力。
一组数据可以窥见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已取得的显著成效。3月末,金融机构普惠小微贷款和民营经济贷款同比增速分别为20.3%和10.7%,均明显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一季度,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超过3.65万亿元,同比增长3.5%。截至3月末,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已累计支持了143家民营企业发行债券超过2515亿元;一季度,签发票据的中小微企业超过14.4万家,占全部签票企业的93.2%;办理贴现的中小微企业为16.9万家,占全部贴现企业的96.5%。
三是本外币一体发力,促进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人民币跨境使用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先后出台了稳外贸稳外资、新型离岸贸易、外贸新业态、资本项目数字化等多项跨境人民币支持政策,同时也有序推进了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一季度,中国所有的货物贸易跨境结算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占比近30%,人民币已连续四个月成为全球第四位支付货币。
朱鹤新表示,下一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局将继续着力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大政策评估,确保惠企利民政策落到实处,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支持实体经济更加精准有力
去年10月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
“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人民银行将加强和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的协同,全面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不断增强金融支持‘五篇大文章’的实效。”朱鹤新表示,中国人民银行已经成立了信贷市场司,牵头推进做好“五篇大文章”工作,下一步将从政策框架、激励约束、金融服务能力建设等多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其中,朱鹤新表示,光有政策还不够,要通过激励机制,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要充分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用好新设立的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支持中小科技企业和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升级改造。放款普惠小微贷款认定标准至单户授信不超过2000万元,引导更多金融资源精准投向普惠领域。推进完善相关领域金融统计指标体系,研究健全科技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的金融服务评估机制。
相关机制如何落实,要靠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发挥自身组织、管理和技术优势,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手段,增强服务科技、绿色、中小微企业的能力水平,提升金融服务的适配度和普惠性,积极推进科技、绿色等区域金融创新改革试点,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服务模式。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此次发布会上介绍,为了激励金融机构更快优化信贷结构,人民银行不断创新业务,在原有再贷款的基础上,以优惠利率的形式,有针对性地设立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截至3月末,工具总量达7.5万亿元,约占人民银行总资产的17%,存续工具数量10项,支持领域实现了对“五篇大文章”的基本覆盖。
多地出实招求实效
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持续灌溉。去年以来,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等多项政策举措相继出台,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2024年开年,金融管理部门便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送来了多重政策“大礼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一再强调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
在宏观政策的引领下,各地接连出台专门政策文件、开展专项行动,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环境,着力提高民营企业融资获得感和满意度,从中央到地方充分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
日前,《广州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条例》正式公布,自2024年5月1日起施行。条例聚焦制约广州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土地、融资、用人等难题,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法治保障。上海近日举办金融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政会银企”工作推进会,发布“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金融服务包等惠企举措,50家民营企业获集中授信1400多亿元。
上海等地的最新举措就是缩影。今年以来,各地已根据顶层设计、结合当地特色出台了有关金融支持民营经济稳健发展的政策举措,以提高政策精准性和“直达性”,真正惠及民营企业,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