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桥新桥融合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添新景
摘要:冗山桥桥址居摆龙河上游,距当前正在建设的摆龙河大桥仅有30米。
——贵州重大工程重点项目观察之贵平高速公路项目(二)
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记者吴承坤 在贵阳至平塘高速公路T9合同段摆龙河大桥区域内,有两座设计、造型都十分优美的桥梁,一座是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摆龙河上的古桥“冗山桥”,一座正是于2023年4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当前正在建设的贵平塘高速公路摆龙河上的“摆龙河大桥”。古桥、新桥前后相距256年。到今天,他们将共同融合成为所在区域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的独特风景。
冗山桥,始建于1768年,距今已有256年时间,这座历史悠久的青石质料石三孔拱桥,桥长39.4米,高8.7米,宽7.6米,矢高7.5米,跨径10.7米,历经近300年风雨,到如今仍然坚固在用,尽显古人卓越的建筑工艺。当年曾是当地各族群众出行的重要通道,现人们仍在用于通行和耕作。
冗山桥桥址居摆龙河上游,距当前正在建设的摆龙河大桥仅有30米。
当前正在建设的的摆龙河大桥全长519.6米,全桥上部结构为5跨x30米先简支后结构连续预应力砼T梁+(62米边跨+110米主跨+62米边跨)预应砼连续刚构+4跨x30米先简支后结构连续预应力砼T梁,形成两个“T”构。下部构造:主墩采用双肢薄壁墩,嵌岩群桩基础;过渡墩采用薄壁墩嵌岩群桩基础;引桥桥墩为柱式圆墩,嵌岩圆桩基础;桥台为重力式U型桥台、扩大基础。其中大桥的6号、7号主墩上半部分设计为“Y”型桥墩。
贵州省公路工程集团公司贵阳至平塘高速公路T9合同段项目部总工程师陈瑞喆告诉记者,将大桥的6号、7号主墩上半部分设计为“Y”型桥墩,既是将力学与美学融为一体,更是为了回应古冗山桥原有的景致,回应古人的为民情怀,目的是使两座一古一新的桥相映成趣。
陈瑞喆还告诉记者,大桥的6号、7号主墩上半部分设计为“Y”型桥墩给施工带来不少困难。6号、7号主墩总高为28米,在17米左右处分成“Y”型,施工中即要采用异形模板,增大了施工成本。
陈瑞喆还告诉记者,摆龙河大桥全桥左右幅共60个节段,全部采用挂篮施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古冗山桥、摆龙河大桥均处在贵定县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范围内。
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贵州省贵定县巩固乡内,于2014年12月获国家批复设立。贵定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总面积380.24公顷,湿地面积约为243.85公顷,占公园总面积的64.13%。园内有河流、库塘、喀斯特湿地、洪泛平原湿地等多种湿地类型,独特的西南喀斯特地貌湿地特征的生态、生物多样性在岩溶高原地区具有代表性,是开展科研教学的天然基地。湿地公园区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及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区。摆龙河属乌江水系,摆龙河国家湿地公园景色优美宜人,有龙山九门洞、九龙滩瀑布、龙山营、河背威远营、司头牌坊、工固牌坊、亢山谷桥等美景。
贵平T9合同段项目负责人杨胜洪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不受破坏,项目团队兼顾环境水源保护和桥梁建造的协调美观,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研,采取多种措施保护水源环境。”一是修建挡水墙和三级沉淀池,形成“养生水循环系统”,避免对生态环境污染破坏。沉淀池收集施工过程中的废水,经处治后可用于施工期的养护、运营期用于旱季浇灌、消防等,达到降本增效、低碳环保效果。二是为了保护通村公路简支梁桥和大桥修建的需要,项目建了一座临时钢便桥,采用了高强度钢材保证可承载大货车经过的载重量,做到施工尽可能小的破坏当地设施。三是改造沉淀池为油污收集池,在大桥施工结束后,将修建的三级沉淀池修改为油污收集池,用于收集在公路通车后路面油污收集,践行了工程“永临结合”的生产理念,极大程度减少了环境的破坏。
杨胜洪表示,新的摆龙河大桥建成通车后,古桥新桥将融合为国家级湿地公园添一个独特的新景。
摆龙河大桥墩柱“Y”型结构。吴承坤摄
古“冗山桥”张美超摄.
正在施工中的摆龙河大桥。廖迅摄
摆龙河大桥施工初期。张美超摄
责任编辑:刘丹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