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产经 正文

低空经济:规划落地,产业起飞

2024-03-20 16:32 中国发展网

摘要: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成为产业规划的关键词,多重利好助推低空经济迈向腾飞。

近日,由安徽省通航飞行服务站协助省通航协调管理服务中心提报的《2024年度安徽省低空空域航线划设方案》获批,安徽低空航线较2023年增加3条。

这是多地布局低空经济的一个缩影。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低空经济成为产业规划的关键词,多重利好助推低空经济迈向腾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低空经济还被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近年来,中国民航局修订了30余部民航法规,初步建立通用航空标准法规体系;推进建设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推动简化低空飞行计划申报和审批,改善通航运行环境;支持地方设立20个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推动企业在江西、广东、陕西、四川等地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

与此同时,各地加快布局,助推低空经济发展。有业内人士认为,2024年将成为“低空经济元年”。

例如,四川提出,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支持有人机无人机、军用民用、国企民企一起上,支持成都、自贡等做大无人机产业集群,布局发展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深圳则侧重于简化手续申请流程、补贴低空经济企业等,以释放产业发展潜力,今年2月1日实施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明确,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参与低空经济产业投资。

江苏、云南、山东等地也将“发展低空经济”列入今年工作重点。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空间极为广阔。根据一些研究单位的测算,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2030年有望达到2万亿元。

据悉,中国民航局将进一步完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优化直升机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适航标准、审定模式与技术,进一步提升适航审定能力;重构低空飞行的安全监管体系,进一步提升安全监管效能;落实《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完善民用无人航空驾驶器综合管理平台,以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或者试验基地为基础,推动打造若干低空经济发展的示范区,助力低空经济蓬勃发展。

“从更为长远的眼光来看,发展低空经济还需要建设‘城市空中交通’,相关产业之间将相互促进,相互拉动发展。”浙江嘉兴南湖路空协同立体交通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薛傅龙表示,真实的应用场景是推动先进交通发展的强大动力,“低空智能交通”将引领包括飞行汽车在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

协同培育新动能长三角:

聚企成链 多地布局低空经济赛道

长三角多地正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赛道。上海成长出了一批走在前列的初创企业,安徽、江苏等地则积极探索“低空+”场景。

多地布局低空经济赛道

3月6日上午,合肥无人机医疗物资运输航线开通。一架载有血样的无人机从安徽省血液中心起飞,十多分钟后降落在安徽省妇儿医学中心西院。据了解,这条无人机运输航线是安徽首个医疗应用场景。

3月11日下午,亿航智能与无锡市交通局、梁溪区、梁溪科技城正式签署协议,共同打造亿航智能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经济产业基地及运营总部项目。据介绍,此次合作填补了eVTOL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在江苏省内产业布局的空白,也为无锡低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月27日,峰飞航空科技自主研制的5座eVTOL载人航空器盛世龙,在深圳、珠海完成了全球首条跨海跨城eVTOL航线的公开首次演示飞行。峰飞航空科技是一家来自上海的初创企业。据悉,上海集聚了时的科技、御风未来、沃兰特等低空经济初创企业。

“御风未来是一家空中出行创新企业,致力于打造高安全、高性价比、绿色智能的eVTOL。”御风未来副总裁岳婷婷表示,公司在上海设有研发中心、试制工厂,“上海有较好的产业和人才基础,未来公司将继续加大在上海的投入,扩充研发中心,将更多产能落地。”

低空经济聚企成链

2024年,低空经济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事实上,具备航空产业优势的长三角地区,多年前就积极布局低空赛道,相关产业及应用场景已“起飞”。

芜湖湾沚区航产中心主任张文昌表示,芜湖正在打造临空低空经济“新发地”。2023年,芜湖开通芜湖直达黄山、江西上饶、浙江建德三个旅游城市的全省首条低空短途运输航线;今年陆续开通区域物流配送航线。累计批复临时空域12批次、临时航线20多条,联动建设起降点、飞行营地,打造低空“走廊”,日平均飞行接近百架次,形成低空运营生态链。

作为华东地区的航空枢纽,上海积极布局低空经济赛道。2023年6月,金山区出台《金山区打造华东无人机基地暨加快无人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金山区无人机体系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协同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无人机产业集群。到2025年,无人机产业计划投资累计达100亿元,初步建成“产业培育、空域保障、低空飞行、综合服务”四位一体专业化平台服务体系。

今年1月,坐落于青浦区的长三角低空经济虹桥产业园揭牌。活动现场,青浦区发布低空经济“1+4”产业赛道,“1”即一个产业园(长三角低空经济虹桥产业园),“4”即四个低空经济细分赛道。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表示,低空经济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通过对低空空域这一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的转化,将产生不可估量的经济资源,必将成为我国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方向。

“健全相关监管机制和标准体系,明确参与方责任与权利,试点支持上海联动长三角区域成为国家级培育发展低空经济试验区。”张英建议,以上海部分区域为试点,加快开通城市陆上航线、城际陆上航线、江河湖海水上航线,逐步推广社区配送、城际物流、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联动长三角区域,规划覆盖华东的“100公里30分钟”低空智慧网络群,打造常态化海岛无人机物流等商业航线,建设国家级民用低空海岛物流场景综合试验示范基地。

越过广州天河CBD上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低空游览跨江飞行示范场景完成首飞;掠过珠江水面,生鲜外卖从海鲜码头送到客户手中……在广州,低空飞行场景不断实现,低空经济的广阔前景正在催生更大的市场。

低空飞行场景不断实现

3月8日,一架小鹏汇天“旅航者X2”无人驾驶飞行汽车,从位于广州CBD的天德广场垂直起飞,以自动驾驶模式向广州塔方向飞行,途中飞越珠江,越过广东省博物馆、花城广场、海心沙亚运公园等广州的地标性景观后,返回出发点,全程用时约6分钟。

这次eVTOL低空游览跨江飞行示范场景首飞,验证了飞行汽车在城市复杂环境中飞行的可行性。同时,也是探索未来城市空中交通和低空场景应用标志性的一步。

“在城市中实现低空飞行意义重大。”小鹏汇天创始人、总裁赵德力表示,以前的飞行都是在人烟稀少的野外,在城市CBD上空飞行,才能真正展示空中交通的景象。希望未来几年能够实现常态化运营。

赵德力说,随着低空空域逐步放开,从郊野飞行、景区游览,再到城市日常出行,低空经济商业化路径逐步明晰。未来5到10年,早高峰打个“飞的”快速通勤,甚至自己开着飞行汽车上下班,将不再是梦想。

负责此次飞行的运营服务商是合利智能公司,公司总裁张驿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申报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运营许可,力争成为全国首批eVTOL运营企业。

无人机配送也加速进入消费领域。日前,广州太古仓码头,一架小型无人机掠过珠江水面,降落在停机坪上,一份刚制作完成的生鲜外卖很快就送到客户手中。

“这是从珠江对岸的黄沙水产市场送过来的,距离起降点4.8公里。如果由骑手运送需要50分钟,而无人机运输只需要8分钟不到。”亿航智能物流总监刘江权表示,公司利用无人机在广州白鹅潭商圈进行空中配送服务,目前已开通3条航线,覆盖海鲜、肉类、水果、蔬菜、快餐、日用百货等品类。

刘江权介绍,去年下半年,上述航线共飞行6400次,飞行时长24000分钟,吸引了3000多名市民前来体验。

2035年广州低空经济规模6500亿元

走进广州亿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展厅,一架高约2米、宽5米的EH216-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引人注目。公司副总裁贺天星介绍,这架未来的“空中出租车”,已进行超4万次安全飞行,是全球首架获得标准适航证的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

贺天星称,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将为产业变革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民航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3.5万亿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低空经济白皮书显示,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万亿元至5万亿元。

发展低空经济,广州提前布局。广州空港委一级调研员贺同林表示,广州空港委去年完成了广州低空经济发展的规划,目标是到2027年广州低空经济规模达2100亿元,到2035年达6500亿元,在低空经济方面助力“再造一个新广州”。

贺同林分析称,低空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配。广州产业链基础比较完善,整体经济水平较高,国土空间广阔,能为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土地资源,也具备丰富的低空空域资源,低空800米以下可使用资源比例在50%至80%之间。

“低空经济主要涉及研发制造、飞行运营和基础设施。其中,研发制造是核心,飞行运营是支撑,基础设施是保障。”贺同林说。

在研发制造领域,广州拥有小鹏汇天、亿航智能、广汽等长期致力于电动垂直起降和飞行汽车研发制造的本土企业,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广州无人机产业已形成涵盖研发制造、检测认证、飞行运营和服务保障的全产业链,有电子五所、极飞科技、亿航智能、华科尔、优飞科技、成至智能等多家致力于检测、农业、工业、物流、消防、表演和外挂系统的制造和运营企业,在全国无人机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上海通用航空协会专委会主任任和:

低空经济顶层设计亟待加强

“政策要发力,通过政策扶持,相关基础设施完善起来,市场才会起来,资金才敢进来。如果政策支持不到位,产业就难成气候。”近日,上海通用航空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任和在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时表示,低空经济发展前景广阔,但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政策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任和说,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直升机、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低空经济的关键载体。尤其是eVTOL,相较汽车和直升机,具有噪音低、速度快、低运营成本等优势,近年来我国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一定优势。

“据测算,低空经济的投入产出比可以达到1:10,就业带动比为1:12。”任和说,低空经济具有“火车头”效应,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带动性强等优势,可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产业共同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当然,目前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一些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以最基础的适航取证为例,目前并没有一部完全针对eVTOL等飞行器的民航法规,采用的都是特殊专用条款。对于eVTOL而言,从设计到拿到适航证最少需要五六年时间。”任和说。

据悉,适航证是飞行器获得飞行资格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目前我国仅有亿航智能一家企业获得了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适航证,这也是全球首张。

为规范低空经济发展,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部法律法规。2023年5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出台,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正式进入“有法可依”阶段。2023年12月,国家空管委组织制定了《国家空域基础分类方法》,空域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任和看来,上述法律法规尚待细化完善:“一方面,由于尚无符合低空经济新形态特征的智能化监管手段,目前低空飞行审批政策沿用民航监管体系,难以匹配未来大批量、大范围、密集型的使用场景;另一方面,顶层设计如何实现落地,各地还在探索研究、建立细则。”

低空飞行的航线规划、空中交通管制的平台、通用航空机场的建设,这些都关系到低空经济能否繁荣发展。“低空空域的管理涉及不同部门。如果要把空域作为一个重要资源好好利用起来,就需要国家层面出台一系列细化的配套政策。”任和说。

任和认为,相比关键技术的突破,“跨区域的政策协调性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反而是他更担心的问题。此外,他还表示,在产业应用层面,目前,低空经济的生态应用价值尚未完全彰显,仍主要集中在应急通信、能源巡检、城市治理等小规模试点场景。“有好的应用场景才会有利润产生,才会有更多资金进来。所以,在这个层面上,也需要打出‘组合拳’,积极探索‘低空+’应用场景。”任和表示。

责任编辑:王小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