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东伟:建立油料作物安全屏障
摘要:2023年我国进口大豆9940.9万吨,进口额4198.9亿元,同比增加11.4%和4.8%。
在花生全产业链的自主知识产权方面,我国完全掌握,并在高油酸花生育种等行业最新创新方向上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新疆地区气候环境和种植面积等规模优势的加持下,我国花生产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在全球产业链中打造领先竞争力,牢牢把握产业创新制高点。花生作为我国目前唯一可以实现自给自足的油料作物,具有单产高、出油率高的优势。这些优势在我国耕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体现得更加明显。
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东伟在建议案中表示,花生是我国在产业链层面自主可控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而新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发展花生产业,这能改善我国粮油结构存在的一些不平衡问题,并减少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据海关总署1月中旬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进口大豆9940.9万吨,进口额4198.9亿元,同比增加11.4%和4.8%。
中国农业科学院的数据显示,新疆花生平均亩产能够达到500公斤,接近其他地区的2倍。
我国每年进口大豆近1亿吨,补足进口大豆缺口大概需要7亿~8亿亩耕地。在大豆的知识产权方面,核心技术和专利是被国外掌握的。如果按照花生产量和出油率折算,补齐该缺口只需要1亿亩以上耕地即可。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新疆能够种植1500万亩花生,至少可年产花生675万吨、可年产花生油320万吨。
仅从产油数量角度看,这相当于2023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2386万吨)生产大豆油441.4万吨的72.5%;320万吨花生油相当于2023年我国进口食用植物油总量(981.2万吨)的32.6%。由此可见,花生的替代作用对确保国家粮食供应安全效果显著。
根据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粮油加工创新团队调研和数据分析,新疆棉花种植面积3550万亩左右,每年通过轮作在此宜棉区可挖掘花生种植面积300万亩。
除此之外,通过花生林果套种、麦后复播等方式,新疆如果能有效统筹水资源,在不与粮棉争地的前提下可种植花生的耕地面积至少有1500万亩。
此外,新疆沙漠绿洲沙化治理后,适宜种植花生且不占已有耕地的面积约1700万亩。这表明新疆的花生种植潜力堪称可观。
根据中国农科院的数据,新疆种植花生按平均产量370~450公斤/亩计算,纯收益为805~1325元/亩(按花生6.5元/公斤、亩成本1600元计算),若按500公斤/亩计算,则纯收益为1650元/亩。
特别是高油酸花生,亩产比普通花生高15%~20%,种植户出售价格多0.3~0.5元/斤,每亩比普通花生增收500~700元,农民种植意愿强,种植效益更高,经济价值远超过普通花生品种。如果鲁花这样的食用油龙头在新疆开展业务,则能够扮演类似于产业链中“链主”的角色,以显著的技术、产品和规模优势,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带动新疆农业结构转型,并推进乡村振兴。
此外,新疆正在积极打造亚欧黄金通道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以及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且坐拥“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地理优势,以及霍尔果斯和红其拉甫两个国际贸易口岸,是向欧盟、中东、中亚地区出口花生最快捷的陆路口岸。如此一来,新疆种植花生可以带动中亚地区花生种植业发展,增进双边、多边经济往来,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花生及制品需求量持续攀升。特别是中亚五国90%食用油依赖进口,油料及制品年进口量109.5万吨,但其中仅1.6%从中国进口,拥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以上内容由本版编辑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刘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