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治水兴水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沿着水网看中国”主题采访走进山东
摘要:山东以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为牵引,创新实施“水网+”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节约转变,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寿光是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县级市,是著名的“蔬菜之乡”。图为寿光的蔬菜大棚。潍坊市水利局/供图
中国发展改革报社记者 | 成静
水是一种珍贵的资源,事关民生与发展。我国人均淡水资源贫乏,且地区分布极不均衡,这直接影响着各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安全。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研究水安全问题,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十年来,在“十六字”治水思路的指引下,我国统筹推进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新时代治水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受特殊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影响,山东省资源性缺水与工程性缺水并存,严重水患与严重干旱并存,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等方面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山东以国家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为牵引,创新实施“水网+”行动,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节约转变,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日,记者跟随水利部“沿着水网看中国”行动进入山东,实地调研山东在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以及水网建设上所作的工作和获得的经验。
让“无用之水”清洁可用
山东省威海市,地处黄海之滨,坐拥碧波万顷却饱受缺水之苦。人民生活需要水,工业发展需要水,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威海将目光投向了茫茫碧海。
位于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南侧的华能威海电厂,是一座集火电、风电、光伏、供热、供水五位一体的综合环保服务型现代化能源企业。
几年前,华能威海电厂参与市政海水淡化工程,自筹资金3亿元,上马了年淡水供应量10万吨的海水淡化项目,从2020年开始建设,目前一期3万吨已经建成投产。
“我们采用先进的膜法和反渗透技术对海水进行淡化,生产出来的淡水不但符合而且优于2023年4月1日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华能威海电厂总工程师于信波告诉记者,经过淡化后的海水会在高位水池与市政其他淡水混合,最后并入市政官网,流到千家万户。
据于信波介绍,华能威海电厂淡水、海水并用,以海水为主,淡水为辅。机组工业用水95%来自于海水淡化水,淡水只作厂区生活用水或特殊时段的工业用水。现在,每天实际产淡化水约2500吨,机组发电不但不与民争水,而且还可向市政管网输送优质水,社会效益凸显。
原本的“无用之水”除了海水还有污水。为了“靠水吃水”,华能威海电厂建在海边,威海热电集团则将再生水厂建在了与污水处理厂一墙之隔的地方。
威海热电集团有限公司为国有独资企业,在网供热用户85万户,在网建筑面积10370万平方米,年对外供汽260万吨,年上网电量12亿千瓦时。原来,集团年用水量近千万吨,是威海第一用水大户。后来,热电集团通过制度建设、工艺节水、再生水回用等措施进行节水改造,厂区工业用水全部使用再生水并实现“零排放”。
威海热电集团市区分公司生技科副科长、水务经理李腾告诉记者,集团采用“凝聚过滤预处理工艺+超滤和反渗透装置”优化再生水深度处理技术与工艺,建成再生水处理基地。建设了工业水综合利用处理中心,提升工业废水和循环排污水的梯级利用能力,用水指标达到火力发电机组用水定额领跑值标准。
“使用再生水替代自来水后,非采暖季浓缩倍率由2.2倍提高至8倍,节省水费932.5万元、机组清洗维护费650万元、锅炉补给水制作费181万元。年节水800万立方米,节省资金1700万元。”李腾说。
“我们热电集团还建立了水务经理统领、分公司水务经理负责、车间水管员主抓的三级节水体系,设立集团水务经理1名、分公司水务经理7名、水管员29名。”李腾告诉记者,在威海,所有用水量达到1万立方米以上的企业都必须配备水务经理。
王子闯就是华能威海电厂的一名水务经理,他的正式职务是运行部主任助理。“我需要每天巡检用水点,分析各部门用水情况,看看管网有没有漏损、漏水等情况。”
让“外调之水”为我所用
站在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马颊河左岸的小王庄景观桥施工现场,彩旗猎猎,机器轰鸣,料峭春风吹不冷现场火热的干劲。
小王庄景观桥是山东水网“一轴四横”德州市域连通西线引调水项目中的一个部分。德州市域连通西线引调水项目是山东重大水利项目之一,也是实现黄河、大运河“牵手”的纽带工程,计划总投资达到32.1亿元。
地处华北平原的德州,是大禹治水功成名就之地,境内河流密布,自南向北有黄河、徒骇河、德惠新河、马颊河、漳卫南运河“五大干流”,自西向东有南水北调东线,潘庄、李家岸引黄干渠“三大引水线路”,还有1559条河流沟渠、20座水库,形成了“五横三纵、千河多库”的水系格局。
然而,尽管如此,德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守学告诉记者,德州的水量严重不足,人均水资源211立方米,仅为全国的1/10、全省的61%。而且,雨洪资源拦蓄不足,每年有6亿立方米雨洪水从境内流走。因此,德州是山东引黄水量最多的市,是黄河水超载区。
为了加快推进德州现代水网建设,推动全市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德州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发布。计划到2035年,全面建成与德州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协调、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盼相适应、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匹配的德州特色现代水网。
李守学告诉记者,德州现代水网的框架思路是“三通六带”。“三通”即河河畅通、河库专通、库库连通;“六带”就是将主要干支流建成水资源保障、防洪除涝、绿色生态、道路畅行、文旅融合、产业发展“6个功能带”。主要目的是通过水系连通和数字孪生,实现精准联调联控,把水串起来,把雨洪水蓄起来,把长江水用起来,把黄河水减下来,把地下水替代下来,把防洪能力提上来,把水的综合效益发挥出来。规划总投资642亿元,其中2022年至2025年投资220亿元。
“通过实施三干流治理、黄河运河两河‘牵手’、马颊河与漳卫新河分洪、刘茂庄倒虹吸等重点工程,畅通‘五横三纵’8大干流,打通干流之间的17条支流,疏通支流以下1000余条县乡沟渠,实现‘河河畅通’。”李守学指着作业点介绍,记者所在的小王庄景观桥就是现代水网建设中的一个点,建成后宽度达到22米,不远处那座仅有5米宽的老石桥也将“光荣退役”。
德州的现代水网规划及建设成效显著。2023年8月,德州被确定为山东第一批市级现代水网示范区,11月份,水利部在山东召开加快省级水网建设现场推进会,德州作为市级现代水网代表接受观摩。
“三通六带”实现后,德州将实现“缺水城市不少水,50年一遇无水患”的目标,这张水网也将成为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网。
将“浪费之水”收入囊中
山东省潍坊市辖区内的县级市寿光是著名的“蔬菜之乡”,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年产优质蔬菜450多万吨,生产的蔬菜销往全国。
拥有这样庞大的农业产业,缺水怎么能行?然而,寿光的水资源总量只有23144万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08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0,属于资源型缺水城市。
为了保护好全国的“菜篮子”,近年来,寿光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保护与开发并行,健全完善节水体制机制,建设高效节水工程,节约用水工作成效显著。寿光市牢牢抓住农业节水特别是设施蔬菜节水这个工作重点,全域化改善蔬菜灌溉条件,蔬菜种植实现了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
在寿光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记者看到,4000多平方米的蔬菜大棚里,小番茄苗“排排坐”在属于自己的“座位”上,整齐而洁净。寿光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永桢告诉记者,这些蔬菜都属于无土栽培,种在耶糠里。大棚一角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将每一滴配比合理的水肥精准运送到每一株蔬菜。
据董永桢介绍,丹河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全部配套了水肥一体化设备系统,大力应用数字化技术,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对大棚蔬菜生长、温湿度调控、肥水管理等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控制全园区水肥一体化灌溉面积475亩,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节水40%以上,年能节水5万多立方米。同时,园区还成立节水管理专业部门,配备专职节水管理技术人员,从取水、供水、施肥3个维度,实现从源头到末端的用水全过程管理。
“园区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实现节肥30%左右,平均亩增产460公斤左右,实现了节水节肥,极大降低了灌水、施肥时间及用工量,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董永桢说。
不仅如此,园区还以点带面,对寿光及周边农业节水灌溉的推广应用有效示范带动。在园区的带动下,当地种植蔬菜的农户家里也都配备了水肥一体化设备。人们不再使用过去的“大水漫灌”式的灌溉方式,费水也费肥,而是都替换成了精细化的节水方式。
“截至目前,寿光水肥一体化灌溉面积已推广28.6万亩,实现了节水、节肥、增效的目标,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潍坊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徐莹说。
责任编辑:王小义